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摘 要】2015年暑假,本人受學校派遣,赴德國參加德語教師學習與培訓。此次學習培訓讓本人對德國培訓機構的德語教學特色有了大概的了解。本文將介紹其教學特色,并分析其對國內德語教學之借鑒意義。
【關鍵詞】德語 教學特色 口語 創(chuàng)新 語法
一、引言
筆者所參加的教師培訓由德國海德堡F+U語言培訓中心主辦,前兩周的課程安排為旁聽及觀摩F+U語言學院的老師給來自各個國家的學生上課,后兩周則由該中心的院長Geiger女士給我們進行教學法的培訓。作為德國最大的語言培訓學校之一,F(xiàn)+U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因而該中心老師的授課全程只能用德語。最多15人一個班,他們如何給國際學生授課值得我旁聽和觀摩。我聽課的范圍在A1,A2,B1,B2四個語言水平的課程。課程安排都在上午,兩節(jié)大課,每節(jié)90分鐘,中間休息15分鐘(9:00-10:30為第一大節(jié),10:45-12:15為第二大節(jié))。
二、教學特色
(一)重視口語
初級階段的老師(教授A1,A2的班級)在課程開始時一般是讓學生口述頭一天的活動或者口述頭天布置的主題作業(yè)。敘述過程中,有些老師會等學生全部講完后提問,有些老師則在學生講的過程中就進行提問或者糾錯。中級階段的老師(教授B1,B2的班級)同樣會在課程開始讓學生口頭敘述特定的主題或者昨日發(fā)生的事情,但是難度會增加。例如有位老師花了45分鐘的時間檢驗及復習家庭作業(yè):敘述海德堡的風景名勝。她利用一切現(xiàn)成的狀況進行提問,問學生昨天干什么了,去哪兒游覽了,讓學生把信息分享給大家,然后引到風景名勝的話題上,并讓學生一一列舉,全員參與。因為小班教學的好處,口語對話的作業(yè)貫穿整個課程的始終。
(二)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
有些老師的授課方式比較傳統(tǒng),要求嚴格,課程內容安排緊密,需要較高的集中注意力。這比較適合中級階段的學生。例如,一位B1班級的老師在和學生的即性問話過程中將所有出現(xiàn)的、使用過的,對學生來說是新單詞,尤其是動詞全部寫到黑板上,并且清晰而語速適中地進行解釋,尤其當學生有疑問的時候。隨后的課文主講內容為文章內容總結。她的做法和我比較相似,也是先把常用句型列在黑白上,讓學生抄下來,讓學生念作業(yè)。值得借鑒的是,班上15個同學,一般是2—3個同學拿到同樣的題材,也就是說大家復述的材料不一樣。這就要求每個學生都得認真聽別人回答的內容,因為老師會提問。這位老師時時鞭策和激勵學生,偷懶或者屢犯錯誤時則會給予嚴厲批評。這樣的授課方式雖然沒有太多游戲,但是學生能學到很多,如果學生愿意跟著老師,自己努力的話。
還有個別老師不僅能讓學生學到東西,而且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在活潑的氛圍中學到東西。這樣的教學方式特別適合初級階段的德語教學。Thomas Huebner是F+U的招牌老師,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男老師之一。他上的是A2課程的結尾幾課,上課重視同學搭檔進行口語對話,通過對話收集信息,對話完后每個同學必須敘述其搭檔的情況。這些安排都和書本緊密相連。語法主要通過大量的讀、寫、說來鍛煉和強化。除了口語練習,還有閱讀和寫作題。Thomas在他的課堂上主要有以下亮點:(1)老師把自己的個人信息用關鍵詞的方式無序地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對其進行提問,學生通過提問才能解決和消化黑板上的所有信息,這樣學生既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又鍛煉了口語;(2)Thomas由于他獨特的個人魅力(他曾經是演員)、寬廣的知識面深受學生的喜愛,他上課時喜歡自嘲,喜歡拿自己開玩笑,總是和自己的生活經歷相結合,讓學生以此為材料進行遣詞造句;(3)會恰當?shù)亟M織課堂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通過不停的口頭糾錯或練習讓學生掌握語法
這對學生的聽力以及課后自主學習的要求很高。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不可能也沒有機會聽到母語化的語法解釋。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出現(xiàn)錯誤時老師直接用德語糾正過來,不講理論(反語序、變格的理論等),直接改正并說明動詞必須在第二位。2—3人一組的口語練習給予15分鐘的準備時間,結束后由學生敘述搭檔的一日生活。有學生屢次用錯am Morgen或morgens,不停地說am morgens,于是進行重點糾正:“要么用am Morgen,要么用morgens,不能說am morgens.”當然在場的學生八成是沒有學過“要么……要么……”這個連詞的,但是根據(jù)上下文意思,以及老師的不斷重復,肯定是能猜出來的。如果想要進一步確認,最佳的方式是請教老師“要么……要么……”這個連詞是如何拼寫的,然后回家查詢包含母語的雙語字典。認真而用心的學生才能想得到這么做,一般的學生可能會滿足于不求甚解??梢?,用德語解釋德語語法,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學習效率相對也低些。而如果能從母語學語法要簡單得多。
三、教學建議
培訓教師Geiger院長給我們提出了以下教學建議:
(一)對于外語課來說,朗讀特別重要。無論做什么練習,都必須讓學生把題目或答案完整地讀出來,時間允許的話還應該糾正學生錯誤的發(fā)音或語調,并讓其重復,直到完全讀正確為止。
(二)很多中國學生不能在is和ister之間保持平衡, 進而正確地說出ist的這個音。避免結巴或者不停地說er,er…的方法之一就是在中間呼吸一下,如:arbeits-(停頓,換氣)-f?hig.
(三)語法中的第一虛擬式、第一分詞、過去完成時等因為使用頻率極低,可以不講。
(四)用頭腦風暴的方法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擴充學生的詞匯量,這樣學生會走得更遠。
四、結語
國內眾多德語的培訓機構和德國一樣,一般都是小班教學?;貒?,筆者吸收和采納了那些適合筆者所在班級班情、學情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為高職德語專業(yè)的專職老師,必須克服班級學生眾多的客觀困難,努力吸收培訓機構德語教學的先進理念,揚長避短,并結合市場需求,培養(yǎng)出合格的德語高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