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新霞
【關鍵詞】 幼兒園;民族文化教育;開展;必要性;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8—0122—01
一、幼兒園開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yǎng)理解、尊重、平等的態(tài)度?!边@為我們在幼兒園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政策性依據。
幼兒時期是個體接受各種文化熏陶的啟蒙時期,幼兒獲得的文化經驗對其終身具有印刻性、根基性影響。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文化?!痹谟變簣@開展本民族文化教育活動有利于幼兒接觸到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感受豐富多彩的文化以及初步形成民族文化心理,讓他們理解并喜歡本民族的文化,讓祖先傳承了數百年的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同時文化教育正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哈薩克族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在其區(qū)域幼兒園里開展本民族文化教育活動,從幼兒教育開始加強本民族文化的傳承教育對幼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開展哈薩克族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徑
(一)創(chuàng)優(yōu)教育環(huán)境,凸顯民族文化特色。幼兒園可將園所文化建設作為傳承民族文化的前沿陣地,注重把民族文化元素及時地貫穿到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形成環(huán)境育人的大氛圍。再如,在幼兒園內,可用具有哈薩克傳統建筑特色的圖案來裝飾護欄、走廊及展板,使幼兒每天踏入幼兒園就能在視覺上感受到傳統的文化藝術;或組織幼兒園教師在班級的區(qū)域活動中設民族服飾專區(qū)或“民族小屋”等區(qū)角,通過服飾表演和角色扮演讓幼兒領略多彩的民族服飾和傳統禮儀文化;或在各班民族主題墻上展示不同的哈薩克民族生活場景和圖片,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或在班級圖書角投放有關哈薩克族的民間故事、兒歌、童謠等圖書和影像資料,便于幼兒欣賞和閱讀,最大限度地在幼兒園環(huán)境建設上為幼兒營造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
(二)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展現民族文化魅力
1. 結合民族特點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在常規(guī)教育活動的基礎上,著力搭建適宜民族文化展示、交流的平臺,積極探索并嘗試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如,可開展民族幼兒家庭才藝展、民族手工作品展和民族民間游戲活動等。同時還可結合納吾熱孜節(jié)等哈薩克族民族節(jié)日、參觀民族博物館等內容,精心設計開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活動,使幼兒親身感受到哈薩克族的民族文化,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
2. 結合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民族文化教育。以“環(huán)境熏陶人,活動感染人”為活動載體,把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幼兒的每日活動之中,讓幼兒在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中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感受民族文化的特點及其傳遞出來的文化魅力。例如,在幼兒主題實踐系列活動之一——“哈薩克族待客風俗”中,我們將哈薩克族的保爾撒克、奶茶、酥油、奶酪、散子等美食搬上各班幼兒的小餐桌,由幼兒分別充當小主人和客人進行用餐。教師先向其他幼兒介紹各種美食的名稱及做客的基本禮儀,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然后由小主人請客人入座圍坐在花氈上,開始按照哈薩克族傳統習俗用餐,共同品嘗家鄉(xiāng)的美食。讓幼兒在共同享受美食的同時,理解并喜歡家鄉(xiāng)的民族飲食文化和風俗習慣,激發(fā)幼兒對自己家鄉(xiāng)民族的喜愛之情。
(三)加強特色園本教研,彰顯民族特色文藝。作為參與基礎教育的幼兒園教師,對根基的教育應該有一種責任意識,應努力探索形成以民族音樂、民族繪畫、民族舞蹈、民族游戲等一系列彰顯民族藝術特色教育為主要形式的園本教研。如,我園教師根據幼兒實際精心設計編排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幼兒民族體操——艾加爾克,每學期全園幼兒共同學習兩首哈語歌曲;還選擇了《瑪依拉》《哈拉交勒嘎》等哈薩克族音樂,對幼兒進行民族音樂的熏陶;選擇了冬不拉、庫布孜、斯布孜合(笛子)等哈薩克族樂器,對幼兒進行民族樂器教育;選擇了《擠奶舞》《剪羊毛舞》《斡氈舞》等哈薩克族舞蹈,對幼兒分年齡段進行舞蹈教育;在小班開展“擠油渣”、中班開展“抓骨節(jié)”、大班開展“叼羊皮”等民族傳統游戲。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快樂地參與學唱民族歌謠、欣賞哈薩克族的舞蹈,培養(yǎng)幼兒對本民族文化藝術的熱愛和興趣。
(本文系甘肅省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項目審批號為GS[2014]GHB0502)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