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偉,張成曄,耿榮,高恒秒,廖琨,趙光遠(yuǎn),曹雪笛,王龍
(首都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北京100045)
兒科急診死亡371例臨床分析
王新偉,張成曄,耿榮,高恒秒,廖琨,趙光遠(yuǎn),曹雪笛,王龍
(首都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北京100045)
目的 分析371例急診死亡患兒的臨床特點,進一步提高其診治水平。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兒童醫(yī)院急診科收治、最終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的患兒371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記錄其性別、年齡、死亡原因、放棄治療情況及死亡地點。結(jié)果 371例死亡患兒中,男209例(56.3%),女162例(43.7%);死亡年齡<1個月59例(15.9%),1~6個月139例(37.5%),7~12個月89例(24.0%),13個月~6歲57例(15.4%),>6歲27例(7.2%)。死亡原因為先天性疾病138例(37.2%),感染性疾病75例(20.2%),意外傷害及中毒47例(12.7%),血液腫瘤疾病41例(11.1%),其他心腦疾病70例(18.8%)。年齡<1個月、1~6個月、7~12個月的患兒死亡原因主要為先天性疾病,分別為33例(55.9%)、64例(46.0%)、36例(40.4%);年齡13個月~6歲、>6歲的患兒死亡原因主要為意外傷害及中毒,分別為18例(31.6%)、9例(33.3%)。371例死亡患兒中,放棄治療248例(66.8%),其中院前死亡128例(34.5%)、院內(nèi)死亡243例(65.5%)。結(jié)論 兒科急診死亡多發(fā)生于<1歲者,死亡原因多為先天性疾病,>1歲者多為意外傷害及中毒。
危重癥,兒童;急診死亡
兒科疾病具有發(fā)病急、發(fā)展快、來勢兇猛、病死率高等特點,兒科急診工作主要包括各種兒科急危重癥搶救和后續(xù)處理,以搶救生命、降低死亡率為目標(biāo)。研究兒科急診死亡病例的特點,掌握其規(guī)律,可為完善兒科急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同時有助于對死亡病例的預(yù)后判斷及管理。本研究回顧性分析371例急診死亡患兒的臨床資料,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兒童醫(yī)院急診科收治、最終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的患兒371例,男209例(56.3%),女162例(43.7%);死亡年齡<1個月59例(15.9%),1~6個月139例(37.5%),7~12個月89例(24.0%),13個月~6歲57例(15.4%),>6歲27例(7.2%)。
1.2 死亡原因 371例死亡患兒中,死亡原因為先天性疾病138例(37.2%),感染性疾病75例(20.2%),意外傷害及中毒47例(12.7%),血液腫瘤疾病41例(11.1%),其他心腦疾病70例(18.8%)。年齡<1個月、1~6個月、7~12個月患兒的死亡原因主要為先天性疾病,分別為33例(55.9%)、64例(46.0%)、36例(40.4%);13個月~6歲、>6歲患兒的死亡原因主要為意外傷害及中毒,分別為18例(31.6%)、9例(33.3%)。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患兒的死亡原因分布
1.3 不同死亡原因患兒放棄治療情況 371例死亡患兒中,放棄治療248例(66.8%),其中先天性疾病83例(22.4%)、感染性疾病55例(14.8%)、血液腫瘤疾病32例(8.6%)、意外傷害及中毒18例(4.9%)、其他心腦疾病60例(16.1%)。
1.4 死亡地點 371例死亡患兒中,院前死亡128例(34.5%),院內(nèi)死亡243例(65.5%)。院內(nèi)死亡患兒中,經(jīng)急診積極治療死亡105例(28.3%)、經(jīng)病房轉(zhuǎn)急診死亡103例(27.8%)、慢性病來院不再搶救死亡35例(9.4%)。
本研究371例急診死亡患兒中,男女比例為1.29∶1,1歲以內(nèi)死亡患兒比例最高,與國內(nèi)文獻[1,2]報道一致,考慮可能與新生兒及嬰幼兒免疫系統(tǒng)未發(fā)育成熟,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差有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患兒死亡原因以先天性疾病所占比例最大(37.2%),是第一順位的死亡原因,且多發(fā)生于<1歲者。研究表明,新生兒死亡原因主要有先天發(fā)育畸形、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窒息等,做好產(chǎn)前篩查以降低缺陷新生兒的出生率及其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3]。
國內(nèi)外研究報道,肺炎是兒科急診第一順位死亡原因[4,5]。在本研究中,感染性疾病占20.2%,是兒科急診第二順位死亡原因。分析原因可能是兒童自身免疫功能不完善,易合并臟器損害,故感染性疾病導(dǎo)致兒童死亡的比例偏高。本研究意外傷害及中毒死亡者占12.7%,是第三順位死亡原因。研究表明,意外傷害多發(fā)生于>1歲兒童,車禍占首位,其次為意外窒息[6]。在美國,每年超過150萬兒童受到外傷,約60萬兒童住院,1.5~2.0萬兒童死亡[7]。意外事故已被國際學(xué)術(shù)界確認(rèn)為21世紀(jì)兒童時期重要健康問題,故需強化家長的安全保護意識,增強防范措施,減少安全隱患,降低兒童意外死亡率。本研究中,血液腫瘤疾病占11.1%,其中<6歲者占87.8%。兒童血液腫瘤疾病以白血病、惡性淋巴瘤較為常見,實體瘤如腎母細(xì)胞瘤、神經(jīng)母細(xì)胞瘤等發(fā)病率也比較高[8]。
