李小虎
估算是估計的一種。在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當中,估計是非常普遍的。有學者將估計的形式分為了三種:數(shù)量估計(大約有多少,有人稱之為估數(shù))、測量估計(即我們所說的估測)、計算估計(即我們所說的估算)。
一、存在的誤區(qū)
目前,由于估算教學理論研究的缺乏、課程設計及實踐的經(jīng)驗不足,在估算教學和評價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和誤區(qū)。
誤區(qū)一:先算精確值,再取近似值
案例1:師:先估計以下各題的積大約是多少,填在括號里,再計算出結果。
25×0.41=( );3.02×8.8=( );5.1×3.9=( )
部分學生答案如下:25×0.41=10.25(10),3.02×8.8=26.576(26.6);5.1×3.9=19.89(20)。我猜想學生是這樣思考的:在25×0.41中,0.41接近0.4,則估算方法是25×0.4=10,準確值計算也是正確的。可第2題我不知道怎么估出結果,只好向學生請教,這些學生的思路竟是出奇的一致,先求出3.02×8.8的精確值,再取近似值26.576≈26.6。
誤區(qū)二:為“估算”而估算
其主要表現(xiàn)是,學生看見了“大約”“大概”“估計”等字眼,就用估算;而碰到?jīng)]有這些“關鍵字”但需要估算時,根本意識不到用估算。
案例2:在二年級時,有一道習題:媽媽帶了500元錢去商場買一把電風扇和一輛自行車,可以怎樣買?電風扇有278元的、190元的、215元的;自行車有226元的、310元的、252元的三種。面對這樣一道有多個答案的題目,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計算,花費了很多的時間,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計算錯誤,基本上都是278+226、278+252等答案。問及學生錯誤原因,回答大多是:題目里并沒有要求用估算。
誤區(qū)三:估算的評價標準單一
案例3:某次畢業(yè)考試有一題:“同學們做早操,每行22人,排成28行,這些同學大約有( )人?!痹u分標準規(guī)定只有560人、600人、660人其中的一個才能得分,其他答案都不得分??荚囬喚斫Y束后,某位教師調查了該縣此次的700多份試卷,并對估算答案進行了分類。第一類,答案為560人或600人或660人;第二類,答案為616人;第三類,答案在560人到660人之內(不包括560和660),如565人、570人、580人、610人、659人等;第四類,大于660人或小于560人,如559人、661人等。究竟怎樣評分也是各持己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直爭論不休。
二、采取的對策
針對以上小學數(shù)學估算教與學中存在的種種誤區(qū),通過分析成因,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應對:
對策一:感受估算價值
估算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估算的信息?;诖耍處煈匾曇龑W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切實體會到估算就在身邊,感受到估算的實用性,從而對估算產生親切感。
對策二:培養(yǎng)估算意識
首先,我們教師自身應當正確認識估算的目的,正確理解估算的本質,建立估算的意識。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滲透估算思想,用估算法對數(shù)學規(guī)律進行猜想,探尋解題思路,檢驗解題思路,檢驗解題結果等,將估算思想貫穿教學始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估算的意識。如學習《千克的認識》后,可讓學生嘗試估算日常生活中有關物品質量;學習米和厘米的認識以后,可讓學生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寬度或厚度等;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地運用估算解決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連的問題,如估計1公斤雞蛋約多少個,一頁書約有多少個字,100萬張紙疊起來有多厚等,使學生感覺到估算就是身邊的事,從而養(yǎng)成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估算的習慣。
對策三:強化估算能力
首先,教師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如教學時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引入符號化的應用、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等。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教給學生利用估算知識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策略。教師要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供估算情境,使學生通過實踐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
最后,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和建立起來的。今天的教材內容有估算,就專門去學怎么估,怎么算,明天的教材沒有了,就放在一旁置之不理了,都是不正確的做法,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是要持之以恒。
對策四:優(yōu)化估算評價
一方面我們教師要正確評價估算結果。在課堂上“比一比誰估得最準”“某某同學最能干,結果最接近準確值”等類似的評價都是不合理的,這樣的評價只關注了估算結果的精確度。對于純算式的估算,不能簡單地把估算結果是否與精確值最接近作為唯一的標準,而是只要能夠落在區(qū)間內,就應視為是合理的。這個區(qū)間,也就是它的取值范圍。
另一方面要正確評價不同的估算策略和估算方法。不同的情境會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時把兩個或幾個數(shù)同時估大比較合理,如估計到飯店吃飯或購物需要多少錢;有時把兩個數(shù)同時估小比較合理。
最后,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要注意語言的使用,可以說估算的“準”與“不準”“好”與“不好”,盡量避免說“對”與“不對”。
參考文獻:
劉秋霞.小學估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 2010(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