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全宋詩》補遺與勘誤
      ——據(jù)宋畫中所見題畫詩

      2016-05-07 02:53:06李旭婷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南京210023
      中國韻文學(xué)刊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石渠寶宋畫圖錄

      李旭婷(南京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全宋詩》補遺與勘誤
      ——據(jù)宋畫中所見題畫詩

      李旭婷*
      (南京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全宋詩》因其卷帙浩大,編纂時難免有所疏失。宋代是題詩上畫的濫觴期,存世宋畫上有較多宋代人題寫的詩歌,因此,可根據(jù)宋畫上的題詩補遺??薄度卧姟?。據(jù)《宋畫全集》、《故宮書畫圖錄》和《文藝紹興》三書所收宋畫中的題畫詩考察,發(fā)現(xiàn)有29位作者共41首詩4句為《全宋詩》漏收,并有重出、誤字、作者誤或標(biāo)題誤之詩9首。

      全宋詩;宋畫;補遺;勘誤

      *李旭婷(1989-),女,云南昆明人,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xué)。

      《全宋詩》的編纂為學(xué)界一大盛事,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方便,然而由于其卷帙浩大,編纂時雖殫精竭力,卻也難免有所疏失,故其補遺勘誤工作便從其成書后就未停止過?!度卧姟肪幾霑r,曾根據(jù)《中國美術(shù)全集》《趙氏鐵網(wǎng)珊瑚》等書收錄了很多散佚于別集之外的題畫詩,然而由于中國繪畫流失嚴(yán)重,仍有頗多遺珠未能編入。浙江大學(xué)和浙江省文物局費時數(shù)年,自2008年起陸續(xù)編輯出版了印刷精美的《宋畫全集》,所收畫作達存世宋畫的99%?!端萎嬋窋M出版8卷32冊,至今已出版5卷21冊,還剩余臺北故宮卷、地方卷和繪畫文獻卷。臺北故宮曾將其書畫藏品匯總至《故宮書畫圖錄》,另于2010年曾舉辦過一個南宋文博展覽,集結(jié)了兩岸和日本文博界的藏品,并將展品集結(jié)成書,名為《文藝紹興:南宋藝術(shù)與文化》,其中的書畫卷收錄了很多珍貴的南宋繪畫。因此,考察《宋畫全集》、《故宮書畫圖錄》和《文藝紹興》,基本上便能收集到大部分的存世宋畫。通過對畫作上題詩的考察,可以對《全宋詩》進行補遺和勘誤。

      一 據(jù)宋畫補遺《全宋詩》

      據(jù)存世宋畫中的題畫詩考察,有29位作者共41首詩4句為《全宋詩》漏收,其中有9位作者為《全宋詩》未收?,F(xiàn)將漏收詩錄于下,其中全宋詩已收作者不作說明,未收者略考其小傳。

      (一)《全宋詩》有其人無此詩者(按照作者出生年排序)

      1.何執(zhí)中(1044-1118)一首

      翰墨淋漓,寫決云霓。

      金星作眼,玉雪為衣。

      何當(dāng)解索,萬里高飛。

      恭承寵命,謹(jǐn)作贊詞。[1](第一冊,P29)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一冊收宋徽宗《花鳥軸》補。畫面右上方有宣和二年春正月緝熙殿制,旁有徽宗御押“天下一人”,畫后有印“宣統(tǒng)御覽之寶”以及“秘府”“瑞文圖書”“內(nèi)府圖書”“成性堂”“許氏元復(fù)之苗裔”等收藏印。畫面左上方有題畫詩一首,詩后落款“大學(xué)士臣何執(zhí)中拜書”。明胡維霖《墨池浪語》卷二將作者誤為蔡攸,并批評道:“題宋徽宗畫鷹?;兆诤糜眯』弁嫖飭手?,如所畫鷹,綽是妙手,但以稱于畫史則可,而豈所論于帝王哉。最可恨者,蔡攸題以:御墨淋漓,寫決鷹兒。金精作眼,玉雪為衣。剛翮似劍,利爪如錐。何當(dāng)解索,萬里高飛。夫攸之腹劍利爪,不獨施于朝紳,一日胗父京手而曰:大人體中得無有不適,京知其欲罷已也。從來有父子相傾如攸者乎?則攸之險狠已見于言下。昔召公告成王,王不作,無益害有益,攸不知告戒,反作贊題,是亦奸臣之供案矣。吾獨怪徽宗何不移畫鷹精心圖金甌之天下,求鷹揚之爪牙,迨干離不粘罕分道入攻,始募草澤漢椎,豈紙上活鷹可使耶?攸父子毛錐劍鋒,果安在哉?閱此即謂一幅亡國圖可已?!痹姴⒎遣特鼘?,亦無“剛翮似劍,利爪如錐”二句,傳至明代卻演繹出此類故事,頗有意思。

