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明
擁有一個好習慣會讓人受益一生,幼兒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從小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由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復訓練,逐步強化。那么,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耐心說教,講清道理
孩子由于年齡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對孩子的引導教育要更加細致,更加耐心。在講道理的時候要把握兩點:
(1)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詞。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一定要和孩子講清楚。
(2)講時要具體,將事情解釋、說明。如設計系列教學活動“我長大了”,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應該為弟弟、妹妹樹立榜樣,各方面行為都要有所約束。通過欣賞兒歌《小孩應把衛(wèi)生講》,讓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通過類似的形式對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在具體情境中受到啟發(fā)。除此之外,教師的反復提醒與及時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對人有禮貌”這一概念,孩子對“禮貌”一詞不是很理解。教師就告訴孩子見到別人要主動打招呼,否則就是不禮貌;打招呼時要加上適當?shù)姆Q呼,如“爺爺、奶奶……”;早上來幼兒園、下午離開幼兒園要和老師、家長問好再見等等。教師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孩子要及時表揚,對表現(xiàn)欠佳的孩子要及時提醒,從而讓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識。
二、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通過反復訓練、練習,并發(fā)展適當?shù)膽B(tài)度,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要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比如:在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上,要求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不會做,就要仔細的做示范。隨時都要有“習慣教育”的意識,狠抓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經(jīng)常手把手的、不厭其煩的教。同時,還要通過表揚、獎勵小貼畫等方法鼓勵幼兒反復練習,直到掌握為止。通過不斷的強化和累積,嚴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習慣。同時,通過借助教具練習、口頭表揚、獎勵等方法鼓勵幼兒反復練習,直到其掌握,形成良好習慣為止。
三、榜樣示范,注重熏陶
幼兒的思維是以直觀形象為主,他們的模仿能力又特別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隨時都在影響著孩子,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師要意識到自身行為的榜樣示范作用,加強品德修養(yǎng)和心理修養(yǎng),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態(tài)度對幼兒的影響。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要靠說教,更要靠教師平時在規(guī)范行為上潛移默化地引導教育及正面示范,為孩子們做出良好榜樣。在與幼兒相處時,教師的言行理應是一個優(yōu)秀的典范,正所謂言傳更要身教!如,要求幼兒不能坐在桌子上,那么,不論在何種場合,教師都不能往桌子上坐。又如,教師不小心撞到了孩子,蹲下去真誠的向孩子道聲“對不起”;教師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對孩子說:“請你幫我一下好嗎?”……,這樣,教師才是真正走入了孩子們的世界,融入了孩子們的心靈,找準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時,孩子們也會在這種彬彬有禮的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的懂得各種禮貌用語。
四、講究方法,因勢利導
孩子喜歡受人鼓勵、夸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受指責,他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緒會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為。但這樣的孩子有時受了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做起來要費很大的力氣。作為老師要細微地觀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根據(jù)孩子的特點確定培養(yǎng)目標,并善于抓住教育時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幼兒中不良的行為往往會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來,而好的行為則要十分自覺,必須克制自己的需求,這種自制力要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這時孩子往往表現(xiàn)的不會那么自然、輕松。因此老師必須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以鼓勵、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誘導和啟發(fā)并鼓勵其堅持下去,這樣幼兒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yǎng)成。
五、家園配合,協(xié)調一致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同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對孩子的生活照顧的是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結果往往使孩子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依賴性強的壞習慣。況且幼兒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其行為習慣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兒園接受的行為模式,如果家長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棄之一旁。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補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