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
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時,不同的生物有自己獨特的防御方式,或飛速逃離現(xiàn)場,或變色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而活躍在非洲大陸的披甲樹螽的防御方式,卻充滿了血腥。
披甲樹螽是直翅目螽斯科的一種,體型碩大,四肢粗壯,外殼堅硬,全身長滿硬刺,可謂非洲昆蟲界的霸主之一。
生物界的爭斗是異常殘酷的,再強大的昆蟲也會被捕食。對于不會飛的披甲樹螽來說,僅有外殼的保護是不夠的,面對不同的攻擊,披甲樹螽除了用撕咬、鳴叫來恐嚇對方,還會自動噴出有毒的“血液”來逼退攻擊者。
昆蟲學家貝特曼和他的同事對此很感興趣,他們嘗試從不同的方向攻擊披甲樹螽。結果顯示,當攻擊來自側面時,披甲樹螽會張開大嘴進行撕咬,雄性個體還會鳴叫,以恐嚇對手(雌性個體則無此功能);但更多的時候,無論雌雄披甲樹螽都會撕裂自己,噴出5~80毫克的有毒“血液”,逼迫對方離開。而當攻擊來自上方時,因為處于不利位置而不便撕咬,“噴血”就成了披甲樹螽的主要防御方式,而噴射距離可超過3厘米。雌性個體因為不會鳴叫,而更依賴于這種“噴血”防御機制。
這種“噴血”行為是否有效呢?貝特曼把一只雄性披甲樹螽放進一個有4只鬃獅蜥的籠子里,一只鬃獅蜥想吃掉它,披甲樹螽便立刻“噴血”,迫使對手放棄了它;第二只鬃獅蜥抓住它,也同樣放棄了;而第三、第四只鬃獅蜥只是試圖接近它,卻沒有下手。
披甲樹螽所噴出的“血液”,實際上是一種帶有辛辣味的黃綠色血淋巴,研究顯示這種有毒液體可能是某種植物生產的,螽斯食用這些植物并將有毒液體儲存在自己體內,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以“噴血”來逼迫對手外,披甲樹螽還會吐出胃中反流物來惡心捕食者。貝特曼將披甲樹螽噴出的血淋巴和吐出的反流物分別涂到另一種小型昆蟲身上,同時用干凈的昆蟲對比,觀察斑紋石龍子是否會吃掉它們。結果顯示:干凈的小昆蟲全被吃掉,涂有血淋巴的卻幸免于難,而涂有反流物的也只有極個別被吃掉。
遺憾的是,披甲樹螽的防御機制并不完美,有時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披甲樹螽喜食蛋白質和鹽分,而它們本身就富含這兩類物質,所以披甲樹螽有食同類的習慣。披甲樹螽在防御攻擊時噴出“血液”,就等于給自己貼上了“我是食物”的標簽,所以每次在噴出“血液”逼退攻擊者后,披甲樹螽總會先將自己清洗一番,然后才回到族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