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這一次深圳“禁摩限電”行動,依靠簡單便捷廉價的電動車為代步交通工具的人群,加上快遞行業(yè)被“誤傷”,一個月以來,深圳警方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限摩,深圳不是第一個,也不是今年才開始禁摩限電。深圳市禁摩限電聯席會議早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深圳警方曾從“禁、限、疏”不同層面提出三種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管理方案。
只是,深圳剛剛實施一個月的這次“禁摩限電”聲勢浩大,也被外界稱為“史上最嚴”。有媒體報道稱,在3月22日至3月23日開展為期48小時的第一次集中整治行動中,首日行動共查扣摩托車、電動自行車3406輛,拘留322人,非法營運人員采集107次。
盡管深圳警方多次重申此次“禁摩限電”有法可依,但依靠簡單便捷廉價的電動車為代步交通工具的人群,加上快遞行業(yè)的被“誤傷”,一個月以來,深圳警方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最嚴“禁摩限電”
地鐵口從來就是“摩的”司機的最佳選址。4月15日下班高峰時段,記者在地鐵燕南站看到,數十輛兩輪三輪的電動自行車橫七豎八地擠在地鐵出口處,對著從地鐵出來的人群大聲吆喝著。乘坐過“摩的”的乘客告訴記者,去的地方離地鐵口不太遠,但走路要十幾分鐘,他們會考慮乘坐“摩的”。這些乘客看中的是“摩的”價格便宜,隨叫隨走。但出租車叫車卻不方便,有時司機也會拒載。但坐摩的唯一讓他們擔憂的就是安全問題。
深圳市從2003年實施“禁摩”、2012年4月實施“限電”以來,如何有效整治電摩非法上路,一直在積極探索。
今年3月,深圳市“禁摩限電”聯席會議決定,從3月21日起到6月底,在全市范圍開展“禁摩限電”源頭治理專項集中整治行動。地鐵口、公交站點、口岸、商業(yè)繁華等區(qū)域聚集非法拉客,一律拘留,違規(guī)使用電動三輪車,4月1日起一律拘留。在3月22日至3月23日開展的為期48個小時的第一次集中整治行動中,首日行動共查扣摩托車、電動自行車3406輛,拘留322人,非法營運人員采集107次。
深圳交警局限電辦負責人陳赟在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說,此次整治行動中,對無證駕駛摩托車,對違規(guī)使用電動(機動)三輪車,一律予以行政拘留。對利用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兜客攬客實施非法營運,一律以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予以行政拘留。對“涉摩涉電”暴力抗法行為,觸犯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一律依法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
深圳市道路資源緊缺,非機動車道網絡極不完善,90%的道路未設置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缺乏專用路權保障,絕大部分道路的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共同設置。至2015年6月底,深圳市機動車保有量高達約330萬輛(不含摩托車),平均每平方公里1658輛、每公里道路586輛。根據目前的擁堵情況,更不適合在道路上開辟非機動車道。
涉摩涉電車輛駕駛人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極易引發(fā)交通事故,深圳有關部門認為,到了非限不可的地步。深圳市近六年發(fā)生的交通事故中,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事故占18.29%;在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事故占37.64%,其中死者九成以上為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駕駛人。
令深圳警方尷尬的是,幾年對摩電的整治下來,電動車的存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據了解,2015年以來僅龍華新區(qū),電動自行車銷售門店就增加了268家;2013年至今,全市電動自行車銷售、修理門店總量翻了一倍,目前已有1000多家。全市約有400萬輛電動自行車,導致管理難度不斷加大。
