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鷹
作為學習語言的重要活動,閱讀與寫作關系密切。閱讀與寫作教學不應當是分離的。應當把兩者的教學放在有效的、綜合的課程里,實現最佳連接。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應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一、引言
英語寫作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綜合能力的運用過程,對于許多英語學習者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并靈活應用。本文從英語閱讀與英語寫作的關系入手,闡述了英語閱讀與英語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希望能為如何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找出一條合適的途徑。
英語閱讀與寫作同屬英語書面語言的學習與運用的范疇,讀寫能力同屬文字思維能力。讀和寫之間有一種遷移作用?!斑w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的影響,它包括先前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也包括后繼學生對先前的學習產生的影響?!白x寫遷移”中的遷移,指的是正遷移,即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促進作用。閱讀要求的是理解和領悟能力,寫作要求的是運用和表達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以讀促寫,讀寫結合,能使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二、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現狀
英語寫作作為一種語言輸出(output) 活動或產出性活動(productive activity),更能真實地反映英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然而,英語寫作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地體現出來,而且,當前我們缺乏正確或者說是有效的寫作教學方法。這一點可以從學生的作文水平上反映出來。學生英語文章暴露出的突出問題表現為:思路不暢通,不知從何處下筆;句型單一,無法表達真正的思想;選詞不當,用詞不準;段落結構組織松散,布局零亂,詞句或斷續(xù)、孤立,或重疊、拖沓,讀來索然無味。目前,大學英語很少有專門的寫作課程設置,供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用的寫作教材極少,寫作內容只是作為精讀教材的附帶部分散插在各個單元練習中。其結果是,雖然全部寫作技能隨著精讀課學完了,卻“見樹不見林”,真正動筆寫起來,還是不得要領。
分析部分課堂教學活動發(fā)現,學生局限于精讀課文的簡單字詞學習,不能從語篇上宏觀理解,忽略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這樣,閱讀是閱讀,寫作是寫作,未能有效地相互結合。所以,充分認識閱讀與寫作的相互關系,把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貫穿在加強閱讀教學的過程中。
三、英語閱讀教學的關系及其相結合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
1.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關系。讀與寫的內在聯系是什么呢? 換言之,究竟是讀更能影響寫,還是寫影響讀多一點呢? 讀與寫的影響是相互的(Tway,1985)。Tway說到“people not only learn to read by reading and write by writing,but they also learn to read by writing and write by reading. ”。該文顯示,不僅讀可以提高寫的能力,寫也可以提高讀的能力。作者寫而表意,讀者根據理解規(guī)則(其實就是寫作規(guī)則)來解碼(decode),從而達到解讀文章的目的。Langer (2000) 指出,既然讀與寫都是意義的構建過程,那么,就能把讀者看成作者,把作者看成讀者。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常作一定的閱讀,從讀者的立場上審視自己的作品。同樣,讀者應該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去解讀。
2.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據圖式理論,閱讀與讀者已有的知識信息有關。閱讀是基于某種目的,不斷運用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對讀物提供的文字信息及其含義進行選擇、推測從而達到理解的過程??_爾(Carrell) 把圖式分為兩種: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內容圖式指篇章所涉及的內容范圍的知識,即讀者已知的文化知識;形式圖式指的是表明篇章組織的知識。隨著心理語言學的深入研究和發(fā)展,認知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學家對閱讀過程提出了新的見解。他們指出閱讀的過程不是單純地被動接收的過程,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意義的行為。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運用頭腦中的圖式,與作者進行積極的相互作用,達到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
寫作是一種傳達思想、感情、見解的行為。寫作的過程是思考、組織、表達的智力活動過程,是學習者將所學知識自內而外地再現過程,也就是輸出過程。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同樣會把以前讀過的與寫作主題相關的文章的篇章結構與文化知識從大腦已有的信息庫中提取出來,用以幫助構思文章的框架,使寫出來的成品既達到表意的目的,又成為前后連貫、表達有力而得體的完整篇章。
閱讀是閱讀的過程是學習者自外而內獲取語言知識即輸入的過程。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經常的寫作,學生才能不斷擴大、鞏固詞匯量,在寫作時才能準確、恰當地遣詞造句。學生只有通過閱讀才能了解、學習這些特點,并把學到的東西融會貫通,在寫作中靈活地加以運用,使寫作的過程真正成為“創(chuàng)作”的過程。
由此可見,閱讀是寫作的一個重要源泉,閱讀是語言的輸入過程,寫作是表達作者思想而進行的語言輸出過程。英語寫作的學習及實踐能幫助讀者提高邏輯思維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讀別人文章就會善于抓住要點,并將讀者所得付諸寫作實踐,完成從語言輸入到輸出的過程。
四、如何建立寫作與閱讀的互動的教學模式
我們在母語學習中都很重視閱讀和寫作的關系。但在外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存在一定的割離。既然閱讀對于寫作有明顯的幫助,而寫作又能促進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外語學習者應該從寫作者角度閱讀,從讀者角度寫作。
1.閱讀時始終從寫作角度出發(fā)。