      2.蔡京(1047-1126)二首

      其一

      送郝元明使秦一首

      送君不折都門柳,送君不設(shè)陽關(guān)酒。

      惟取西陵松樹枝,與爾相看歲寒友。[2](第七卷第二冊,P40)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二冊收胡舜臣《送郝玄明使秦書畫圖》補,詩后落款“蔡京”。此圖《壬寅銷夏錄》、《書畫記》卷六以及《辛丑銷夏記》卷二皆有著錄,然最近被王連起懷疑為偽作①參王連起.傳胡舜臣、蔡京《送郝玄明使秦》書畫合璧卷辨?zhèn)危跩].文物,2015(8)。作者認(rèn)為此畫此詩與胡舜臣的畫風(fēng)和蔡京的書風(fēng)不符,且當(dāng)時并無文人自題自畫之風(fēng),且“玄”字犯諱,作者認(rèn)為此畫應(yīng)是明代作偽。,可備一說。

      其二

      明時不與有唐同,八表人歸大道中。

      可笑當(dāng)年十八士,經(jīng)綸誰是出群雄。[1](第一冊,P297)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一冊宋徽宗《文會圖》補,《石渠寶笈續(xù)編養(yǎng)心殿》[11]著錄。畫上有宋徽宗自題詩,此詩為蔡京和徽宗詩,故詩前題有“臣京謹(jǐn)依韻和進”。

      3.宋徽宗(1082-1135)一首

      皎皎通身白,頭頭任運行。

      饑餐香細(xì)草,渴飲古溪清。

      所止離封畛,隨緣適性情。

      迢迢平等路,安穩(wěn)步無生。[1](第一冊,P303)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一冊收宋徽宗《犢牛圖》補,此為徽宗自題詩,后有“御書”“御書”“雙龍圓璽”“宣和”四印以及“喬氏私印”“喬氏簣成”“柯九思”“柯氏秘笈”“蕉林”等收藏印。

      4.宋高宗(1107-1187)三首

      其一

      致君初不愧虞唐,白首歸來住洛陽。

      入社莫疑頻笑語,同朝各自抱行藏。

      長年詩酒開三徑,永日琴書共一床。

      進退得時眞有道,可憐誰復(fù)繼余光。[2](第一卷第六冊,P199)

      其二

      履道清歡冠有唐,衣冠耆艾會嵩陽。

      功成勇退身俱健,心縱榮歸舍所藏。

      樽酒□陪齊皓首,林泉偃息列胡床。

      當(dāng)年盛事傳今古,遺像丹青德逾光。賜從乂[2](第一卷第六冊,P200)

      按:此二詩據(jù)《宋畫全集》第一卷第六冊收佚名《會昌九老圖》補,此畫《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為《唐人會昌九老圖》,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鑒定為南宋作品。

      其三

      天鈞瑞木,得自嵚岑。

      枝蟠數(shù)萬,干不倍尋。

      怒騰龍勢,靜奏琴音。

      凌寒郁茂,當(dāng)暑陰森。

      封以腴壤,邇以碧潯。

      越千萬年,以慰我心。[1](第一冊,P282)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一冊收宋米芾《春山瑞松軸》補,《石渠寶笈》卷四十貯錄。詩后有“太上皇之寶”印。

      5.吳皇后(1115-1197)一首

      秋風(fēng)融日滿東籬,萬疊輕紅簇翠枝。

      若使芳姿同眾色,無人知是小春時。[2](第一卷第八冊,P55)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一卷第八冊收佚名《膽瓶秋卉圖》補,《石渠寶笈》著錄。書法類高宗體,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中推測為高宗吳皇后書。

      6.楊萬里(1127-1206)一首

      景運光昌仰圣恩,萬年嘉瑞護靈根。

      微臣恭祝堯天壽,培植山河一統(tǒng)罇。[1](第三冊,P229)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三冊收宋人畫《萬年青軸》補,詩后落款“楊萬里謹(jǐn)書”,有“廬陵楊萬里”章。后有“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秋壑圖書”“晉府圖書”“晉府”“敬德堂圖書印”“晉府書畫之印”“寶堅堂章”“子子孫孫永寶用”等鑒藏印。

      7.樓鑰(1137-1213)二首

      其一

      曰禪曰教,無非為人。

      惟茲律儀,尤切于身。

      仰止南山,與佛無間。

      人天師尊,不容贊嘆。[2](第七卷第三冊,P141)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三冊收佚名《南山大師像》補,詩后落款“嘉定三年季中元,四明樓鑰作贊”。此詩《攻愧集》卷八十一有,而《全宋詩》漏收。此畫南宋時經(jīng)日僧帶回日本,現(xiàn)藏于日本京都泉涌寺,下《靈芝大師像》同。

      其二

      南山既遠(yuǎn),教道中微。

      化身再來,是為靈芝。

      持律益嚴(yán),護法甚勞。

      靈芝之風(fēng),南山相高。[2](第七卷第三冊,P143)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三冊收佚名《靈芝大師像》補,詩后落款“嘉定三年季中元,四明樓鑰作贊”。此詩《攻愧集》卷八十一有,而《全宋詩》漏收。