被“誤傷”的快遞行業(yè)
自深圳實施整治行動不久,網傳“50名快遞員被拘留、800余輛快遞車輛被查扣,引發(fā)快遞業(yè)離職潮”等新聞。對此,4月5日,深圳交警局召開新聞通氣會正式澄清,新一輪的“禁摩限電”整治并非針對快遞業(yè),也非“隨意之筆”。通氣會上,交警方面稱此傳聞“夸大事實”:被拘留的快遞員為19人,被扣車輛62輛,人員和車輛均存在相應的違法行為,而離職的快遞員主要集中在部分以違規(guī)電動三輪車為主要運輸工具的中小快遞企業(yè),未影響快遞行業(yè)正常運行。
深圳市交警局指揮處勤務科科長丁巖冰接受采訪時說:“查處的快遞員并沒有使用備案的電單車,而是為了多拉些貨物,使用違規(guī)電動(機動)三輪車上路行駛?!贝送猓恍┛爝f員不僅違規(guī)使用電動車三輪車運送快遞,而且還打著“快遞員”的旗號私自運送其他物品,甚至有些當了電單車拉客仔。
陳赟表示,3月21日至31日的多次整治行動,共查扣各類涉摩涉電違法車輛17975輛,拘留874人,其中以“無證駕駛”拘留670人,以“拉客聚集擾亂公共場所安全秩序”拘留在地鐵口、公交站點、口岸、商業(yè)區(qū)等聚集拉客人員196人,在執(zhí)法過程中拘留暴力抗法8人,其中涉及快遞人員非常少,輿論有失偏頗。
丁巖冰就此做出回應稱:“深圳一直都支持快遞行業(yè),在‘限電措施推出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快遞等關乎民生行業(yè)的實際,給予出路,準予其備案后在限行道路行駛?!倍r冰介紹,2012年,深圳就確定了對于本市范圍內從事公共設施搶修、郵政(含報刊投遞)、快遞等行業(yè),以及運送桶裝飲用水、瓶裝燃氣等單位所使用的電動自行車,采取總量控制原則,統(tǒng)一載物托架和車身顏色后,納入規(guī)范管理,允許上路行駛。
力推新能源汽車替代電動車
“今后特殊行業(yè)備案車輛都貼上防偽二維碼,交警在執(zhí)勤時只要一掃描,就知道被查車輛是否是備案電動三輪車,這樣就避免誤傷了。”陳赟說,此項措施準備工作已就緒,即將實行。除此之外,還考慮與鑒定機構聯合執(zhí)法,現場出具不達標鑒定文書,避免執(zhí)法爭議。
深圳市特殊行業(yè)備案車輛達到3.8萬輛,其中快遞行業(yè)近1.3萬輛,占所有行業(yè)總數的34%,全市28家特殊行業(yè)中,物流快遞業(yè)是配額最多的一個行業(yè)。事實上,深圳的快遞企業(yè)沒有資格直接申請?zhí)卦S行業(yè)電動車,只能通過協(xié)會或有關部門去向深圳交管局申請名額非常有限的特殊行業(yè)電動車牌照,即便通過申請,數量也非常有限,有效期也僅有一年。
深圳平均每天路上寄遞的快件有600萬件,一線快遞員超過5.5萬名。深圳市律協(xié)副會長、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韓俊律師認為,市民的需求、快遞行業(yè)的發(fā)展和電動車違法亂象的整治,不應當站在對立的層面。
2014年,國家曾出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對電動三輪車的尺寸、裝載質量、最高車速等指標都有明確規(guī)定,但這個標準是推薦性的,不具有強制性。2015年年底,國家標準委決定對擬立項國家標準項目《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公開征求意見,一旦立項,快遞專用三輪車國家標準將進入制定階段。
4月1日,針對此次深圳“禁摩限電”執(zhí)法行動,深圳市交管局組織郵政、快遞等相關主管部門、行業(yè)協(xié)會和6大快遞企業(yè)召開座談會,深圳市郵政管理局藍志化處長表示,將積極推動物流企業(yè)選用新能源貨車和客車,隨著快遞爆發(fā)式增長,還有很大的配送車輛需求,但到底是什么車型,還沒有定論。
深圳在此次執(zhí)法行動中,提出多項應急措施,如增加5000輛備案電動自行車的配額,后續(xù)根據實際情況,可進一步協(xié)調增加,但在快遞企業(yè)來看,此舉杯水車薪。媒體座談會上,雖提出多項措施,但從目前社會各界反應看來,公眾仍存疑慮。有學者也呼吁,電動車不應該一棒子打死。
“深圳市郵政局、物流協(xié)會、快遞行業(yè)協(xié)會負責人等已經開始共同探討如何解決禁摩限電之后的物流用車問題?!标愙S表示,除了適當增加特殊行業(yè)用車指標之外,深圳交警局將會有序引導新能源汽車逐步代替電動三輪車,倒逼物流、快遞企業(yè)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