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芳
【摘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讀是為了什么?怎樣的讀才有實在意義?通過這幾年做學校微教育的經(jīng)驗,我開始把目光轉向“微書評”這一新興讀書法,即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把自己的讀書想法寫成百字左右的短文,讓學生讀思結合,讀寫結合,相得益彰。這一舉措,在小學生課外閱讀中取得一定實效。
【關鍵詞】課外閱讀;微書評;推廣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九年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其中小學三個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見下表:
學段 年級 閱讀量 補充要求
第一學段 1—2年級 不少于5萬字 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
第二學段 3—4年級 不少于40萬字 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
第三學段 5—6年級 不少于100萬字 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說得最多的也就是“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因此,在課外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有效閱讀,提高閱讀質量就成為一個核心問題。我在任教三年級的班里倡導的“微書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調整閱讀方法,更好地達到課外閱讀的目的。
一、微書評在小學課外閱讀中的現(xiàn)實意義
微書評以其內(nèi)容短小見長,即它用簡單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讀書的感受。微書評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小學生課外“讀寫結合”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課外閱讀指導具體化
學校每學年開展讀書節(jié)活動,成了學校常規(guī)性工作。但我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常中有變,變中求新,把讀書活動逐項分解、細化、量化,責任到人,讓學生在粗讀的基礎上再進行細讀指導。
(二)課外閱讀載體特色化
在閱讀活動中,活動載體的設計尤為重要,直接影響活動能否出成效。通過親子共讀共寫這個載體,把家長、學生、老師緊密聯(lián)系成一體,實行家庭、學生、學校“三位一體”聯(lián)動微書評模式,擴大活動影響力。
(三)語言品質個性化
微書評能讓學生有效閱讀,進行創(chuàng)意思考,為學生形成豐厚的語言積累;課堂上“三分鐘演講兩分鐘評說”,培養(yǎng)了學生個性化口語交際能力,更為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提高讀寫能力夯實基礎。
二、微書評在小學課外閱讀中的指導步驟
(一)好書推薦,閱讀微指導
每個學期,我們以年級組為單位,為學生推薦兩本好書,每周專門設置一節(jié)閱讀課程,在課堂上進行閱讀交流、指導,作為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一個前期準備。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形式歸納總結出讀書的方法。
(二)自由賞書,記錄微書評
在學生“精讀”年級組推薦的好書基礎上,進行班級賞書活動。三年級的孩子,也只有八周歲多點。如果長期要求讀有文字的書,慢慢地會懈怠甚至厭倦。于是,結合閱讀學習,放電影讓他們消化吸收書本知識,影評會適時開發(fā),增強閱讀興趣。在家,孩子每天寫成“百字微書評”,與家長交流分享讀書的收獲。
(三)搭建平臺,分享微心得
作為“微書評”的后續(xù),我設計了“三分鐘演講兩分鐘評說”活動,即每節(jié)課選擇兩三名學生演講自己的“微書評”,由另一個同學講評。同學評同學,無所顧忌,有感而發(fā),肯定中有建議,不足中有補充,常常會贏得大家的掌聲。實踐證明,這一活動對于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微書評在小學課外閱讀中取得的成效
(一)教師的變化
1.轉變了觀念,提高了認識。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中的種種活動,我認識到教師的指導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巨大作用;破除了課外閱讀“加負論”,認識到課外閱讀對陶冶學生情操的獨特作用;破除了課外閱讀“隨意論”,已逐步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學生未來發(fā)展的空間。
2.轉變了教學行為。課前準備已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參,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凡是對學生知識拓展有所幫助的材料,總是盡力獲取。課堂上結合教學內(nèi)容,適時滲透相關的課外知識,引導學生交流課外搜集的相關材料,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3.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圍繞學校閱讀節(jié)方案開展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認真探索,總結出許多好的組織形式與指導方法,獲得了許多實踐經(jīng)驗和認識成果。在轉變自己教學觀念的同時,使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學生的變化
1.閱讀興趣、閱讀熱情空前高漲。雖然是三年級學生,但他們在活動中已嘗到了閱讀的樂趣,閱讀熱情空前高漲。
2.閱讀習慣逐步養(yǎng)成。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每天讀書、讀整本的書、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閱讀的面不斷擴大,閱讀的量不斷增加,獨立閱讀能力不斷增強。
3.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提升。在閱讀中,學生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他們以自己的眼光評判作品的好壞優(yōu)劣等,把讀與思、讀與記、讀與寫逐步結合起來。
四、結語
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說過:“閱讀過程中,得之于老師課堂上的講與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大概是三七開。”課外閱讀的功效比課內(nèi)閱讀的功效高,這幾乎是有志之士的共識。一步步指導學生記錄“微書評”的過程中,讓他們“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真正達到“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于永正.教海漫記[J].教育科研論壇,2002(3).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