      8.京鏜(1138-1200)一首

      圓明大士擺塵緣,結(jié)社祈生極樂天。

      更寫三家和會意,胸襟需屬李龍眠。[2](第三卷第一冊,P93)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三卷第一冊收張激《白蓮社圖》補,《秘殿珠林續(xù)編》卷二錄。詩后落款“京鏜仲遠(yuǎn)”。

      9.楊皇后(1162-1232)七首二句

      其一

      江樓簾幕卷清寒,觸地飛飛不自安。

      酒力醒時風(fēng)力勁,一聲冰柱響雕欄。[2](第二卷第二冊,P33)

      其二

      江天畫角起征鴻,慘淡陰云不定風(fēng)。

      十二玉欄何處是,參差多在暮寒中。[2](第二卷第二冊,P36)

      其三

      乘興須知聊復(fù)爾,偶因興夜亦悠哉。

      從今雪月交光夜,為問故人來不來。[2](第二卷第二冊,P37)

      按:以上三詩據(jù)《宋畫全集》第二卷第二冊收佚名《雪景四段》補。此畫藏于上海博物館,卷首有清代翟云升題“南宋馬遠(yuǎn)畫雪景四幅同時楊妹子各題一詩”,然后人多鑒定為夏圭所畫①參吳耀珉.南宋無款《雪景四段卷》與馬遠(yuǎn)、夏圭繪畫風(fēng)格的辨析[J].文博,2010(5).。四段雪景共題有四首詩,然其中第三段“江面澄清雪未融,扁舟演漾水無蹤。篙師不用匆匆去,遍看廬山群玉峰”為蘇轍《舟中風(fēng)雪五絕》其五,楊皇后抄錄于畫,故不錄。其三第三句出自楊公遠(yuǎn)《借吳直軒韻別黃仲宣》,其他出處無考,疑為楊皇后自作。

      其四

      大地山河自然,畢竟是同是別。

      若了萬法唯心,休論風(fēng)花雪月。[2](第七卷第三冊,P135)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三冊收馬遠(yuǎn)《清涼法眼禪師圖》補,詩后有楊皇后“坤寧之殿”印。此畫遠(yuǎn)藏于圓明園,兵火后被掠,現(xiàn)藏于日本東京天龍寺,下《云門大師圖》同。

      其五

      南山深藏鼈鼻,出草長噴毒氣。

      擬議總須喪身,唯有韶陽不畏。[2](第七卷第三冊,P137)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三冊收馬遠(yuǎn)《云門大師圖》補,詩后有楊皇后“坤寧之殿”印。

      其六

      攜藤撥草瞻風(fēng),未免登山涉水。

      不知觸處皆渠,一見低頭自喜。[2](第七卷第一冊,P45)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一冊收馬遠(yuǎn)(傳)《洞山渡水圖》補,畫幅右下角有印“辛未坤寧秘玩”,知楊皇后于嘉定四年(1211)鑒藏此畫。楊皇后詩后又有“坤寧之殿”印。據(jù)《宋畫全集》推測,此圖可能為日本僧人攜至日本,現(xiàn)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

      其七

      長春殿前長春花,萬歲千秋開如霞。

      連理一枝秉受異,東君進入吾皇家。[3](P116)

      按:據(jù)《文藝紹興》收楊皇后《書長春花詩》補,詩后鈐“御書”印,《文藝紹興》推斷為楊皇后代寧宗書。又有張篤行印收藏印。

      迎風(fēng)呈巧媚,浥露逞紅顏。[3](P195)

      按:據(jù)《文藝紹興》收馬遠(yuǎn)《倚云仙杏》補,鈐“坤卦”印,“楊姓翰墨”,從印及書法知為楊皇后題。后有“交翠軒印”、“儀周珍藏”、“姜氏二酉家藏”、“張銕”等收藏印。

      千年傳得種,二月始敷華。[3](P210)

      按:據(jù)《文藝紹興》收楊皇后《題宋人桃花》補,《石渠寶笈》卷二十二貯。鈐“坤卦”印,“楊姓翰墨”,從印及書法知為楊皇后題。

      10.宋寧宗(1168-1224)一句

      疏枝潛綴粉,并翅不禁寒。[3](P218)

      按:據(jù)《文藝紹興》收馬麟《暮雪寒禽》補,《書畫記》與《南宋院畫錄》皆著錄,然二者皆定為無名氏題。《文藝紹興》從筆跡上認(rèn)定為寧宗晚年書法。

      11.釋道沖(1169-1250)二首

      其一

      入山太枯瘦,雪上帶霜寒。

      冷眼得一星,何再出人間。[2](第六卷第二冊,P217)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六卷第二冊佚名《釋迦出山圖》收,詩后落款“淳祐甲辰八月二日,太白名山道沖贊”,有“癡絕”印,“癡絕”為道沖字。

