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福娟
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在學校的全面深化落實,各門學科都面臨著教學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不再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支持,同時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因此,有必要對小學語文的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并采用相關的教學策略,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策略
近些年,教育界進行了素質(zhì)教育相關的改革,同時也提出了新課程的標準化。為了迎合素質(zhì)教育,各個階段的課程都進行了相關的教育改革和教學變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課堂教學質(zhì)量,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集中精神和注意力,重視教師的示范指導。在學生進行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要努力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語感。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對教師的行為和思想有著抵觸情緒,原因呢,就在于教師平日里在學習方面對學生有嚴厲的態(tài)度,也就形成了他們與教師之間的隔閡。
一、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必要手段
(一)營造語文課堂的良好學習氛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應該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其講課的環(huán)境應當是充滿活力的。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共同努力營造和諧活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其中把個人的想法表達出來,積極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同時教師要改善教學言語,教學語言要生動幽默,比如,對于《嫦娥奔月》這篇課文的講授,教師可以與學生研究豬八戒與嫦娥的傳說趣事,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充分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團結友愛,尊敬教師,具有班集體榮譽感,同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推動教學的發(fā)展。在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及時有效地溝通交流,以搶答的方法激起學生參與的興趣,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感受到愉快,并從中獲取知識。
(二)教師要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現(xiàn)如今,小學的教育不再僅僅重視知識的傳播,同時注重學生道德素質(zhì)的培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不僅要讓他們學習文化知識,最主要的是教他們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間的交流溝通,理解他們的行為和想法。小學階段正是青少年身體和心理成長的主要階段,在這期間的語文教學,教師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入到教學中去,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實實在在地融入學生這個集體。教師也要處理好與學生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感受到友情。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必然會遇到各種疑惑和不解,教師要主動地向?qū)W生了解狀況,與他們溝通,為他們排異解難,并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和壓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合理運用情景教學
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都習慣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進行課程的開展。在活躍的學習氣氛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回答問題,并設立相關的情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學生融入其中。比如,在學生學習蘇教版三年級小學語文課文《三袋麥子》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土地爺爺、小豬、小牛、小猴和旁白,進行課文的串聯(lián)。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課文主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不僅能夠令學生深入到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當中,也可以清晰地展示故事發(fā)生的起因、具體的過程和結果,深入地體會文章的宗旨大意,并且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活躍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效。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想象力,改進自己的學習。把課文的中心思想與生活中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和教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使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發(fā)展,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情景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的應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識,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水平,同時可以提升教師課程開展的效率。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努力培育學生的學習愛好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有針對性且準確地設置懸念
在教學開始時,教師能夠經(jīng)過舉例,如講解一些小的故事情節(jié),并從中設置一些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心理,培育他們對語文的學習愛好,引發(fā)他們?nèi)ニ伎脊适虑楣?jié)的發(fā)展。在教師懸念完成以后正式地引進正題,能夠令學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地聽教師解說故事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故事中的疑惑之處。比如,在講解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文《海底世界》時,教師可以首先詢問大家:大家知道海底的生物有哪些嗎?然后引導大家進行積極的回答。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方法,同時也養(yǎng)成了積極努力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對課文的講解要做到深入淺出
要時時刻刻把握文章的主題和核心思想,并與上下文充分地聯(lián)系起來,理清課文的發(fā)展脈絡,整體把握文章宗旨,重點關注其中的知識點和要點。對于學生在課文中不了解的內(nèi)容和詞匯,教師有必要進行重點講解,并合理運用比喻、舉例等手法,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小學語文知識,進一步學好語文。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做好課前備課,并與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緊密地聯(lián)系。發(fā)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挖掘他們的語文寫作潛力,運用多樣化的教育方法進行授課。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活潑的學習態(tài)度,最終全面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3).
[2]柳化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現(xiàn)代交際,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