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
新課標英語聽力技能目標描述:能根據語調和重音聽懂說話人的意圖,對熟悉的話題進行對話,并從中提取信息和思路;可以借助語境克服障礙新詞語并理解主要思想;了解接近正常速度的故事和敘述,理解因果關系;在聽的過程中,對所記錄的內容進行記錄。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建立一個有效的聽力教學模式,對實現這個目標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面臨的困難
1.心理因素
一些聽力水平差的學生缺乏自信,總覺得聽力很難,聽的時候害怕,更害怕不理解,造成了恐慌。特別是在聽力材料本身快或噪音過大,更難以進入角色。一些學生已經花了一定的精力,但由于種種原因,效果是非常小的,因此,不想投入必要的精力,從而影響了自己聽力水平的提高。
2.語言知識
聽力是聽和理解的總和。它是處理和接受各種語言知識和聽力技能的過程。掌握語言知識的程度直接影響聽力理解的速度。
(二)教師的聽力教學現狀分析
在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受到了廣泛的重視,許多教師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1.學習方法問題
在聽的過程中,有的老師一味地讓學生聽,不重視對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指導。在聽力訓練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如抓住關鍵詞,抓住文章的效果和具體信息的能力。
2.整體認識問題
交際過程中的“理解”不是理解一個詞,一句話,重要的是理解一個完整的文本。英語中的詞匯有豐富的意思,把同一個詞放在不同的句子,將有不同的含義。
二、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對策
1.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習慣
老師在備課時要自覺地在課堂上使用語言,課堂上盡可能多地講英語,學生學會了新的語言現象,易于消化和反復訓練,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讓學生聽英語,感受更多語言信息的刺激。
2.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信心
聽作為一種手段,遇到不懂的單詞或句子,經常會緊張,從而沒有去分析、思考,造成漏聽。越是不懂越緊張,越緊張越不記得,從而影響了對全文的詮釋。
3.語言教學,打好基礎
4.精選材料,增強效果
5.注重策略,提高能力
聽力和閱讀訓練:聽錄音,模仿錄音。心理研究表明,青年人在語音、動作、習慣等方面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學生在閱讀時,仔細地試著找出句子的重音、弱爆、規(guī)則,并掌握一些閱讀技巧。聽說訓練:中學階段的聽說訓練包括聽音答問和聽后復述等。聽聲音的答案是讓學生聽句子、對話或簡短回答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句子和不同的問題來聽聲音,以確定不同的聽力焦點。聽對話時要聽清楚雙方說話人的身份、說話的話題和地點。聽短文時要帶著故事中的人物(who)、主題(what)、發(fā)生的地點(where)、時間(when)以及how and why等問題,注意捕捉文中的相關信息,其目的是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聽寫訓練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逐步發(fā)展聽力的認知能力,提高對語言的敏感性,提高記憶力,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
密集與廣泛的結合,傾聽即讓學生不僅要理解其含義,還要理解每一句話,每一個單詞。聽力是聽的基本技巧,讓學生在聽細節(jié),重點把握本文所提供的主要內容和線索。根據短文和回答的問題,力求在廣泛的基礎上加深對材料的理解。聽力不需要學生對聽的材料理解每一句話,每一個詞,但要抓住話語的基調,可以理解為中心思想也可以。在聽力訓練中,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更多接觸各種不同的類型、風格和不同來源的聲音聽力材料,使學生熟悉各種語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
6.重視技巧,應對考試
聽前:做好心理準備,克服恐懼心理。
聽時:聽聲音時,應注意高度集中,不要在標題和選項中停止視線,這樣就不影響對整個材料的理解。
聽完之后:聽每一段對話或獨白后,應迅速理解并記住要聽的內容,仔細檢查,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消除不重要的信息,不要試圖去理解文章中的每一個字。
7.聽力訓練時保持頭腦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
注意力集中并不等于緊張害怕。平時在組織中進行聽力訓練,老師應該經常提醒學生去掉以上聽力障礙的方法和技巧,給學生必要的聽力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同時,教師還應采取積極的教學方法,加強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總之,高效課堂是教學的突破口。課堂是英語聽力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先導,運用什么樣的模式,使學生走向什么方向,關鍵在于教師。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和積極的思維,從課堂教學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我國英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鄧艷輝.打造聽力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1(3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