      其二

      缽之于海,巨細(xì)不同。龍神其化,何所不容。亦如三人不起于座,日應(yīng)四天下供,莫測其蹤,彼二人瞠若于后,議其□□,現(xiàn)通童子,指呼而□□,蓋亦有主于胸中。[2](第七卷第二冊,P147)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二冊收牧溪(傳)《羅漢圖》補,畫上鈐“牧溪”和“天山”印。據(jù)《宋畫全集》記,此畫現(xiàn)藏于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曾經(jīng)巖崎小彌太、巖崎彌之助收藏,《中國繪畫總合圖錄》及《水墨美術(shù)大系》等有著錄或影印。

      12.釋師范(1177-1249)一首一句

      大宋國,日本國。天無垠,地?zé)o極。一句定千差,有誰分曲直。驚起南山白額蟲,浩浩清風(fēng)生羽翼。[2](第七卷第三冊,P185)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三冊收佚名《無準(zhǔn)師范像》補,詩后有“日本久能爾長老寫予幻質(zhì)請贊,嘉熙戊戌中夏住大宋徑山山無準(zhǔn)老僧(畫押)”,鈐“無準(zhǔn)”朱文方印,為師范頂相自贊。此畫今藏于日本東福寺,或是經(jīng)日本禪僧圓爾辨圓帶回日本。

      雨來山暗,認(rèn)驢作馬。[2](第六卷第四冊,P167)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六卷第四冊收佚名《騎驢圖》補,題句后落款“徑山僧師范書”?!吨袊鴷嬁偤蠄D錄》著錄。

      13.釋廣聞(1189-1263)二首

      其一

      擔(dān)子全肩荷負(fù),目前歸路無差,

      心知應(yīng)無所住,知柴落在誰家。[2](第七卷第三冊,P131)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三冊收直翁《六祖挾擔(dān)圖》補,詩后落款“住冷泉黃聞贊”,“廣”與“黃”通。此畫現(xiàn)藏于日本大東集紀(jì)念文庫,經(jīng)日本狩野勝川院雅信(1823-1880)鑒定。

      其二

      全機劈面來,賤目而貴耳。

      便是水云間,便道無余事。[2](第六卷第四冊,P171)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六卷第四冊收直翁(傳)《藥山李翱問道圖》補,詩后落款“住冷泉□□”?!吨袊鴼v代畫目大典》認(rèn)為是南宋畫,《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收錄影印。

      14.釋若芬(生卒年不詳)一首

      過溪一笑意何疏,千載風(fēng)流入畫圖。

      回首社賢無覓處,爐峰香冷水云孤。[2](第七卷第一冊,P227)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一冊收玉澗《廬山圖》補,詩后落款“玉澗”,為釋若芬自題詩。此畫現(xiàn)為剪裁后的一部分,原畫在日本佐久間將監(jiān)真勝(1570-1642)收藏時,為便于茶室張掛,被分割成三幅,此為其中之一。

      15.趙孟堅(1200-?)一首

      步襪無塵淡浄妝,翩翩翠袖惱詩腸。

      仙成只咽三清露,金玉肌膚骨節(jié)香。[2](第六卷第六冊,P46)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六卷第六冊收趙孟堅《水仙圖》補,《孫氏書畫鈔》卷二著錄。詩后落款“彝齋”,趙孟堅號“彝齋”,此為趙孟堅自題詩。

      16.宋理宗(1205-1264)一首

      冒雨沖風(fēng)兩牧兒。笠蓑低綰綠楊枝。

      深宮玉食何從得。稼穡艱難豈不知。[1](第二冊,P55)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冊收李迪《風(fēng)雨歸牧》補,《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著錄。詩后落款“緝熙殿書”,并鈐璽一,御前之印,應(yīng)為理宗書。

      17.賈似道(1213-1275)一首

      營丘李夫子,天下山水師。

      放筆寫寒林,千金難易之。[1](第一冊,P155)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一冊收李成《寒林圖》補,《清河書畫舫》卷六、《石渠寶笈》卷二十四著錄。詩后落款“秋壑”,賈似道號“秋壑”。

      18.牟巘(1227-1311)一首

      紅綿花底聽春歌,我為東坡識絳羅。

      一百余年前后事,詩思畫筆等閑過。[1](第二冊,P245)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冊收錢選《畫荔枝》補,《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著錄。詩后落款“陵陽牟獻之題”。

      19.錢選(1239-1299)二首

      其一

      金爍石流汗如雨,削入冰盤氣似秋。

      寫向小窗醒醉目,東陵閑說故秦侯。[1](第二冊,P251)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冊收錢選《秋瓜圖》補,《盛京故宮書畫錄》著錄。詩后落款“舜舉”,錢選字“舜舉”,此為錢選自題詩。

