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葛彬 王樹義
摘 要:現代數字技術的發(fā)展為藝術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將數字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從多角度剖析美術基礎課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模式。
關鍵字:美術基礎課程;數字技術;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1 現代數字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優(yōu)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p>
現代數字技術的發(fā)展為藝術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學領域開拓了發(fā)展空間。數字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為課程的順利進行帶來了便利的條件,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生動、直觀。在美術基礎課程中,運用數字技術能進一步拓展美術的藝術形式,提升學生對美術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增加美術學習的興趣。
2 創(chuàng)新美術基礎課程的新模式
美術基礎課程作為高職高專藝術類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其后續(xù)設計創(chuàng)作的鋪墊。為增加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在課程的設計中應對美術基礎的教學過程進行創(chuàng)新,剖析每一個知識點,多角度進行全方位教學,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操作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轉變傳統模式,以期實現結合現代數字技術手段完成教學全過程。
1)運用現代數字技術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美術基礎課程教學一直在延續(xù)理論講解法,掛圖分析法和教師示范等方法,這些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中能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但在素描和色彩等實踐性強的技能訓練時,學生在圖紙上如何動筆卻存在難度。隨著數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在美術基礎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微課堂或者虛擬現實、動畫等形式,通過影像技術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認知,快速進入學習情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數字技術手段的授課模式非常豐富,可以是PPT演示文稿,可以是網頁制作完成的課件,也可以是微課堂,形式多樣可靈活運用。
2)現代數字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
運用3DMAX、AutoCAD、Photoshop、Sketch Up等設計軟件輔助完成美術基礎教學,通過這些軟件將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轉變成具有圖文并茂或者動態(tài)變化的影像內容,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在教學設計中運用現代數字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前提是教師必須掌握軟件的基礎操作,通過軟件輔助完成課件或影像等內容。以美術基礎課程《素描》為例,透視內容作為重點,是學生最難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知識點講解時,教師可以將要表現的建筑形體圖片調入Sketch Up軟件之中,通過照片匹配功能自動捕捉建筑形體的視平線和滅點,講解時通過手柄對不同軸向的消失線進行動態(tài)調節(jié),這樣一個簡單的操作,能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透視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3)現代數字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
學生在學習美術基礎課程中,往往感覺理論性強,缺少實踐操作。教師通過現代數字技術講授完成之后,學生可以運用這些軟件進行案例操作,理解知識點,加強對課程概念的認知。
學習繪畫,首要內容就是對空間形體進行感知。學習美術之初,就要改變人類固有平面思維的特點,建立三維空間思維。3DMAX、Sketch Up等三維設計軟件,能夠虛擬出三維空間視口,觀察三個軸向的變量,直觀的理解空間和形體的真實存在。對基本幾何體的認識和表現過程中,可以演示形體由基本形態(tài)向復雜形態(tài)演變的直觀過程,再輔以實體或透明等不同的呈現方式,能使學生直觀的認識進行形體結構原理,為進行結構素描或光影素描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于色彩知識的學習,Photoshop等繪圖軟件能提供的強大的色彩調制功能,對于學生認識色彩規(guī)律,調制色彩方法都用很好的指導作用,從而實現了將數字技術作為學習過程中認知工具的可能。
3 以項目為導向的微課程應用
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數字化概念滲入到現代人的意識之中,將數字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從多角度剖析美術基礎課程,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維化的教學模式。
1)“微課程”創(chuàng)新美術基礎的教學模式
微課程是指教學時間相對較短的教學過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其分解成若干個子內容,通過聲音、視頻、影像等演示手段將每一個子教學內容在數分鐘內錄制完成。
在美術基礎教學中教師結合微課程的教學模式,使教學目標更明確,主題更突出。學生可以通過PPT式微課程、講授式微課程、情景劇式微課程等形式,實現自主學習,深化學習內容。
2)以項目為導向的任務驅動學習
傳統的美術基礎教學多以理論教學為主,老師講,學生聽,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這樣的學習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因此,在高職院校的美術基礎教學中,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把美術中的理論知識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而每個知識點作為一個子項目,運用到實踐當中,項目講授的形式則是通過“微課程”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在視頻影像化的教學中接受了新的知識,再通過一些二維或三維的計算機軟件輔助完成教師下達的任務,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同時又得到了實踐鍛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那么,在美術基礎課程中,運用項目教學法就需要老師在講解理論知識之前,先講解項目案例,通過實例的操作講解讓學習帶著問題學習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色彩》課程中講解色彩的純度時,教學項目是以“花”為主題,表現形式可以是平面化、抽象化或者是裝飾藝術化,要求在作品中表現出高中低三種純度。在老師講解完項目案例后,學生按同樣的要求完成設計作品一幅。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或者影像等數字技術制作花卉的色彩效果,還可以運用Photoshop等二維制作軟件將繪畫與實景圖片相結合,通過軟件處理表現出獨具特色的色彩作品。在教學中運用數字技術,以項目為導向創(chuàng)新《色彩》教學。
3)以《立體構成》課程為例,分析數字技術在課程中的運用
立體構成作為美術基礎課程,在教學中起到了引導學生從二維的平面設計向三維的空間設計延伸的作用。傳統的立體構成教學模式是由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然后通過分析立體構成作品引導學生如何表現藝術形式,最后布置作業(yè),學生運用一些紙、木材、石材、金屬等材料完成實體模型作品,在制作過程中老師進行輔導,不能否認這樣的教學過程能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培養(yǎng)了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若是將數字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將理論知識形象生動的通過三維軟件表現出來,更加能夠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以線的立體構為例,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及時通過一些三維設計軟件將線的立體構成作品從多角度進行展示,具有較強的直觀性,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構成作品的形態(tài)和整個形成過程。同時,還可以運用3DMAX等軟件對設計制作好的構成作品進行渲染表現,結合材質、燈光、場景等形式增強作品的視覺效果。
學生在實體模型作品制作之前,運用三維設計軟件將設計的作品虛擬的表現出來,通過軟件的操作逐步實現設計構思與創(chuàng)意,減少了在實體模型制作過程中因一些小的錯誤導致的重新制作的不便,從而方便了其更好的完成設計作品。
總之,在美術基礎教學中引入現代數字技術,可以輔助完成課堂教學,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設計時,不能一味地注重數字技術輔助教學,而是要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相輔相成,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