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
天地為什么能夠長久?
因為天地不為己
中華文化是儒釋道三者雜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最本源的東西,還要從“道”說起。中國的大詞,比如“道路”“道德”,很多事要加一個“道”字,代表中國文化的路徑。
“道”字怎么寫?先寫“首”,然后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為統(tǒng)一??障氩恍纬尚袨?,無法推動世界的進步?,F(xiàn)代人以為自由、民主、平等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可是在老莊哲學里全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平等最早見于《道德經(jīng)》。天地沒有任何偏愛,把天下萬物都看成祭祀用的草扎芻狗;天地沒有任何偏愛,不僅人與人,還有人與動物,一視同仁,沒有偏愛。
我們習慣往外看,潛下心來,看老子、莊子,智慧無處不在。中國典籍在哲學上,沒有超過《道德經(jīng)》的?!兜赖陆?jīng)》有81章,分為道經(jīng)和德經(jīng)。道是規(guī)律和本原,德是如何去實現(xiàn)。什么是“道”,老子認為如水、女性、嬰兒。人性沒變過,只看激活了人性中的好還是不好。好的教育,就會抑制惡;如果教育不夠,就會有很多的惡生長。
“道可道非常道”,這種辯證無處不在。上善若水、出生入死、天長地久,都在《道德經(jīng)》里。樹有興衰枯榮,人有生老病死,生命也是一種轉(zhuǎn)化?!疤斓刂阅荛L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為什么能夠長久?因為天和地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萬物,所以天長地久。
人貪心,“私”字一閃,都是小私和中私。很多人擔心失去,我沒看見幾個富翁是攢錢攢出來的,相反,很多富翁都是花錢花出來的。千金散去還復來。改革開放、土地承包,你干得越多,得到越多。千百年來,中國的領(lǐng)導人一直都在琢磨缺糧的問題,直到現(xiàn)在糧食問題解決了。沒有土地承包,順應(yīng)人性,是不可能達到的,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經(jīng)濟學是研究人的激勵機制的學問,讓人多干多得,順應(yīng)人性。老子多聰明啊,無私成大私,吸引更多人超越?!吧仙迫羲K评f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上善為什么若水?水在荒山野嶺,從來不爭,潤澤萬物。有水,才有人畜。
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
也拿走了伴隨無聊的偉大創(chuàng)意
越偉大的典籍越不枯燥,《道德經(jīng)》里到處是比喻。比如瓷杯,大家只看到有的部分,其實能用的不是有,而是圍出來的空。房子有門、有頂,能用的還是圍出來的空。沒有中間的空,大家住哪兒?
什么是無用的事?發(fā)呆,喝茶,看四季變化,都被認為是無用的事,都不做。那有用的事如何提升呢?大家有創(chuàng)意的時間嗎?一有空就掏出手機,時間立刻被填補,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也拿走了伴隨著無聊的偉大創(chuàng)意。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喝茶發(fā)呆時想出來的,相反忙碌的時候沒有想出來。
中國人太愛做有用的事情,沒有了創(chuàng)意,忘掉了空的東西。無用即大用,要做無用的事。我去臺灣,看到誠品書店,感覺誠品書店是為臺北畫龍點睛的。書店不怎么賺錢,但其實能賺大錢。不是你每天都去書店,而是任何時候你想去,書店就在那里。一個城市給你的好感覺,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一些細節(jié)。
我們中國人愛求大,求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人越來越多,有趣的人越來越少。閱讀,就是一種和老人、和過去聊天的方式。
喜歡比別人低,這是一種境界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鳖I(lǐng)導分四種:最好的領(lǐng)導,下面知道有這個人。第二種是蠻親近的,總是夸贊。第三種是讓人畏懼。第四種是大家天天罵他?;氐焦芾韺W,最高境界就是不刷存在感,可又無處不在,一切井然有序。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闭嬲辉5娜嗽谟谥?。有人不富有,天天很開心,為自己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有人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不在意,卻在意自己沒有的東西,于是不幸福。人生有得有失,換一種想法,海闊天空。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睘槭裁唇W顬檫|闊,因為它比誰都低,海平面為零,水往低處流,原則是比別人低,以其善下之。喜歡比別人低,這是主動的,這是一種境界。我見過那些真正高的人,都喜歡低。我采訪季羨林,他在校園里為學生看行李,這是真事。當代書法家啟功,我去采訪他,他謙虛得不得了,琉璃廠有假冒他的作品,他說去看過,真有比自己寫得好的。他們“善下之”,從來沒有耀武揚威,從來都是客客氣氣。
有時間多讀讀《道德經(jīng)》,對大家有好處。
(常朔摘自鳳凰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