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閱讀的主動權本來就是孩子的!但入學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家長的講故事,慣就了孩子的惰性,拒絕自己閱讀。而教師課上閱讀方法的刻意指導、課文篇目的細碎分析,又使得孩子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孩子不喜歡閱讀,主動閱讀的興趣被消磨殆盡。雖然,我相信沒有一位家長、教師會故意剝奪孩子的閱讀主動權,恰恰相反,家長和教師都是想讓孩子愛上閱讀,盡早踏上獨立閱讀的快車道。
【關鍵詞】閱讀;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如何讓學生掌握閱讀的主動權?對于一年級剛處在獨立閱讀起步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問題。他們似乎識字量小,讀不來純文字的書;他們似乎定力差,做不到長時間的閱讀……研究表明,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孩子的思維確實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思維,是一種表象的思維。那么讓他們主動閱讀,讀什么呢?繪本就是最恰當?shù)倪x擇。在繪本中,兒童文學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讀的詞匯,熟悉的語句結構,將主題巧妙涵蓋進去,匯聚成結構完整、內容豐富的故事。借助豐富的圖畫使孩子們在閱讀文字時覺得更為簡單,通過直觀化的繪本內容,孩子吸收、激蕩、轉化著各種觀點,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深層次的閱讀能力。
一、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就是要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
我們總是害怕學生自己閱讀浮光掠影、淺嘗輒止,白白的將時間浪費掉了。所以一有時間教師總喜歡指導、分析,教給孩子許多閱讀的方法,將學生的在校時間填滿,使學生失去了自主閱讀的時間,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自主選擇、享受閱讀快樂的機會。因此首先,我們要將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確保每月一次靜讀課、一次熱讀課、兩次繪本共讀課。靜讀課上老師和學生一起安安靜靜的讀自己喜歡的書,沉醉在閱讀的快樂中。熱讀課上大家用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形式來表達閱讀的收獲。而繪本共讀課,則是師生共同閱讀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學生們不僅在閱讀上擁有了充分的時間保障,還習得了時間管理的方法、閱讀思考的方法、自我訓練的技巧。
二、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就是要把閱讀的空間還給學生
教室作為學生們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要兼具繪本館的功能。教師窗邊流動繪本角的建立,讓學生隨時隨地拿起一本書想讀就讀、想看就看。墻上張貼著孩子們最喜愛的繪本排行榜以及老師的推薦書目,這些動態(tài)信息的公布與更新,是孩子主動閱讀的引領,是孩子閱讀交流最重要的話題。教室的空間格局更要為學生的繪本閱讀服務,黑板和講臺不再是教師的專屬,而是學生展示讀書心得,表演繪本劇的舞臺;課桌椅不再是教堂布道式的排列,而是以小組交流的形式呈現(xiàn),方便學生間互動交流閱讀感受,教師不時穿插其中,形成一種網狀互動的交流狀態(tài)。
三、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就是把閱讀的思考權、表達權、合作權、探究權還給學生
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發(fā)掘自主閱讀的樂趣,體會遨游書海的喜悅。下面僅以繪本故事《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教學設計來談一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大膽猜
這不是為了尋求故事內容的吻合或同一,而是為了充分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外國經典繪本,它的文字與畫面形成一種非常滑稽的對比。文字講述的是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平淡無奇的故事,而另一個主人公——狐貍,卻在母雞的背后上演了一出滑稽可笑的“捉雞”屢屢受挫的故事。為了充分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感受這部繪本獨特的魅力。所以在師生剛開始共讀繪本時,我便設置懸念。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封皮中的母雞蘿絲和蝴蝶頁中的農場,在把繪本簡單的文字故事講給他們聽。
(二)隨意讀
這不是為了學而讀或為了閱讀而讀,而是為了真正滿足個性化閱讀的需求,營造一個寬松的讀書氛圍。接下來的布置讀書任務,我提出了一個要求?!霸谀憧磿臅r候要想在家里一樣放松,想讀你就讀,想看你就看??粗粗?,你想笑了,你就哈哈大笑……看著看著,你想說話了,你就和你的同學交流交流。最重要的是看完故事之后,你的小腦子里要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畫面,你的心里有你最想說的話?!蔽蚁嘈艑W生用自己最自然的狀態(tài)去閱讀,他們就會用再美好的聲音和感受來講述。
(三)自由說
這不是為了同伴間的爭辯或說服,而是為了盡情釋放孩子的閱讀自信,享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在同學們隨意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閱讀的樣子真可愛!有的看著看著皺起了小眉頭,一副很緊張的樣子;有的則看著看著嘻嘻地笑了起來,特別的開心。這都是不同的閱讀感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讓學生們圍繞腦海中最緊張和最搞笑的兩幅畫面進行充分的交流說話。沒有標準答案,他們非常享受尋找“畫外之音”的成就感。只要孩子的愛和尊重在自由的辯論、交流、練說中被充分滿足,他的答案就是最好、最精彩的答案。
(四)創(chuàng)新編
這不是為了搞花樣、出噱頭,而是為了鼓勵孩子進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閱讀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孩子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最后只畫了母雞蘿絲,卻沒有交代狐貍的去向。這正是激發(fā)孩子想象力進入故事,深入思考的最好留白。讓孩子們把想象中狐貍去了哪兒,是什么樣子給畫下來,再在旁邊寫一句勸告他的話。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故事結局五花八門、天馬行空,卻無一不是在快樂的展現(xiàn)著閱讀這個繪本故事后的收獲!這種鼓勵孩子參與故事的續(xù)想、續(xù)編,想出不同的情節(jié)或結局,也就是讓孩子與文本對話,邊讀邊猜想畫面以外的事,自然的融入故事。
總之,不要小看一年級孩子的閱讀能力,當我們真正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他們時,我們的語文課堂就從封閉走向了開放,從單向走向了雙邊,從預設走向了生成,釋放的是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創(chuàng)造力、潛力。掌握了閱讀的主動權,學生就激發(fā)了自身學習的內驅力,掌握了自身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成為掌握和主宰自己生命的主人。
(編輯:任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