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時期的美術課堂教育是發(fā)掘與培養(yǎng)學生藝術思維的活動。濃厚的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育與學習興趣相輔相成。轉變傳統(tǒng)觀念,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利用學生對具體事物的熱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藝術情景中認識美術,培養(yǎng)出獨立思考的能力,是興趣教學理念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小學美術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小學的課堂教學,是一個注重提高學生課堂興趣,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活動。而興趣教學理念下的美術教學,更提倡自由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想象創(chuàng)作,更可鼓勵學生團隊合作,其目的在于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與“創(chuàng)作培訓”的觀念,使課堂學習成為師生交流的重要場所。
學習的過程是學習主、客體相互交融的過程。學習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親自去發(fā)現、探索知識的內容及規(guī)律。小學美術的學習,要求學生與知識學習活動融為一體,在活動中發(fā)現知識的內容,找出相互聯系,從而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
一、興趣的作用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而根據興趣的傾向性,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就是對事物或活動本身感到需要而產生的興趣。間接興趣不是對事物或活動本身有興趣,而是對事物或活動的結果感到需要而產生的興趣。例如,某些學生對動漫節(jié)目的熱愛以及對動漫形象的模仿,會對其美術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樣,興趣教學利用的正是學生對自身熱愛的事物及靈感創(chuàng)作的成果的積極影響,來提升教育的質量與容量。因此,美術學習興趣是美術學習過程中的直接動力。
二、教學方法的探討
1.傳統(tǒng)觀念的轉變。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主要是以臨摹為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的是臨摹作品的繪畫技能。興趣教學理念下的美術課堂,提倡自由創(chuàng)作,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從靈感中提取出內容來設計規(guī)劃,而不僅僅是訓練復印畫稿的技能。因此,現代美術教育應以自由創(chuàng)作為主要內容,配合理論知識的輔助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和設計創(chuàng)作能力。
2.美術教材的運用。興趣教學的理念并沒有離開教材知識傳授這個基礎,而是提倡靈活運用教材,把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范疇里。這要求美術教師充分結合“知識學習”與“活動實踐”,從生活實踐中發(fā)現知識的聯系,并進行歸納及整理。根據課堂學習的條件,對資源進行處理及調整,用以豐富教材的內容,提升認知效果,并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對知識的認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及吸收知識的精髓,從而達到提高課堂的質量的目的。
3.個性思維的發(fā)揮。美術是個性思維發(fā)揮到極致的產物。小學的美術課堂教育更應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揮。鼓勵學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展現自身個性,并加以引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的能力,是美術教師在課堂上的職能所在。美術教師需要明白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對相通事物的表達也因人而異。老師進一步輔導學生將抽象思維融入具體的作品中去,協(xié)助學生找到自己作品中與別的作品不同的閃光點,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身個性,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能,讓身心都融入到美術創(chuàng)作當中去,不再將美術課堂的活動當成任務,而是一個輕松愉快的成長經歷。
4.團隊創(chuàng)作的嘗試。美術也是個性思維碰撞與融合的結果。小學的美術課堂不應只拘謹于教案內容以及對學生繪畫基本技能的訓練,而應給予學生相互學習的機會,賦予學生根據興趣自由創(chuàng)作的權利。美術教師可嘗試根據學生興趣分組,合理布置教學內容,讓學生從團隊合作中學會融洽包容,吸收別人思維中的閃光點,提出自身獨特的見解,共同分享創(chuàng)作的喜悅。學生與趣味相投的伙伴合作開展創(chuàng)作,利用團隊的思想交流,充分展現思維個性,更可提高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熱情。因此,嘗試開展團隊創(chuàng)作也符合興趣教學的理念。
5.動漫形象的利用。學生是動漫的最大受眾群體。而動漫角色是一個具體形象的展現,它們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伴隨著學生的生長,影響著學生思維的成長。動漫受到學生的喜愛,這種興趣的力量是無窮的,會激發(fā)起學習的熱情。我們在導入中合理利用學生熟悉的動漫角色引出課題,學生很快就能進入角色了。
6.作品評價的引導。美術與其他學科不同,美術課堂教育的目的在于對學生個人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作品評價是完整課程結構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學過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較多教師會以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去評價學生作業(yè),往往就壓抑了學生本身自主的觀點,無形中就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教師對學生的作品憑主觀給出一個等級評價,評價等級高的同學很高興可是他可能并不真正明白老師認為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造成學生的感知不一定能和老師的感知達成共識,而評價等級較低的學生的心里難過卻不知差在何處。這樣的結果是使學生不能及時掌握學習信息,更壓抑了其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美術教師應該給每個學生留有各自的發(fā)展空間,發(fā)現學生正處于萌芽階段的想法,包容并欣賞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引導學生開拓自身的藝術思維。
三、結語
興趣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當我們有了興趣,做事才能更加專注,才能越做越好。小學的美術教育應當充分認識到興趣對于學生積極學習的影響,合理利用學生對事物的熱愛之情,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死板的學習模式,賦予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的權利,讓學生在自身興趣的引導下展現自己獨特的個性思維,主動掌握美術知識。
參考文獻:
[1]沈相莉.淺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科學,2011,(11).
[2]劉揚生.沒有標準答案的教育:小學藝術教育案例解讀[M].當代小學教育叢書,2003.
[3]王穎.小學美術教育與教學方法[J].素質教育,2011,(11).
[4]鐘平.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J].藝術廣角,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