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忠
【摘要】本文試圖整合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活動,遷移相關知識和技能,有效地進行書面表達的輸出活動。在一節(jié)課內(nèi)完成寫整合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在寫作過程中運用閱讀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充分發(fā)揮兩者的互動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教學 讀寫整合 輸入 輸出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確定“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課程總體目標。在英語教學里聽、說、讀、寫是四種基本的技能,四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不可或缺。“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充分發(fā)揮兩者的互動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寫作教學,在寫作教學中推動閱讀教學。
二、讀寫整合教學
教材文本的解讀和意義的建構(gòu)過程應考慮班級學生的群體特性,體現(xiàn)“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但是,就算有豐富教材文本解讀經(jīng)驗的教師有時難免也會夸夸其談,在極為寶貴的一節(jié)課內(nèi)出現(xiàn)“一言堂”的現(xiàn)象,減少了學生語言體驗的輸入時間和機會,造成學生對新知識的輸入活動體驗不足、沒保障,學習效果也就大打折扣。閱讀要考慮學生的理解吸收,只有學生充分吸收才能保證寫作的有力表達。只有引導學生習得大量的話題語言知識,悟到話題的謀篇布局,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思維,把習得運用到寫作中。下面筆者以一節(jié)高中英語市級公開課教學Lesson 4 Car Culture Unit 9 Wheels Module 3(北師大版)為例說明。
北師大版普通高中英語教材模塊三第九單元以“交通”為主線,涉及到人們出行的各種交通方式,交通的便利和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建議。單元的第四課側(cè)重學習者技能習得。筆者主要圍繞“處理文本,積累素材,模仿創(chuàng)作”三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課堂活動突出“三大環(huán)節(jié),兩條主線”。第一環(huán)節(jié),解讀文本。由課文的題目直奔主題,讓學生明白文章主要介紹汽車給人們帶來毀滅之路。教師引導學生探討汽車帶來的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將完成讀書摘抄卡,摘抄演示文稿(PPT)上紅色字體的詞、句等表達式;學生再用表達式復述“汽車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建議”,增加信息的輸入量;最后,梳理篇章結(jié)構(gòu)和寫作模式——找問題,提建議。第二環(huán)節(jié),縮寫文本。學生圍繞“找問題,提建議”的寫作模式對文本進行縮寫、交流,教師再呈現(xiàn)文本的縮寫范文。第三環(huán)節(jié),模仿創(chuàng)作。教師提供大量與手機相關的消息,如新聞、視頻、漫畫等,學生參考部分消息和課堂上摘抄的表達式,模仿課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創(chuàng)作一篇題為“上學期間不用手機(Saying NO to our mobile phones in school)”的作文。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筆者分成以下四個步驟:
步驟一:設目標。
為了明確課時任務,讓學生開門見山地了解如下四個學習目標:
● Find out problems caused by cars in Britain.
● Speak out advice on how to give up cars.
● Make a summary of the text.
● Write a passage—Saying No to our mobile phones in school.
步驟二:找問題。
學生首先快速瀏覽課文,文本按篇章結(jié)構(gòu)分為兩個部分:(一)問題(Problems caused by cars);(二)建議(Advice on how to give up cars)。
學生持續(xù)靜默閱讀文本三分鐘,完成汽車所帶來問題的表達式的填空題。教師在黑板上粘貼事先準備好的“問題的表達式”的卡紙,并在卡紙上方注明“Problems”,如下表(表I)所示。學生分組用表達式描述上學期間使用手機產(chǎn)生的問題。
步驟三:提建議。
學生持續(xù)靜默閱讀文本五分鐘,填寫提建議的理由的表達式。同樣,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建議的表達式”的卡紙粘貼在黑板上,并在卡紙上方注明“Advice”,如下表(表II)所示。學生用表達式分組提上學期間使用手機產(chǎn)生問題的建議。對于提建議,教師應提醒學生:提建議要說明理由。
步驟四:模仿秀。
教師在演示文稿(PPT)上呈現(xiàn)課文的縮寫(100詞左右),包括問題(Problems)和建議(Advice)兩部分。點撥寫作小技巧——用適當?shù)倪B接詞或復合句美化文章。然后教師播放有關學生使用手機帶來的問題和建議的視頻、新聞,學生分組準備書面表達“上學期間不用手機(Saying No to our mobile phones in school)”。在寫作前,教師提示學生可模仿演示文稿(PPT)上課文的縮寫,并告知學生盡可能地使用表I和表II的表達式,以及巧妙地用連接詞和復合句美化文章。學生展示的作品以小組競賽的形式打分,一個表達式、連接詞或復合句均可多加一個得分點。最后,師生共同點評小組的作品,頒獎鼓勵優(yōu)秀的作品。
三、結(jié)語
讀寫整合教學要求在一節(jié)課的單位時間內(nèi),既處理閱讀文本和篇章結(jié)構(gòu),又處理寫作。這種教學不是一兩節(jié)課或一兩周就能取得理想效果。只有教師本身先讀透教材,對教材文本有針對性的提取,并備足寫的材料,才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學生才會有話可說。讀寫整合教學也要求學生已經(jīng)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白x”不但解讀文本,更考慮教材的文本能否讓學生有效地輸入并內(nèi)化,體現(xiàn)閱讀教學對寫作的鋪墊作用。而“寫”也不只是簡單的輸出活動,更是課堂上有感而發(fā),與文本作者共鳴而產(chǎn)生體驗。因此,課堂上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表達和展示、甚至點評他們的成果就顯得非常重要。閱讀文本如果結(jié)構(gòu)很好,則可以仿結(jié)構(gòu),教師通過設計,以縮寫、改寫、仿寫、續(xù)寫等形式讓學生體驗、運用已學知識來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讀寫整合是否高質(zhì)量主要取決于讀與寫的時間分配。如果讀的時間過長,學生就沒有時間構(gòu)思寫作,寫出來的作品質(zhì)量就不高,學生也會覺得自己的水平?jīng)]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反之,如果閱讀的時間過短,學生對話題的輸入量不足,寫起來就會感覺無從下手,寫不出內(nèi)涵深刻的文章。因此,讀應該讀得恰到好處,寫才會寫得水到渠成。
總之,讀寫整合得好,輸入與輸出才會有序,并能互相促進、互相提升,學生在一節(jié)課內(nèi)可以動靜結(jié)合,還可以體驗到自身的收獲與張揚個性,并最終提高語言思維和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003.
[2]王薔.2012-1013北師大-培生合作版.高中英語教材交流研討會,廣東省清遠市現(xiàn)場會(2013.5),2013.
[3]姚旭輝.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寫整合:鋪墊與輸出[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