本研究371例急診死亡患兒中,放棄治療248例,原因為家長擔(dān)心后遺癥多、花費大、成活率低等。針對放棄治療的這部分患兒,醫(yī)生必須獲得明確的知情同意簽字書,避免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醫(yī)護人員應(yīng)該尊重父母留在孩子身邊的意愿,給家長提供向孩子最后告別的時刻[9,10];不應(yīng)出現(xiàn)漠不關(guān)心、逃避的態(tài)度和行為,做好臨終關(guān)懷[11,12]。
本研究院前死亡128例(34.5%),院內(nèi)死亡243例(65.5%)。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和轉(zhuǎn)運將為院內(nèi)急診搶救爭取時間,有利于改善預(yù)后。為進一步降低患兒死亡率,應(yīng)向家長宣傳醫(yī)療急救常識,以提高復(fù)蘇成功率[13]。本研究院內(nèi)死亡患兒中經(jīng)急診積極治療死亡105例,提示急診值班醫(yī)生應(yīng)注意早期識別危重患兒的危險因素,提高預(yù)后及病情判斷相關(guān)檢測指標(biāo)的敏感性,以降低兒科急診死亡率[14,15]。
綜上所述,兒科急診死亡多發(fā)生于<1歲者,死亡原因多為先天性疾病,>1歲者多為意外傷害及中毒,應(yīng)對家長普及醫(yī)療急救常識以降低院前死亡率。
[1] 孔健,麻一青,潘岳松,等.1999~2008年住院兒童死亡狀況及相關(guān)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8):3959-3961.
[2] 蔣耀輝,鐘燕,陳雙,等.2002-2010年湖南省住院兒童主要死因分析[J].實用預(yù)防醫(yī)學(xué),2011,18(10):1905-1907.
[3] 王華,劉青.74例0~4歲兒童死亡監(jiān)測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4):1947-1948.
[4] Ntuli ST, Malangu N, Aiberts M. Causes of deaths in children under.fiveyears old at a tertiary hospital in Limpopo province of South Africa[J]. Glob J Heahh Sci, 2013,5(3):95-100.
[5] 林立,李昌崇,謝作楷,等.1998~2005年溫州兒童醫(yī)院住院死亡病例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5):380-382.
[6] 王政華.0~4歲兒童死亡46例原因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4):22-23.
[7] Bernard G, Mary AF, Donna MS, et al. Annual summary of vital statistics trends in the health of american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J]. Pediatrics, 2000,106(6):1307-1317.
[8] 宋亞非,楊柳,崔琴子,等.1990~2005年沈陽市1~4歲兒童死亡動態(tài)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13):1812-1813.
[9] 羅滟,徐秋林.ICU親屬在場護理模式對親屬滿意度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xué),2011,32(7):950-951.
[10] Moreland P. Family presence during invasive procedures and resuscit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Emerg Nurs, 2005,31(1):58-72.
[11] 劉霞,陳京立.兒童死亡后居喪父母悲傷護理研究現(xiàn)狀[J].國際護理學(xué)雜志,2006,25(11):868-869.
[12] Mecrt KL, Thurston CS, Thomas R, et al. Parental coping and bereavement outcome after the death of a child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Pediatr Crit Care Med, 2001,2(4):324-328.
[13] 楊曉龍,何金梅,楊靜,等.熟練掌握心肺復(fù)蘇院前急救的意義[J].醫(yī)學(xué)信息,2015,28(8):277.
[14] 王曉敏,趙津生,楊寶昌,等.膿毒性休克兒童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兒科雜志,2009,24(18):1419-1420.
[15] 黃偉平,江穩(wěn)強,胡北,等.降鈣素原對全身炎癥反應(yīng)綜合征患兒病情預(yù)后的判斷價值[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xué),2012,24(5):294-297.
耿榮(E-mail: drgengrong@126.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20.023
R720.597
B
1002-266X(2016)20-0061-02
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