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力
今天,說到唐僧西天取經(jīng),不少人都會把這個“經(jīng)”,理解為“佛經(jīng)”或“經(jīng)書”,未免狹隘。其實,吳承恩是想借唐僧取經(jīng)講一個怎么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
比如,三四十年代,錢學森、鄧稼先等先驅(qū),曾漂洋過海,到美國學習科學技術,后來回到祖國,他們利用所學的本領,為中國造出了導彈和原子彈,難道他們的留洋之旅就不算西天取經(jīng)?再有,八九十年代,李彥宏、張朝陽這幫青年,為何要不遠萬里赴美留學,還不是想把美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真經(jīng)”取回來?
因此,吳承恩所描繪的“經(jīng)”,其實是一種理想、一種信仰、一種目標。那么,唐僧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對今人又有什么啟示呢?
要受的罪
首先,唐僧告訴我們,理想的實現(xiàn)絕非輕而易舉、唾手可得,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做好吃苦受罪的準備。
在西行路上,唐僧吃的苦受的罪太多了。在沒遇到三個徒弟和白龍馬之前,他孤身一人,在茫茫戈壁中,頂著炎炎烈日,躑躅前行,經(jīng)常饑一頓飽一頓,有時連水都喝不上,后來雖有了徒弟幫他化緣,有了坐騎白龍馬,但他遭的罪并未減少。比如,《西游記》第三十回里,他因得罪了黃袍怪,被黃袍怪施了魔法,變成了一只老虎,被關進籠中,受盡虐待。
再比如,第五十三回,在女兒國附近,唐僧因誤喝了母河的水,肚子疼痛無比,仔細打聽才知是懷孕了。一個大男人,竟懷胎生子,身背這種奇聞,幸好孫悟空幾經(jīng)波折找到落胎泉的泉水給他喝,才使唐僧得以墮胎??上耄藟櫶ザ家鄣盟廊セ顏?,更何況一個男人。那種受罪的滋味,一般人一定難以承受。
必經(jīng)的磨難
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第二個啟示是,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還要歷經(jīng)各種磨難考驗。比如,第四十七回中,唐僧遇到了河寬八百里的“通天河”。當然,這對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根本不是事,可對唐僧這樣的普通凡人來說,這簡直是不可逾越的鴻塹,結果令他們驚喜的是,河面突然結冰,就在唐僧以為天助他也,沒想到剛走到河中間,冰突然化了,他掉進了河里,原來這一切,都是金魚精使的詭計。后來,依靠觀音的助力,唐僧才得以脫險。
再比如,第五十九回中,唐僧與弟子碰到了火焰山,據(jù)說“就算是神仙,長著銅腦袋、鐵身軀,想要過山,也要化成汁”。當時,唯一的過山辦法就是借到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但問題是這之前孫悟空與鐵扇公主的兒子紅孩兒結下了深仇大恨,鐵扇公主恨不得殺了他,又怎肯借扇呢?后來,師徒四人幾經(jīng)磨難,不僅與鐵扇公主斗智斗勇,而且還與她的丈夫牛魔王苦戰(zhàn)一番,最終才過了火焰山。
雖然,一路上險象環(huán)生、磨難不斷,但唐僧始終都抱定一顆恒心,執(zhí)著前行,從未喪失理想和信念。比如,過火焰山時,看到漫天大火,八戒有些膽怯了,想打退堂鼓,所以他勸師父,“只揀無火處走便罷”,而唐僧問道:“哪方無火?”八戒答:“東方南方北方俱無火?!碧粕謫枺骸澳姆接薪?jīng)?”八戒答:“西方有經(jīng)?!碧粕畡t堅定地說:“我只要往有經(jīng)處去哩?!庇纱丝梢?,唐僧的信念是多么堅定。
生命的考驗
當然,在西行路上,對唐僧這個凡人來說,最難最危險的一件事,就是他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不知道是菩薩有意為之,還是哪個妖怪釋放了一條信息,說“唐僧乃是金蟬長老轉生,十世修行的好人。如吃他一塊肉,就能延生長壽,與天地同休”。面對這樣的誘惑,妖怪們對唐僧是垂涎三尺,隨時都想吃他的肉,而這也讓唐僧成了眾妖競相追逐的對象。
例如第四十一回中,唐僧被紅孩兒抓進洞后,衣服被剝了,身子也洗干凈了,就準備放進蒸籠里蒸了,要不是孫悟空及時趕來,唐僧早成了紅孩兒的盤中餐了。要說最驚險的一幕,就是第七十七回,唐僧師徒在獅駝國遇險那次。當時,唐僧師徒四人,都已被放進蒸籠。好在八戒被放在了最下層,皮厚不好煮,為師傅遮擋了一陣,否則,唐僧早被蒸熟了,好在最后孫悟空變身逃了出去,請來菩薩降服了妖魔,唐僧才化險為夷。
誘惑的干擾
在理想的征途中,還有一種東西比艱難險阻更可怕,那就是金錢和美色。試想,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堂堂男兒,面對敵人的屠刀,都面不改色心不跳,但最終卻倒在了女人的石榴裙下,為此在《西游記》中,吳承恩用很多的筆墨來表現(xiàn)這種誘惑和考驗。
比如,在第二十三回,為了考驗唐僧師徒的意志力,菩薩化身成三位窈窕動人的美女,面對美人,唐僧是合掌低頭,悟空則佯裝不睬,沙僧則轉背回身,唯有豬八戒目不轉睛,淫心紊亂,神魂顛倒,丑態(tài)百出。還有第五十四回中,女兒國貌美的女王,看上了唐僧,為了與之成親,愿以唐僧為王,她為王后,國家財富盡歸二人所有,然而,面對金錢、美色和王位,唐僧卻絲毫不為所動,他對孫悟空說:“如讓我在此招婚,不能去西天取經(jīng),我就是去死也絕不肯答應。”
正因無論面對怎樣的磨難、怎樣的誘惑,甚至生死考驗,唐僧始終都能抱定不取真經(jīng),永墜地獄的決心和使命,所以,他才帶領四位徒兒,完成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驚天壯舉。
《西游記》雖是一部神話小說,但吳承恩的核心意圖是,他想借唐僧西天取經(jīng)這個傳奇故事,來宣揚儒家為了崇高的理想、神圣的使命,敢于擔當、承受苦難、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