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亞飛
五月的井岡,蒼山翠微、杜鵑怒放。我們來到井岡,聆聽井岡故事、遍訪革命遺跡。一周時間倏忽而過,但帶給我的心靈震憾卻久久不能平息。尤其是女紅軍曾志的故事,由其孫子石金龍飽含深情地講述,讓人感慨萬分、感動不已。
曾志15歲參加革命,一生輾轉在蘇區(qū)、游擊區(qū)、白區(qū)、國統(tǒng)區(qū)和解放區(qū)戰(zhàn)斗,從事過游擊斗爭、地下斗爭、統(tǒng)戰(zhàn)工作、抗日工作,還多次經(jīng)受來自組織內(nèi)部的審查和冤屈,包括“文革”時期她和愛人陶鑄共同承受的重大磨難。但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她總能堅強、樂觀地面對,憑著對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堅定信仰、剛強的革命意志和對黨對人民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從血雨腥風中一路頑強走來、最終走向勝利。
站在曾志的墓前——準確地說,那不是墓,只是山路邊依山壘石而起的一個小土丘,石面上簡單地刻著“魂歸井岡 紅軍老戰(zhàn)士曾志”幾個紅字,我腦海里不禁回蕩起明朝愛國英雄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在70多年漫長的革命生涯中,曾志所經(jīng)歷的這些常人難以想象的困境和險惡,何止是“烈火焚燒”和“粉身碎骨”可以形容的?
但最打動我心、讓我忍不住流淚的,卻是她一生對“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堅守。如果說,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已經(jīng)難以貼心貼肺地感受革命年代的恐怖艱辛和革命志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壯烈偉大,那么在我黨大力開展反腐敗斗爭的今天,在這個時不時會有高官巨貪曝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腐敗丑事的年代,我們對政治清明、為官勤政、世風清和是多么地渴望,也自然對身居高位而能廉潔自守的品行多么地敏感和珍惜!所以,當我聽到曾志孫子講述做了“大官”的奶奶面對失散23年才得一見的兒子提出到她身邊工作的請求,卻堅持不能違反規(guī)定幫他們解決戶口問題的時候;當我繼續(xù)深入尋找曾志的故事、閱讀她的自傳《一個革命的幸存者》感受她曲折離奇的革命生涯的時候;了解她晚年生活儉樸淡泊、為女兒買一元錢時令菜而發(fā)火、一張塑料臺布破了再縫、一張餐巾紙一撕兩半疊好再用的時候;得知她退職后主動讓出組織上分配的位于故宮邊上的一所四合院、搬到當時周圍還是一片農(nóng)田的郊區(qū)公寓樓的時候……我真的震驚了。
身為中組部副部長,她卻選擇了低調(diào)和淡泊,一如她的墓碑,樸實無華。遺言中她對身后事的處理反復交待一切從簡得不能再簡,只愿安安靜靜地離開,骨灰撒在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熱土中,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這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的人生境界!
把職位和待遇看得極淡、極低,但相反地,曾志把自己一生的政治清白和為人清白看得極重、極高。她一生中曾多次蒙冤,“閩東逃跑”一事更是困擾了她大半個革命生涯。面對冤屈和挫折,她不抱怨、不氣餒,始終堅信組織會還她清白公道,并把更多精力和心血投入到革命中去,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為人清廉更是她一生堅守。臨終前不久,她再三囑咐后人,那80只裝有工資的信封袋“一定不要扔掉,因為它們可以證明這些都是我的辛苦錢,每一筆都是清白的”;她認為“共產(chǎn)黨員不應該有遺產(chǎn)”,對自己多年積蓄的幾萬元現(xiàn)金和存款,規(guī)定“我的子女不得分我的這些錢”,而是全部捐獻給“希望工程”和建立機關老干部活動基金……
“我對自己選擇的信仰堅定不移,我對自己走過的路無怨無悔!” “只要為了黨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棄一切,包括生命。因為我不僅是一個女人,更是一名戰(zhàn)士!”曾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大家和小家、大愛和小愛的取舍中,她一生都在作犧牲“小我”的堅定的抉擇。這些抉擇背后所支撐的,就是對信仰的堅定和對清白的堅守。
井岡之行雖然短暫,但我們滿載而歸。再回望,只覺那埋了萬千忠骨的青山,清風浩蕩、翠竹含笑,無數(shù)個被清風滌蕩過的共產(chǎn)黨員的靈魂,象星星之火撒向神州大地,帶領團結人民、繼承革命遺志,堅定地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道路上,為無限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