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 要:在教學中,好的教學方法,好的管理模式,好的課堂氣氛,優(yōu)秀的導學案,矢量的作業(yè),及時的評價等,都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構建高效率的課堂。
關鍵詞:地理;教學;環(huán)節(jié)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3-00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56
一、自主預習
自主預習是學生學習地理新知識的開始,自主預習的范圍是教師課上要講的內容,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把教師設計的導學案完成。自主預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通過學生個人的學習、閱讀和理解,從而全面了解所要講的基礎知識。例如,《世界主要氣候類型》這節(jié)課,首先要求學生自主預習,先了解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其次了解溫帶的五種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最后了解寒帶的氣候:苔原氣候、冰原氣候、高原氣候和高山氣候。自主預習,就好比到某一個名勝地去旅游,如果預先看一下導游圖,大概了解一下要去的地方,就會做到心中有數。
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體現(xiàn)的是團隊意識,一個人搞不明白的問題大家商量討論搞清楚,一個人完不成的作業(yè)大家互幫互助來完成。同時,優(yōu)等生弄不懂得問題,可以與教師交流;中等生弄不懂的問題,可以與優(yōu)等生交流;后進生弄不懂得問題,可以與大家交流。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上《中國的河流》這節(jié)課,在合作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徒手畫圖。在課間學生就做了充分的準備,在前面的黑板上畫上黃河的干流及支流的草圖,在后面的黑板上畫上長江的干流及支流的草圖,在中間的黑板上畫上我國四大河流的水文特征圖。在課間的十分鐘時間,學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互相爭著展示自己的才華,同時,他們也能夠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在課堂上,在合作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分配兩組學生,每組3-4人,讓他們拿上課本、地圖冊、教學掛圖 、導學案及粉筆,讓他們把黃河和長江的支流、源頭、流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線、主要的水電站、發(fā)源地、流經的省、流經的地形區(qū)、沿途的湖泊、氣候、城市等全都標在黑板上,然后再分配兩組學生進行檢查補充,把錯誤的更正了,把不到位的畫到位,把不全面的補充全面。其他學生在導學案上完成同樣的作業(yè)。通過徒手畫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許多知識,還學會了與同學合作交流,不僅展示了自己的學識才華,還鍛煉了學生的膽量,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學習效率相當高,學習效果相當好。
三、展示拓展
經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生對有難度、有價值、有疑問、有爭議、有發(fā)散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然后在展示拓展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以充分張揚學生的學習個性。例如,在學習《中東》這節(jié)時,中東地區(qū)動蕩不安的原因是什么?關于這個問題:第一組的學生從本地區(qū)的民族與宗教入手進行分析:長期以來,中東國家內部的民族、宗教矛盾與沖突并不突出,但是伊戰(zhàn)后問題日益凸顯。中東及北非地區(qū)情況復雜,是全球恐怖主義最活躍的地區(qū),民生問題、民權問題、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等糾結在一起,如果局勢失控,有可能涉及該地區(qū)各個國家,從而引發(fā)中東國家之間的沖突。第二組的學生從石油之爭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中東地區(qū)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就分別達到約占全世界的60%和40%,地區(qū)分布上的不均衡導致各能源消耗大國的激烈競爭,給能源生產地區(qū)帶來了不穩(wěn)定因素。第三組學生從政治因素出發(fā),他們認為政治動蕩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使一些國家的國內政治斗爭激化,政府職能弱化,不能為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提供基本保障。總之,學生的發(fā)言是積極的、主動的、有趣的,形式各不相同,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和其他學生在認真聽取的同時,還不斷地進行點評,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引導學生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檢測反饋
圍繞教學目標中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檢測,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確保目標達成。檢測的題型有填空題、選擇題、讀圖題、問答題等,檢測的形式有筆試和當面提問等。在檢測的過程中,教師要查漏補缺,及時反饋,及時評價。例如,學生主動舉手發(fā)言,回答問題流利,思路清晰,得5分;學生主動舉手發(fā)言,回答問題含糊,得3分;學生被同學推選或教師點名發(fā)言,回答問題流利,思路清晰,得2分;學生被同學推選或教師點名發(fā)言,回答問題含糊,得1分;不愿意回答問題或回答問題錯誤,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得0分。通過檢測反饋,學生能達到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的突破。教師點評對優(yōu)等生是一種鼓勵,對后進生是一種鞭策。學生自我發(fā)言能提高學生的自信,激發(fā)出學習的激情,讓優(yōu)等生更加驕傲自豪,讓后進生產生積極上進的動力,讓全班學生在一種激烈的競爭中學習。
五、歸納總結
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在歸納總結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了些什么內容,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什么,都要在課快要結束的5分鐘內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知道這40分鐘時間我干了些什么,哪些問題掌握了,哪些問題還比較生疏。學了這節(jié)課,對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幫助等,這些問題都得讓學生在腦子里過上一遍。例如,學習了《中國的河流》這節(jié)課,學生不僅要了解長江和黃河的有關基礎知識,更要關注長江、黃河流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特別是黃河中游和長江上游的水土流失問題,教育學生從我做起,多栽一棵樹,多種一棵草,號召全社會的青年學生為保護河流,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地理教學反思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反思導學案。一個好的導學案,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導學案編寫要詳略得當,科學合理。(2)反思學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節(jié)課做到心中有數。(3)反思教學資源。地理教學資源很多,有教材、地圖冊、配套練習冊、教學掛圖、多媒體課件等。教師如何應用好這些資源,使每一個教學資源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用得恰到好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總結經驗。(4)反思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精心準備,認真編排,不能有絲毫馬虎。(5)反思教學成績。成績的高低,直接反映著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