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
摘 要:美國政黨結(jié)構(gòu)宏觀上和微觀上都呈現(xiàn)出松散分權的特點,這一基礎限制了各級政黨對政府的影響力,即使是其最高權力機構(gòu)也基本無實權,政黨的主要作用還是在競選中體現(xiàn),但其作用力實際上也受到了限制和弱化,美國政黨在議會范圍內(nèi)活動,對立法有一定影響。此外,政府的人事組成和政策創(chuàng)議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黨的左右,但也沒有實質(zhì)性的影響。
關鍵詞:政黨;政府;美國
中圖分類號: D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5-92-2
0 引言
美國的黨政關系,具有相互獨立、互不干涉的特征,[1]用美國學者的話說,政黨與政府的概念對美國而言有些扯不上關系。[2]表面上,美國政府的組成和運作帶有政黨的標簽,但從美國政黨自身特點、主要作用、活動范圍等等來看,它實際上對政府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1 美國政黨的結(jié)構(gòu)特點
美國的政黨制度為兩黨制,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個國家只存在著兩大政黨,相反的,美國有多個政黨,而且,從其特點上看,不管是政黨內(nèi)部,還是政黨之間,結(jié)構(gòu)都顯得較為松散。
首先,從美國政黨組織結(jié)構(gòu)上看,從中央到地方,包括全國性的黨、洲政黨、地方政黨,各層級之間沒有絕對的隸屬關系或上下級關系,各層級的財政、綱領彼此相對獨立,可以說是各自為政。
其次,在政黨內(nèi)部,黨員受到的控制程度也沒有英國那樣強,這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入黨程序隨意,門檻非常低。在我國,入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而在美國,如果公民想入黨,只需在選舉登記表的“政黨傾向”中,勾選某個政黨名稱,就算是該政黨的黨員了。再正規(guī)一些,就是給該政黨的辦公室打電話或?qū)戨娻],由辦公室人員將表格寄出,由公民自己填寫相關信息,有些需繳納少許費用,即成為該政黨的黨員。[3]而人們的政治傾向也會隨時間的推移發(fā)生改變,一個人一生中曾“表演”過多個政黨角色,這種現(xiàn)象在美國是非常常見的。②黨組織對本黨黨員行動控制力不強。從黨組織的領袖看,領導者的權威相對較弱。美國政黨的領袖在其位之前并非一定要在黨組織內(nèi)擔任重要職位,議員在投票時,本黨領袖不能按自己黨派的立場對其進行限制。不同于英國保守黨或工黨,美國黨組織的領袖權威不大;[4]從黨員看,他們有很大的獨立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的投票,甚至對本黨投反對票或支持對手,從而打破政黨界限。[5]曾有人統(tǒng)計美國的立法團結(jié)度,①一般維持在70%—80%,[6]低于英國等國家。由此可見,美國政黨內(nèi)部凝聚力較差,缺少統(tǒng)一的意識形態(tài)和綱領規(guī)劃。
最后,全國代表大會的機構(gòu)作為美國政黨的最高權力機構(gòu),即全國委員會,基本上沒有領導權。它不能對地方黨組織直接下達命令,更無法介入地方黨務,主要通過經(jīng)費分配等手段對其他黨組織施加影響。全國委員會基本是在大選時發(fā)揮作用,平時幾乎沒有日?;顒?,其最主要的任務,是在每四年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名本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4]在總統(tǒng)選舉中,全國委員會可以聯(lián)合各州、各地方黨組織支持本黨候選人,但未必能實現(xiàn)。所以,全國代表大會雖然是美國政黨的最高權力機構(gòu),實際上并沒有實權。
2 從政黨的作用看美國黨政關
2.1 對競選的作用
政黨的主要作用是競選。一方面,政黨對選舉過程存在一定的操縱能力??偨y(tǒng)候選人的提名無疑受到政黨的影響,一系列選舉事務,如競選經(jīng)費的籌集、競選綱領的制定和宣傳,都需要政黨的力量支持。但另一方面,政黨作用的發(fā)揮還是受到一些限制。首先,政黨對總統(tǒng)候選人選擇的影響力正隨著提名程序的改變而逐漸減弱。最初的提名機制是國會黨團會議提名制,提名由政黨在國會中的議員決定,國會領袖作用很大。如今,提名機制演變?yōu)椤肮癖頉Q制”,代表大會的作用大大減弱,原來擁有的提名功能變成為預選結(jié)果的批準和登記作用,可以說,提名程序的黨派色彩淡化了,而選民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其次,在候選人獲得提名后的競選過程中,政黨的支持有限,因為候選人背后有自己的團隊幫助候選人實現(xiàn)競選,這些人不受政黨的影響。當然,利益集團、新聞媒體、普通選民的支持也是候選人當選的重要因素。
