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工作是初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讓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分層次理論近些年在德育工作中被廣泛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诖耍疚尼槍Ψ謱哟卫碚摰木唧w內(nèi)涵和在德育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展開了探討,然后分析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應用分層次理論的基本策略,希望可以對初中班主任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分層次理論 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策略
德育工作對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讓學生接受全面的德育教育,才能讓學生的道德、品行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是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責任人。由于學生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分層對待,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分層次理論的內(nèi)涵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1.1 分層次理論內(nèi)涵
所謂分層次理論,其是對因材施教和以生為本這兩種教育理念的綜合體現(xiàn)。因材施教就是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給予學生符合其自身特點的教育活動,而以生為本就是將學生當作教育活動的主體展開教學活動。對這兩種思想進行綜合,就得出了分層次理論。具體說來,分層次理論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多個方面制定標準,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層次,然后展開對應的教育活動。比如,從品行素養(yǎng)方面來劃分,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品行端正、素養(yǎng)優(yōu)秀的優(yōu)秀層次;品行一般、素養(yǎng)較好的良好層次;品行較差、素養(yǎng)一般的中下層次。通過這樣的分層,就可以使德育工作更具方向性和針對性,可以讓學生接受更合理的德育教育,不斷提升自身道德品行。
1.2 分層次理論應用于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來,不少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還是處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狀態(tài),這樣是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這樣的德育工作模式,導致初中生的道德品行等方面表現(xiàn)出了諸多問題,如說臟話、行為不端、思想極端,等等。由此,采取分層次理論展開德育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強化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品行上實現(xiàn)提升。
首先,采取分層次理論開展德育工作,可以設置一些更加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德育活動,由此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相關活動中。只有學生實現(xiàn)積極參與,才能使德育工作依照預定的方案展開,取得有效的成果。
其次,采取分層次理論進行德育工作,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對德育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形成積極的助推作用。在以往的德育中,方式傳統(tǒng)老舊,班主任對學生缺乏了解。而初中生處在成長發(fā)育的特殊時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一階段通過分層次理論展開德育,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從溝通中實現(xiàn)師生交互。
最后,采取分層次理論開展德育工作,可以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切實獲得成功,實現(xiàn)進步。長久下來,學生能夠逐漸樹立信心,對德育教育充滿興趣。如此,學生對德育工作從心理上實現(xiàn)了接受,能夠和班主任形成有效互動,使得德育更上一層樓。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分層次理論的應用策略
2.1 德育工作方案的層次化
德育工作方案是指導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針,在工作方案的設計上,需要結(jié)合分層次理論,實現(xiàn)方案的層次化,能夠?qū)Σ煌瑢哟蔚膶W生形成有效的指導。在德育工作目標上,可以設置三個層次的目標,一是讓學生達到較高層次的道德水平,這類目標適合優(yōu)秀類的學生;二是讓學生消除當前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行,這一目標適合良好類學生;三是扭轉(zhuǎn)學生的不良行為,讓學生在成長發(fā)展的道路上正確前行,這類目標適合中下層次的學生。
在德育工作內(nèi)容形式上,則可以依照三類層次不同的學生,進行梯度式設計。比如,要以一項社會道德調(diào)查活動為載體開展德育教育,就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調(diào)查任務:一是對社會上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進行調(diào)查匯總;二是在調(diào)查結(jié)果的基礎上,對產(chǎn)生這類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三是針對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提出可行性的建議。這三個層次的調(diào)查任務,中下層次的學生只需完成第一層次任務即可;良好層次的學生還需完成第二層次的任務;優(yōu)秀層次的學生需要完成全部任務。通過分層次的德育活動,可以讓學生獲得不同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以溝通促德育
溝通交流在德育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存在,只有和學生加強溝通交流,班主任才能明確學生當前的身心狀態(tài),加強德育工作的滲透。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進而在道德品行上出現(xiàn)變化。因此,班主任就需要通過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弱化這些因素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比如,可以在每周的班會上設置一個觀影分享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最近觀看過的電影、電視或者動畫進行分享,并分享自己的觀后感。然后班主任可以將相應的視頻剪輯片段進行播放,讓全班學生對影片的主題思想、是非善惡等進行討論。最后班主任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jié),并且以德育教育的相關理論、觀點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正確認識是非善惡,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使德育工作的效果更加顯著。此外,還可以開設專門的交流活動,班主任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對于不同的學生需從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切入,對學生分層對待,確保德育效果達到預期。
四、層次化的學生引導
在德育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明確重點,抓住德育的關鍵。但是,由于學生本身在理解水平、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存在差異,這就使得班主任的引導能夠發(fā)揮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對于理解水平高、道德修養(yǎng)高的學生,只需簡單引導學生就能夠理解。而對于理解水平和道德修養(yǎng)都比較低的學生,就需要班主任在引導上多下功夫了。因此,需要實現(xiàn)引導的層次化,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讓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引導下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水平。
五、結(jié)束語
德育工作是初中班主任的重點工作之一,要使初中學生在道德素養(yǎng)和品行方面實現(xiàn)大幅度提升,就需要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分層次理論的應用,從不同的層次角度切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確保德育工作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層次推進探實[J].文教資料,2015,29:123-124
[2]白鳳華.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論與應用[J].學園,2015,13:145
[3]姜竹青.基于初中生思想特點的考慮看其德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1,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