      其二

      粉衣朱掌又能啼,落日東風(fēng)得意時。

      我已無心對寒食,且須留汝伴清陂。[1](第二冊,P268)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冊收錢選《畫鵝》補,《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著錄。詩后落款“吳興錢選舜舉”,為錢選自題詩。

      20.陳深(1260-1344)一首

      芳草渺無尋處,夢隔湘江風(fēng)雨。

      翁還肯作楚花,我亦為翁楚舞。[2](第六卷第六冊,P47)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二冊收鄭思肖《蘭圖》補,《石渠寶笈》卷三十二著錄。詩后落款“深”。

      (二)《全宋詩》未收作者及其題畫詩

      21.趙師清一首

      虎溪一段古風(fēng)煙,移內(nèi)騷人筆下傳。

      誰道雁門青白眼,輸他麈尾一絲禪。[2](第三卷第一冊,P93)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三卷第一冊收張激《白蓮社圖》補,《秘殿珠林續(xù)編》錄。詩后落款“趙不湎師清”,趙師清生卒年不詳,然《秘殿珠林續(xù)編》所收此詩后注明有“趙不湎,宋史宗室世系表漢王元佐五世孫,官武經(jīng)郎”。

      22.孫昌一首

      曩時同社已生天,珍重龍眠作畫傳。

      聞?wù)f池蓮尚無恙,當(dāng)仁誰繼遠(yuǎn)公緣。[2](第三卷第一冊,P93)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三卷第一冊收張激《白蓮社圖》補,《秘殿珠林續(xù)編》著錄。詩后落款“覺非子孫昌”,孫昌生卒年不詳,《秘殿珠林續(xù)編》亦未有說明,然張激《白蓮社圖》題詩中此詩前兩首作者京鏜、趙師清與后一首作者王珌皆為南宋人,故推斷孫昌生活年代亦為南宋。

      23.王珌一首

      四海如沸鼎,諸公如覆盂。

      胡為陶謝輩,不與雷遠(yuǎn)俱。

      下視逐鹿者,僭竊交相圖。

      石有三生契,竹豈一日無。

      我昔由九江,因而過康廬。

      陳跡已掃地,白蓮寧復(fù)余。

      山中欲誅茆,竟為饑所驅(qū)。[2](第三卷第一冊,P94)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三卷第一冊收張激《白蓮社圖》補,《秘殿珠林續(xù)編》著錄。詩后落款“北山王珌”,王珌,臨川人,紹興十五年進士。(據(jù)《宋詩紀(jì)事補遺》[21]卷四十二)

      24.呂篆一首

      淵明蛻塵外,趣與宗雷殊。

      獨飲遠(yuǎn)公酒,醉夢驚籃輿。

      豈不念清靜,憂國猶區(qū)區(qū)。

      修靜時一笑,氣已凌清都。

      康樂既心雜,空有蓮葉敷。

      惟余十八公,樂與泉石俱。

      維時門龍蛇,鐵馬力馳驅(qū)。

      那知香火社,中有山澤癯。

      峩峩匡廬山,勝絕天下無。

      縱使生白蓮,未必賢匡廬。

      我老世味薄,欲卜衡茅居。

      一酌虎溪水,尚想斯人徒。[2](第三卷第一冊,P94)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三卷第一冊收張激《白蓮社圖》補,《秘殿珠林續(xù)編》著錄。詩后落款“檇李呂篆”,呂篆,秀州華亭(今嘉興)人,紹興三十年庚辰梁克家榜。(據(jù)(同治)《蘇州府志》卷五十九)

      25.劉揚庭一首

      蓮社觀心處,難窮亦易窺。

      廬山無限隔,何用苦招揮。[2](第三卷第一冊,P95)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三卷第一冊收張激《白蓮社圖》補,《秘殿珠林續(xù)編》著錄。詩后落款“金華劉揚庭”,劉揚庭,金華人,乾道四年三月左宣教郎(據(jù)(咸淳)《重修毗陵志》卷十秩官)

      26.胡舜臣一首

      叢桂方招隱,君猶賦遠(yuǎn)游。

      青楓初試絳,白露正宜秋。

      玉疊浮云暮,秦關(guān)王氣收。

      離情付圖畫,悵我一登樓。[2](第七卷第二冊,P41)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二冊收胡舜臣《送郝玄明使秦書畫圖》補,《壬寅銷夏錄》、《書畫記》卷六以及《辛丑銷夏記》卷二皆有著錄。詩后落款“宣和九年四月二日元明大參有使秦之命作此紀(jì)別,胡舜臣”,此詩為胡舜臣自題詩。胡舜臣,生卒年不詳,徽宗宣和時畫院待詔。

      27.蘿窗一首

      意在五更初,幽幽潛五德。

      瞻顧候明時,東方有精色。[2](第七卷第一冊,P81)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一冊收蘿窗《竹雞圖》補,詩后落款“蘿窗”,并有“蘿窗”印一方,為“蘿窗”自題詩。蘿窗,生卒年不詳,宋末禪僧。

