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海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競爭越來越激烈,由此而導致人的心理壓力也進入了一個高負荷時期,這種輻射連小學生都不能避免。所以在對小學生的各種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小學 心理健康 問題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175-01
社會的發(fā)展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壓力和困擾。這些壓力和困擾分布在社會各個階層人群中,以學生群體最為明顯。多年來,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于受到國家的重視已取得一定的解決,但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目前仍然存在一定問題。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隨著應試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把對小學生的教育轉移到應試教育中去,他們在意的是學生成績的提高而不是心理和身體健康的發(fā)展。目前,我國也有許多學校沒有設置相應的心理健康課程,更沒有專業(yè)的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指導。在學習中,很多學生存在逆反心理,厭惡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不愿意接受同學的幫助,這看似一個小問題,但如果不及時進行引導,很容易導致學生心理方面出現(xiàn)問題。
(二)重形式,輕本質
在一些小學心理健康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注重形式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雖然教師會定期對學生進行精細的心理測試,但由于這些測試強調(diào)同一性,忽視了因材施教,導致測試后的解決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實。
(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小學時期的學習主要是對一些簡單知識的學習,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內(nèi)容是教會學生學習,并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的生活應該是單純地玩耍,應該是簡單快樂的。然而,小學生活的事實是學生面對繁重的家庭作業(yè),琳瑯滿目的補習班,老師和家長深深的期望更使小學生心理背上負擔 這種喘不過氣的生活讓小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了厭惡的態(tài)度,心理處于一種壓抑緊張狀態(tài)。
二、解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交流,了解、尊重、關愛學生
師生關系是學校乃至學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種關系。師生關系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到一個很高的層次。教師和學生雖然處在不同的位置,但是他們的人格是平等的。作為一名教師,在開展正常教學的前提下,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并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接近和了解學生,多聽一聽學生的心聲。只有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教師只有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知己,才能走近學生,讓學生無隔閡地對自己傾訴,才能讓學生把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壓力發(fā)泄出來,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
(二)激發(fā)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影響很大。只有學生自己對學習產(chǎn)生深厚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去學習。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老師要盡量先了解學生,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耐心引導,對他們?nèi)〉玫狞c滴成功給予鼓勵、表揚,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樂趣,這樣才能再次去體驗學習。低年級學生的直觀思維遠遠強于理性思維,所以感官上的愉悅性更能激起他們的興趣。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感,在這種成功感的基礎上建立自信心。
(三)加強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也是學生心理教育的關鍵。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溫馨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是耳熏目染的。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言行,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要配合教師,讓學生自己在家獨立按時完成作業(yè),不能拖拉。對于孩子作業(yè)的完成結果應以鼓勵為主,不能以高分來利誘孩子。
(四)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一種特定的群體活動,應該將小學生的心理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的氛圍,并引導學生投入學習。教師對任何學生都不應該存在偏見,在課堂教學中應以表揚、鼓勵為主,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和正能量,對每個學生都能正確地引導,讓學生體會成功喜悅心情的同時樹立對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鍛煉小學生的意志,并要求他們表達洪亮、完整,書面表達規(guī)范、迅速??稍谡n堂上布置解決問題類的作業(yè),讓學生沒有可以模仿的對象,需要通過自己或小組進行討論思考,以鍛煉學生的意志。
三、結語
社會的發(fā)展在給我們帶來美好和機遇的同時,也給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困擾和心理問題。社會上復雜的信息對于身心發(fā)展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誘惑,也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只有做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讓他們愉快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然而,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需要小學教師、教育專家、家長的共同努力,減少學生的負擔、關注其心理發(fā)展,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郭菊.積極心理學取向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2]朱小敏.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之一[D].蘇州大學,2010.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