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語文課有助于學生文化素質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另一方面,語文課學習有助于幫助學生靈活掌握語言文字,并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提升綜合素質。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實施階段加強育人教育并開展深入探討顯得十分必要。
一、小學語文教學在育人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1.德育作用
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課程普遍涉及諸多方面的德育。由此可見,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切實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獨特優(yōu)勢所在,并借助于語文教學大力開展學生德育。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普遍在生活閱歷及基本常識方面較為欠缺,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到這個方面[1]。
針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在一篇課文學習之前,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預先講解同課文相近的內容,一方面起到課程導入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課文深入了解,并逐漸起到滲透學生思想的作用。比如,學生學習《天路》這篇課文時,普遍對西藏和天路沒有概念。為幫助學生了解這篇課文的主旨,在實際教學進行前,教師需先做好課堂導入工作,使學生掌握西藏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等諸多方面狀況,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共鳴,便于后續(xù)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充分起到德育作用。
2.智育作用
在小學階段一系列學科中,語文承擔著基礎性教育作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智力。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中,一般主要從提高文字書寫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著手,并且關乎未來生活及學習。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從內容上講普遍為課文。
因此,在進行課文教學的過程中,知識點一般滲透于課文中,使得知識點普遍不具備系統(tǒng)性特點,而是相對來說呈現(xiàn)出較為分散的狀態(tài)。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精選優(yōu)美文章或者詞句,并使學生能夠背誦下來。特別是關于古詩類文章,應強制性對其背誦[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不斷加強知識歸納及整合。一方面,幫助學生增強自身思維能力和記憶力,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感悟及領會課文魅力。比如,教師在進行《烏鴉喝水》一節(jié)課講解的時候,烏鴉如何實現(xiàn)喝水較為抽象化,學生存在理解力上的不足。但是借助于先進的信息多媒體技術,就能通過動畫、視頻等直觀方式進行展示,教師借此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及探究,并鍛煉學生思維,學會通過理性角度進行思考。
3.美育作用
對小學語文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魅力,體會作者語言文字帶來的震撼。教師應不斷加強內容分析及描述,從而幫助學生體會文學之美。通常來說,語文魅力之精髓在于文字,文字充分發(fā)揮載體作用。語文課文無論是詞語還是段落,無不體現(xiàn)出文學之美。只有引導學生掌握漢字,才能使我國文化實現(xiàn)良好傳承。小學階段語文課文普遍滲透著價值和哲理,因而對學生能起到美的熏陶及教育的作用。鑒于此,教師應一方面積極授課,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引導學生,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從而充分起到陶冶心靈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育人之道
1.教師和學生建立友好關系
教師應摒棄以往應試教育的教學觀念,改變自身占據(jù)中心地位的想法,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起到積極引導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的被動局面,使其主動學習及探究,并有利于同教師之間開展溝通及交流。學生不再感到過多壓力及緊張,而是充分放松自己,并能實現(xiàn)自我良好的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引導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熟悉其學習過程中展示的狀態(tài),同時掌握學生性格及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并能為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目標及方向。
2.教師詳細了解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編制過程、內容及課程安排等諸多方面都需要嚴格進行篩選。因此,教材要實現(xiàn)同學生實際情況相匹配,在生活及學習等諸多方面充分迎合了學生特點的目標。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只有注重加強文章內容,才能更加有助于教學,并將育人之道貫徹落實。教師除了要通讀教材外,還應充分深入教材,探索并發(fā)現(xiàn)教材蘊含的實際價值。一方面,有助于幫助學生熟悉字詞,另一方面使學生掌握課文主旨內涵。
3.教師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加強情景創(chuàng)設,同時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學情景作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興趣。同時,幫助學生真正體會語文的魅力,感悟語文學習的價值。由此可見,教師需注重運用不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發(fā)揮主動學習的作用,并有助于教學效果方面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永鋒.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之“道”[J].新課程(上旬),2014,(11):165.
[2]沈如春.淺析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之道[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85—86.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五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