      28.簡翁居敬一首

      眼上雙眉入鬢橫,有時獨跨蹇驢行。

      因吟一夜落花雨,直至如今字字薌。[2](第七卷第一冊,P233)

      按:據(jù)《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一冊收牧溪(傳)《杜子美圖》補,詩后落款“山陰簡翁居敬題”,簡翁居敬,生卒年不詳,宋末禪僧?!吨袊L畫總合圖錄》、《水墨美術(shù)大系》有著錄或影印。

      29.黃宣一首

      巨然禿阿師,清氣噴滿手。

      觸筆天籟生,寸楮敵璚玖。[1](第一冊,P97)

      按:據(jù)《故宮書畫圖錄》第一冊收巨然《寒林晚岫圖》補,《石渠寶笈續(xù)編御書房》和《岳雪樓書畫錄》卷一著錄。詩后落款“黃伯思”,黃宣(1219-?),字仲宣,南宋藏書家。

      二 據(jù)宋畫勘誤《全宋詩》

      (一)重出

      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xiāng)。

      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4](P43450)

      《全宋詩》在鄭思肖及其父鄭起之詩中重出,其中卷三一八九收鄭起(61/38261)詩,題為《題畫蘭》,題目下注“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據(jù)《知不足齋叢書·菊山清雋集·補遺》錄。而卷三六二七收鄭思肖(69/43450)詩,題為《墨蘭圖》,據(jù)《中國美術(shù)全集·兩宋繪畫下》錄,另《石渠寶笈》卷三十二、《書畫記》卷三亦有著錄。

      《宋畫全集》第七卷第二冊收鄭思肖《蘭圖》,畫面右側(cè)題有此詩,詩后落款“所南翁”,鄭思肖號所南。畫面左邊題“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一卷”。鄭起(1199-1262)與鄭思肖(1241-1318)所生活的丙午年共兩個,分別是1246年和1306年。圖畫所繪為無土之蘭,應(yīng)繪于1276年宋亡之后,彼時鄭起已卒,不可能題詩,故此丙午應(yīng)該是1306年。那么是否有可能鄭起于1246年寫下此詩,而1306年鄭思肖畫《蘭圖》時將其提到畫上呢?在六十年后的同一日繪畫并題下先父之詩,可能性并不大,若有此可能,在畫后也應(yīng)該有專門的說明,故這種巧合幾乎不存在。那么,《全宋詩》之誤又是從何而來,考其所注出處《知不足齋叢書·菊山清雋集·補遺》,在四部叢刊續(xù)編《三山鄭菊山先生清雋集附所南詩》后有補遺一首詩,所補應(yīng)是所南之詩,而非鄭起詩,《全宋詩》編者誤認(rèn)為鄭起之作而收入。

      (二)誤字

      1.《全宋詩》卷一三一七收米友仁《詩一首》:

      山氣最佳處,卷舒晴晦云。

      心潛帝鄉(xiāng)者,愿作乘彼君。[4](P14958)

      圖1

      末句“乘彼”二字頗費解,除《珊瑚網(wǎng)》外,明代孫鳳《孫氏書畫鈔》、張丑《清河書畫舫》、趙琦美《趙氏鐵網(wǎng)珊瑚》以及清代吳升《大觀錄》亦皆作“乘彼”。而明代郁逢慶《書畫題跋記》和清代卞永玉《式古堂書畫匯考》卻出現(xiàn)了另一種版本“桑波”,清代張照《石渠寶笈》甚至出現(xiàn)了第三種版本“神波”。那么,末句究竟應(yīng)該是什么?

      《宋畫全集》第二卷第一冊收米友仁《瀟湘圖》,畫后拖尾上有米友仁自題此詩(見圖1)。從書法的角度來看,“乘”與“?!陛^為相似,但不至于誤認(rèn),故第一個字應(yīng)是“乘”而非“桑”。“彼”和“波”從寫作方式來看,這種寫法確實是兩可,然而從語句通順的角度來看,應(yīng)作“波”更適宜?!俺瞬ň迸c“心潛帝鄉(xiāng)者”相對,表達一種超然世外的生活態(tài)度?!妒汅拧窇?yīng)是認(rèn)為“乘彼”和“桑波”都不通,又未曾見到原畫,故自行改為“神波”。因此此詩末句應(yīng)調(diào)整為“愿作乘波君”。

      2.《全宋詩》卷二三三六收尤袤《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其二:

      淡淡晴山橫霧,茫茫遠(yuǎn)水平沙。

      安得綠蓑青笠,往來泛宅浮家。[4](P26862)

      《宋畫全集》第二卷第一冊收米友仁《瀟湘圖》,《書畫題跋記》卷五、《石渠寶笈》卷四十二等多書皆有著錄。畫后有尤袤此詩,首句題為“淡淡曉山橫霧”。而除《趙氏鐵網(wǎng)珊瑚》外,其他文獻,包括《宋詩紀(jì)事》《孫氏書畫鈔》《珊瑚網(wǎng)》等全都為“曉山”而非“晴山”,故首句應(yīng)為“淡淡曉山橫霧”,《全宋詩》因《趙氏鐵網(wǎng)珊瑚》致誤。

