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江南多水亦多情,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繁華幾度。二十四橋明月依舊,楓橋夜半漁火伶仃,春波橋下驚鴻照影……看過幾番風(fēng)雨,幾番花開花謝,那座橋?qū)⑿氖虏卦谛牡祝o靜地佇立于水波之上,等你走近,輕輕細(xì)說與你聽。(蒙蒙)
如果說江南盈盈的河流是佳人的柔指,那么河上橋便是一枚光燦燦的定情戒。柔波亮閃如碎玉,一橋橫貫江南美。
江南橋,攬水自照,越水而居,親水而活。柔媚的水,剛毅的橋,波光襯托弧影。粼粼柔光,碎碎念。溫婉江南,小橋流水。多情煙雨多情橋,水生煙,煙籠橋,橋臥水,朦朧成輕紗般的夢,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豐水的江南,人們望“水”興嘆,浩渺煙波橫斷天涯路。泅渡靠舟,涉水賴橋。有了活動(dòng)的舟,更念固定的橋。念橋之心,催生建橋之智。一橋橫架通天塹,飛虹臥波迎賓客。
行走在江南橋上,心情是好的,感覺是親的,望天天藍(lán),看水水碧,連耳畔的風(fēng)也和煦得如春燕呢喃,一步一欣慰,一腳一感恩。日久天長,感恩之心化作對橋的仰慕,便要在橋頭植樹建廟,以期福澤萬代。
走過最原始的橋,是由父親安放在水田邊,水溝之上。說是橋,實(shí)則一截二尺余的杉木,搭在南北兩條田埂上,下面是清淺的水溝。類似的獨(dú)木橋,像螺,像燕,更像無名的花花草草,散落在江南處處。橋之祖,正是這種不起眼的獨(dú)木橋。“橋者,喬也。豎為高大喬木,橫為橋,連通水之兩岸?!?/p>
江南橋,水之梁,橫亙在水流兩岸,溝通南北,連接?xùn)|西。人們移步過橋,馭車上橋,眼望水流,耳聽河風(fēng),感受凌波微步的妙趣。彎彎繞繞的溪流,浩浩蕩蕩的江河,在橋下流逝,不舍晝夜,流老了江湖歲月,人間卻換了新顏。
親水江南,人們擇河建村鎮(zhèn),依水筑民居,橋是柔波上最美的彩虹。水上橋或婉約,或恢宏,或粗野,或巧致,或微小,或浩大,多姿多態(tài),盡顯橋之剛強(qiáng)稟性。水與橋相融相生,靈性嫣然,百橋有百名——小港橋、彩虹橋、塔影橋、小石橋、寶帶橋……美麗的橋梁動(dòng)聽的名,是江南的一曲歌謠。
陸游詩云:“柳疏橋盡見,水落路全通。”一柳一橋,一路一水,道不盡那萬種橋的風(fēng)情。站在每一座橋上都能賞風(fēng)景,每一座橋也都獨(dú)自成景。波蘭詩人星波·絲卡在《沒有死亡,沒有夸張》一詩中深情吟詠:發(fā)現(xiàn)一顆星,建造一座橋。每一顆星都是一個(gè)世界,世界和世界之間,需要人們?nèi)ソㄔ煲蛔鶞贤ǖ臉?。如同有人唱過:“我們一直忘了要搭一座橋/到對方的心底瞧一瞧/體會(huì)彼此什么才最需要/別再寂寞的擁抱……”人間幾許情意,橋上玩味,更為真切。
煙雨江南,氤氳出人們婉轉(zhuǎn)的性情,讓人說不清道不明,摸不透理不順。因了水上橋,江南人的性子里,平添一絲暢順,一份耿直,一種堅(jiān)強(qiáng)。
江南橋,是發(fā)表在水流之上的詩行。這水之定情戒啊,經(jīng)千年霜雪而秀雅,歷萬世風(fēng)雨仍挺拔,柔韌緊致,結(jié)實(shí)舒朗,在粼粼波光之上,訴說著江南不曾老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