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軍
摘要: 隨著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的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市場對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術的人才表現(xiàn)出極大的渴求。初中信息化課程作為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課程,有效培養(yǎng)學生快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操作能力,為學生提升參與終身學習的信息化技術。為實現(xiàn)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實質性增長,保障初中信息化課程的教學有效性就是時代的需求,需要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加以完善提升。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時代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98-01
目前,信息技術作為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基礎教學學科之一,對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發(fā)展提出了信息的建議與要求。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滿足了信息化時代對技術性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為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為切實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開展終身學習技能的培養(yǎng),需要在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中加以質量保障。
1.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問題分析
由于基礎教學階段師資力量的參差不齊與教學環(huán)境的差異性,導致學生的信息化基礎薄弱,部分學生甚至完全缺乏信息化的思維意識,對熱點的操作技術,話題討論缺乏知識基礎,學生的進度不一為課程的開展帶來一定的阻礙作用。與此同時,學生缺乏一定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在團隊作業(yè)的完成中學生的參與意識薄弱,難以為團隊的共同目標貢獻個人才干,導致團隊作業(yè)的完成流于形式,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在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的開展中,部分學生缺乏全局意識,對個人的設計方案缺乏詳細的計劃與操作流程,個人獨立意識的缺乏導致課程的開展面臨諸多困難,只能在老師的協(xié)助,領導下被動的完成課程學習。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一,對課程內容的消化能力存在差異,導致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矛盾,避免讓學生在學習的接受障礙中產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抗拒心理。對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定位不正確,將其片面的認為為次要科目,從而忽視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而別的學生習慣在課程上玩游戲,聊 QQ,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缺少正確的認識,將該課程的學習視為娛樂放松,不正確的課程態(tài)度都對學生學習質量產生直接影響。
2.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建議
2.1 通過問題設置有效引導學生。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規(guī)范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將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課堂教學常見的教學問題在于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導致老師的教學課程的難以順利開展,需要老師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設置巧妙的問題,在對學生的引導中幫助其快速進入課堂狀態(tài),為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氛圍的營造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教學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在學生的自主探究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有效性。
2.2 明確,合理的設置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明確設立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具有直接影響。與此同時,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于任務驅動法在教學課程中的應用,幫助教學內容的任務化,幫助學生在學習技能的探索中實現(xiàn)課程內容有條不紊的掌握。該教學方式需要老師在課前樹立明確的教學任務,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程度適宜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展分層教學,引導學生在團隊協(xié)作中實現(xiàn)教學任務的實現(xiàn)。與此同時,教學目標的設置也必不可少,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對課程內容的專注度不夠,需要老師在教學內容的把握,教學目標的設立中控制教學方向,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2.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是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重要內容,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也需要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中開展主動,有效的教學實踐。老師在課程教學中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對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對其開展進步鼓勵、任務完成度等評價項目的加分管理;對學習能力不錯的學生可以針對優(yōu)秀作品的展示,在對學生的正面評價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可以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式的交流教學,以小組形式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與學習成果。對于老師來說,課程教學評價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方向具有直接的指導作用,需要在多元化的評價形式中實現(xiàn)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實現(xiàn)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
2.4 加強課堂的教學管理。 加強課堂教學時間有效性管理。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信息技術課堂本身教學時間很少——每星期一節(jié)課,所以必須在最少的時間內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fā)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爭取在課堂內達成大部分教學目標,不要把一些隨堂作業(yè)留到課后去完成。
加強課堂教學的紀律管理。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開展有效性課程的重要條件,在信息化技術課程的開設過程中部分學生喜歡玩游戲、聊 QQ,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為了有效抑制這種教學情況的出現(xiàn),老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用機的監(jiān)控;開展必要的師生談話,弱化學生的游戲情節(jié);多多講授信息技術領域的學術動態(tài)與最新學術發(fā)展,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最后,合理分配學生的學習時間,把握學習狀態(tài)。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已成為日常生活中極為重要的工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備受社會各方關注。本文探討了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問題與有效教學的幾點策略,希望對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有所幫助。與此同時,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為發(fā)展性教育,是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主陣地,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和方法,加強教學研究,探索各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素質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為出發(fā)點,堅持課程改革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式多種多樣,需要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上下求索。
參考文獻:
[1] 胡文學.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4(4).
[2] 姜軍.淺談如何優(yōu)化初中信息信息技術課[J].考試周刊,2009(23).
[3] 朱會勤.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淺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1).
[4] 盛曉珍.淺談如何提高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