      圖2

      3.《全宋詩》卷三六八二收仇遠(yuǎn)《題李成寒鴉圖》:

      老樹枯苔雪乍晴,饑烏飛集噤無聲。蒺藜沙上花開早,且讓春風(fēng)與燕鶯。[4](P44254)

      《宋畫全集》第三卷第一冊收佚名《寒鴉圖》,《氏古堂書畫匯考》卷四十一、《孫氏書畫鈔》卷二等多書著錄(《宋畫全集》對作者是否是李成存疑,故標(biāo)為佚名)。后有仇遠(yuǎn)此詩,首句寫作“老樹枯苕雪乍晴”(見圖2)。然而,從《山村遺稿》《孫氏書畫鈔》,一直到《清河書畫舫》、陳邦彥編《歷代題畫詩》,所有文獻著錄皆為“苔”而非“苕”?!疤Α焙汀败妗倍中谓渍`,且兩個字放到詩中都能讀通,因此歷代諸家皆未對該字有所懷疑,未查考原畫便傳抄錄入,以致訛誤。

      4.《全宋詩》卷三四六五收龔開《題中山出游圖》:

      髯君家本住中山,駕言出游安所適。

      謂為小獵無鷹犬,以為意行有家室。

      阿妹韶容見靚妝,五色臙脂最宜黑。

      道逢驛舍須少憩,古屋無人供酒食。

      赤幘烏衫固可烹,美人清血終難得。

      不如歸飲中山釀,一醉三年萬緣息。

      卻愁有物覷高明,八姨豪買他人宅。

      待得君醒為掃除,馬嵬金馱去無跡。[4](P41277)

      《宋畫全集》第六卷第六冊收龔開《中山出游圖》,《清河書畫舫》卷十、《氏古堂書畫匯考》卷四十五等書皆有著錄。畫后有龔開自題此詩,有兩處與《全宋詩》不同。

      其一:第五聯(lián)“赤幘烏衫固可烹”,畫上題作“赤幘烏衫固可享”?!囤w氏鐵網(wǎng)珊瑚》與《宋詩紀(jì)事》都寫作“烹”,然而詩中此處并無烹飪之意,而應(yīng)是享受之意?!肚搴訒嬼场泛汀妒焦盘脮媴R考》皆為“赤幘烏衫固可嘉”,應(yīng)是覺得“烹”字不通,又未見原畫,故改為“嘉”。因此,此句當(dāng)為“赤幘烏衫固可享”,為形近致誤。

      其二:最后一聯(lián)“待得君醒為掃除”,畫面上前兩個字,尤其是第二個字看不清,因此龐萊臣《虛齋名畫錄》卷二原封錄為“□□君醒為掃除”,《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四十五畫十五為“待(原闕)君醒為掃除”,《清河書畫舫》卷十上為“待得君醒為掃除”,《趙氏鐵網(wǎng)珊瑚》則想當(dāng)然改為“待君酒醒為掃除”,與畫面出入太大,應(yīng)為未見畫面臆想之舉?!度卧姟反嗽娢醋⒚鞒鎏帲瑸楸苊庹`導(dǎo),作“□□君醒為掃除”或是更好。

      5.《全宋詩》卷三六八二收《題趙子固水墨雙鉤水仙卷》:

      冰薄沙昏短草枯,采香人遠(yuǎn)隔湘湖。

      誰留夜月群仙佩,絕勝秋風(fēng)九畹圖。

      白粲銅盤傾沆瀣,清明寶玦破珊瑚。

      卻憐不得同蘭蕙,一識清醒楚大夫。[4](P44249)

      《宋畫全集》第六卷第四冊收趙孟堅《水仙圖》,《氏古堂書畫匯考》卷三十三等書著錄。上有仇遠(yuǎn)題此詩,其中頸聯(lián)第二句寫作“青明寶玦碎珊瑚”,與《全宋詩》有兩字不同,《全宋詩》未注明此詩錄自何處。

      其一:“清明”,包括《山村遺稿》《珊瑚網(wǎng)》《石渠寶笈》在內(nèi)的所有能見文獻皆無一處作“清”,而都作“青”,從詩句來看亦是“青明”更順。

      其二:“破珊瑚”,《山村遺稿》卷二作“破珊湖”,此書為清抄本,后人據(jù)手跡所錄,很容易產(chǎn)生傳抄錯誤,故將“瑚”誤為“湖”。除《山村遺稿》外,其他文獻包括《江村銷夏錄》、《元詩選》、《歷代題畫詩》和《石渠寶笈》都作“碎珊瑚”,與圖畫同。有意思的是,《珊瑚網(wǎng)》作“映珊瑚”,應(yīng)是覺得“破”字太俗而自己妄改。故據(jù)圖畫校訂,此句應(yīng)為“青明寶玦碎珊瑚”。