(1)積極主動的閱讀。閱讀的時候不能只停留在被動的吸收信息的層次上,而是要做到從寫作的角度出發(fā),以積極主動的思考和分析的態(tài)度閱讀一篇好的范文,這無疑是一條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每一篇閱讀源文章,我們都應該從寫作入手由學生發(fā)現自己閱讀中的問題,并通過寫作來解決問題。在閱讀的不同階段始終由學生通過寫作主動發(fā)現問題、變被動閱讀為主動寫作并檢驗所讀作品內容的過程。
(2)做邊注。做邊注即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步思考作者的論點、論據、論證、主要思路、發(fā)展層次、各段立意或重要思想等,劃出關鍵的句子或詞組,在邊空處簡單注出評語和理解。這種練習,既能促使學生一開始就從語篇的意義上理解文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能使學生對范文作者如何謀篇布局,如何論證觀點得出結論,對如何生動活潑地敘述或描述事物等做出獨立思考,并初步用英語準確扼要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英語寫作訓練與閱讀中的語篇分析相結合。
(1)分析語篇,列出提綱。眾所周知,醞釀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而提綱是醞釀寫作成果的好形式。既然寫作是要列提綱的,我們不妨在分析文章時也列一列提綱。所謂列提綱就是要求學生通讀文章,劃分文章層次,寫出文章主題或論點,并列出各部分要點,為所讀文章列出詳細提綱。通過對所閱讀的文章列提綱,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宏觀結構,讓他們清楚地看到信息運行與分布的規(guī)律,識別語篇銜接標志(discourse markers) 及其功能等等。
(2)寫概要。概要的寫作不僅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賞析眾多優(yōu)秀作家優(yōu)秀范文的寫作特點和技巧,掌握寫作要領。從邊注到寫概要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在語篇基礎上理解閱讀材料的過程。這種練習,在實際上使寫作與閱讀有機結合,兩種能力相互促進。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能注意到哪些詞匯或表達方式常出現在哪些題材或體裁的文章中,并通過積極而不是被動的運用,使這些詞匯得到鞏固。
(3)寫作訓練與閱讀中語篇學習相結合。閱讀中鞏固復習語篇時,可以結合進行寫作訓練,一般可以做以下幾種寫作訓練。
1) 釋義(Paraphrase) 練習,培養(yǎng)學生靈活變通的語言表達能力。釋義是將原文的句子盡量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釋義的句子要求簡單明晰,不能改變原句或原段落的意思。釋義練習是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訓練有機結合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句子深層結構以及豐富的表層結構。
2)根據文章提供的素材,進行多樣化的命題寫作訓練。寫作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心理語言過程,它包括命題、構思、寫作與修改。一個好的作文題應有一定的情景,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欲望。教師可以考慮學生具備的背景知識、感興趣的話題、正在學習的課文內容、目前的表達水平等因素,采用鼓勵引導學生參與命題的方法,讓學生以課文為藍本,從各自不同的立足點與不同的寫作目的出發(fā),擬出不同的題目。
3.以寫作促進進一步的閱讀。
(1)為閱讀后的文章寫評論。要求學習者對閱讀源文章寫作評論,以自己的觀點為主旨、以對文章細節(jié)的歸類總結為論點Interpretation for a purpose。這樣的評論正是與閱讀理解的最高層次———評價性理解層相對應的,因而可以促進對文章的深入理解。
(2)學習者由于寫作的需要反復改寫的同時又能更深入的閱讀原文。從讀到寫的評論寫作練習要求以閱讀材料的細節(jié)為論據,透過細節(jié)看本質,從閱讀者的文化背景和認知角度解釋作品的敘事方法、背景應用、人物塑造、修辭或藝術手法的運用等。通過評判性思維理解文章,反復推敲,仔細閱讀,自覺實踐從總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總體的閱讀步驟。
五、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相互依賴,相互促進。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通過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閱讀理解能力,獲取寫作素材;寫作訓練反過來也會促進閱讀質量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充分注意閱讀和寫作內在聯系的基礎上,使二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融入寫作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從中掌握正確的英語表達方式,在閱讀、積累、思考、表達等相互聯系的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閱讀與寫作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上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初明,牛瑞英,鄭小湘.以寫促學——一項英語教學改革的試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3):207 —218.
[2]劉潤清.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79.
[4]鄒曉玲.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習者的寫作能力[J].中國英語教學,2000,(4).
[5]劉成.大學英語寫作與閱讀教學相結合教學方式探討[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86-88.
[6]陳立平.從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看寫作教學中的范文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4).
[7]Mc Crimmon,Writing With a Purpose,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76.
[8]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N Y:Longman,1988.
[9]Brown,H.Douglas.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earning Pedagogy[M].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10]陳立平.從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看寫作教學中的范文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4).
[11]尤其達.淺談“輸入”與“輸出”[J].外語界,1997,(4).
[12]Cook,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91
[13]楊光蓉.英語閱讀和寫作的本質及其相互關系[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