2.2 對立法的作用
美國政黨主要在議會范圍內(nèi)活動,所以對立法的作用相對明顯。在國會的立法程序中,關鍵階段是常設委員會的審議,而各屆國會通過的法案不多,所以政黨活動的主要場所就在常設委員會和小組委員會。[7]此外,政黨也在全員大會審議中發(fā)生彼此之間的較量。一般說來,當議會多數(shù)黨為執(zhí)政黨,要通過政府的法案是比較容易的;反之,當議會多數(shù)黨不是執(zhí)政黨,政府法案則需要經(jīng)過復雜的審議。此外,只有當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法案版本相同時,法案才能通過,這一規(guī)定使得法案通過的效率大大降低,而當控制參議院、眾議院由政黨不是同一政黨時,加之政見不同,法案很難通過。2013年,兩黨在新財政年度預算案上發(fā)生爭執(zhí),當時眾議院多數(shù)黨為共和黨,參議院多數(shù)黨則是民主黨,新年伊始之前,預算案兩黨還未達成一致見地,最終政府罷停16天,事情的解決還是由參議院內(nèi)部的民主黨與共和黨共同商討而出的法案,再交至眾議院,未加修改,也表決通過,待奧巴馬簽字后,這才通過了法案,恢復了政府的重新運作。但是,這畢竟是少見的,基于美國政黨的立法團度,總體上看,美國政黨對國會的影響依然是有限的。
2.3 對政府的人事組成、政策制定的影響
事實上,政黨對政府的影響不大,還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政黨對政府的人事組成的影響。大選之后,總統(tǒng)進行政治任命,與全國委員會、本黨議員或骨干分子進行形式上的磋商,這種溝通不能對人事任命產(chǎn)生實質(zhì)影響,最終還是由總統(tǒng)掌握著決定權。[4]總統(tǒng)作為政府首腦和政黨領袖,其角色傾向更偏于前者,黨派背景并不是總統(tǒng)進行任命需考慮的主要因素,智囊團、私人關系等因素則顯得更為重要。②從政策制定來看,政黨的影響作用也很小??偨y(tǒng)的執(zhí)政綱領受其競選綱領的影響較大,從競選綱領的產(chǎn)生過程來看,它由全國代表大會各委員會起草、討論,但實質(zhì)上總統(tǒng)候選人支持者會對競選綱領產(chǎn)生影響,綱領對總統(tǒng)本人也不具有實效性的束縛作用。對于具體的政策而言,很有可能是某個領袖的立場,而不代表其背后整個政黨的立場,政府官員也未必要站到這些立場之上。事實上,美國政黨只在很少的情況下對政策問題進行討論,[8]黨員未必會支持本黨派的觀點??偨y(tǒng)有他自己的班子為他出謀劃策,不依靠本黨組織。
3 結(jié)語
除卻對競選和立法的作用,總體上美國政黨對政府的影響不大。對于這種黨政關系,在美國國內(nèi)并不被所有人樂見,因為這種模式存在諸如使利益集團或個人對政治影響過大而導致政治不穩(wěn)定的弊端,但從歷史的發(fā)展來看,這種獨特的黨政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美國國情。
注 釋
①立法團結(jié)度:指同黨議員在國會中對主要政策或議案投票一致的程度。
參 考 文 獻
[1] 孫巖.政治學視野中的現(xiàn)代黨政關系探析[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2,1:67.
[2] Jean Blondel and Maurizio Cotta eds., Party andGovernment:An inquiry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Government and Supporting Parties in Liberal Democracies,London: Macmillan, 1996, p.202.
[3] 山外林.在美國如何入黨? [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604a400101aqu9.html,2012-10-30.
[4] 謝峰.簡析美國政黨與政府關系的特征及成因[J].科學社會主義,2012,4:157-159.
[5] 譚君久.當代各國政治體制——美國[M] .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 199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