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華
[“述”材展示]
賢而多財,則損其(子孫)志;愚而多財,則益其(子孫)過。 ——疏 廣
余將來不積銀錢留與子孫,惟書籍尚思買耳。 ——曾國藩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產,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 ——《諸葛亮遺表》
[ 運用方向]
1. 做官為什么要做清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官員為什么要積攢這么多錢財?不僅要供自己享樂,還要供子孫享樂。其實,“富不過三代”,這些美好的愿望,最后都會落空。不守規(guī)矩、貪污腐敗者,面對的不僅是良心的拷問,還有牢獄之災;而遵守規(guī)矩、清廉戒奢者,最終不僅會青史留名,還會澤被兒孫。
2. 錢財能夠留給兒孫嗎?兒孫們應傳承先祖的什么?是物質財富,更是精神財富!在當今這個物質財富驟增的時代,精神財富尤為可貴。讓我們言傳身教,把自己的、家庭的、民族的美好精神留給兒孫,傳承下去!錢財終究是禍害,賢者損其志,愚者益其過。
3. 清廉靠制度。光靠道德教化讓官員清廉是不夠的,即使是嚴懲,老虎蒼蠅一起打,也會有人鋌而走險。所以,在道德教化之外,應該完善體制,將權力置于法律的監(jiān)管之下,讓官員沒有貪污腐敗的可能。
4. 清廉是一種智慧。清潔、清正、廉明不僅是為官者的底線,也是一種大智慧。錢財是身外之物,我們的心何必被其所役?錢財至多陪你一世,而聲名卻能千古流傳。
[ 習作片段]
我愛看電視劇《三國演義》,每每看到“秋風五丈原”的時候,我都會潸然淚下,久久地沉浸在“哭諸葛”的悲哀之中。
“鞠躬盡瘁誰能比,一身潔白誰能及”,這兩句歌詞高度概括、評價了諸葛亮的一生。諸葛亮在劉備死后主政十幾年,但一身清白,他在給后主劉禪的遺表中寫道:“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p>
無獨有偶,周總理逝世后,聯合國下半旗致哀,西方一些國家對此提出抗議,認為只有國家元首逝世,聯合國才能下半旗致哀。當時,聯合國做出的解釋是:哪個國家的總理在世界銀行沒有一分錢的存款?哪個國家的總理沒有子女?只有他,他去世了,聯合國就為他下半旗致哀。
這就是諸葛亮、周總理給我們的感動,我們?yōu)樗麄兦辶拿赖赂袆?,我們更應該欽佩他們恪守清廉的智慧。
人都是有貪欲的,能夠克制貪欲,臻于人格的完美,這是需要智慧的。同時,能夠看輕錢財,也是一種大智慧!錢財是身外之物,心怎能為物役?一分錢都能在手里捂出汗的人,他的人生是不自由的。
錢財不僅不能累我心,更不能累子孫。疏廣說:“賢而多財,則損其(子孫)志;愚而多財,則益其(子孫)過?!边@確實真知灼見,錢財只能禍害子孫,無論子孫賢與不賢。曾國藩也曾說過:“余將來不積銀錢留與子孫,惟書籍尚思買耳?!弊屪訉O讀書,繼承先賢的精神財富,這也是一種大智慧。
……
[ 亮點評說]
片段從清廉者有德、有智兩個角度做了議論分析,旁征博引,用例豐富,且切合主旨,體現了思維的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