      (三)作者誤

      《全宋詩》卷一七零收呂諤《題閻立本北齋較書圖》:

      由余入秦毀詩書,意在兵強黔首愚。

      弊極煨燼幾無余,高齊風(fēng)俗元自殊。

      豈料乃喜知卷舒,況復(fù)是正叢冠裾。

      公言所貶固不虛,我獨謂其勝由余。[4](P1927)

      《宋畫全集》第六卷第一冊收佚名《北齊校書圖》,《大觀錄》卷十一、《穰梨館過眼錄》卷一著錄。畫后有此詩,作者為謝諤,詩后落款,“淳熙十六年八月十日臨江謝諤書”?!度卧姟蜂涀浴端卧娛斑z》,《宋詩拾遺》卷五作呂諤,并注明“字□□,嘉興人,天禧初進士”,當(dāng)是以訛傳訛。并且此畫題識在謝諤此詩之前,還有范成大、韓元吉等人跋,按照繪畫裝裱程序來看,除非錯裝,否則時間往后的應(yīng)該列在后面,呂諤為北宋人,不可能出現(xiàn)在后面。因此,此詩作者當(dāng)為謝諤。

      (四)題目誤

      《全宋詩》卷二五七九收袁說友《題米元暉太湖圖卷》:

      水際天低岸遠(yuǎn),山腰霧卷云鋪。

      擬喚松江小艇,歸來好趂莼鱸。[4](P29970)

      另《全宋詩》卷二五九一收錢聞詩《題米元暉萬里長江圖卷》:

      太湖水入霅溪寒,疊嶂連山幾萬般,

      此景古今無盡藏,總歸懶拙一毫端。[4](P30122)然而,此二詩皆為《宋畫全集》第二卷第一冊收米友仁《瀟湘圖》后題詩,因此,這兩首詩題目都應(yīng)該是題瀟湘圖而非太湖圖或者萬里長江圖。由于畫長江流域山水畫風(fēng)景的相似性,作者誤認(rèn)圖畫內(nèi)容的可能性非常大,第一首詩在袁說友《東塘集》中已經(jīng)名為《題米元暉太湖圖卷》,很可能是詩歌作者無心之誤。而第二首詩《全宋詩》注明錄自明趙琦美《趙氏鐵網(wǎng)珊瑚》卷一一,然而查考《趙氏鐵網(wǎng)珊瑚》,卻發(fā)現(xiàn)此詩是出自“瀟湘圖”下,故應(yīng)是《全宋詩》編者之誤。此圖《趙氏鐵網(wǎng)珊瑚》畫品一、《清河書畫舫》波字號第十、《珊瑚網(wǎng)》卷二十八、《墨緣匯觀》卷三以及《石渠寶笈》初編皆有著錄。

      [1]“國立故宮博物院”編纂委員會.故宮書畫圖錄[M].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1.

      [2]浙江大學(xué)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宋畫全集[M].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8.

      [3]何傳馨.文藝紹興:南宋藝術(shù)與文化(書畫卷)[M].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

      [4]北京大學(xué)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

      責(zé)任編輯 徐 煉

      I207.22

      A

      1006-2491(2016) 01-0106-07

      本論文為江蘇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項目“南宋題畫詩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KYLX15_ 0014

      猜你喜歡
      石渠寶宋畫圖錄
      《宋畫全集》
      杭州(2022年7期)2022-05-06 01:48:56
      邯鄲學(xué)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6)
      《宋畫史稿》:一部試圖描摹宋畫全貌的書
      新閱讀(2022年10期)2022-03-07 09:42:49
      邯鄲學(xué)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9)
      邯鄲學(xué)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4)
      《石渠寶笈》藏品專題
      中國書畫(2020年8期)2020-12-06 20:38:34
      震驚!我把宋畫放大了10倍
      錄附:《石渠寶笈》著錄的圓明園舊藏書畫目錄
      中國收藏(2018年1期)2018-04-04 06:34:30
      略論宋畫的園林史料價值——以《陶淵明歸隱圖卷》、《歸去來辭書畫卷》、《西塞漁社圖》等宋畫為例
      2《步輦圖》:初唐漢藏關(guān)系圖錄
      石首市| 得荣县| 东阳市| 梧州市| 凤冈县| 天门市| 南投县| 嘉定区| 洛浦县| 游戏| 南靖县| 温泉县| 海晏县| 雅安市| 宝应县| 九寨沟县| 黔江区| 贺兰县| 滦平县| 新龙县| 香格里拉县| 和平县| 吉木乃县| 改则县| 两当县| 榆林市| 石嘴山市| 无为县| 佛学| 平南县| 勃利县| 佛山市| 通山县| 夏津县| 三穗县| 旬阳县| 临桂县| 丰都县| 隆安县| 东平县|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