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教育;師資力量;教育經費;發(fā)展
教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得尤為重要,教育水平關系到一個國家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程度。因此要想實現(xiàn)構建和諧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必須把教育擺在現(xiàn)代化建設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近幾年,國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但是農村教育發(fā)展依舊舉步維艱。阻礙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說國家投入大了,就會有很大成效;農民自身對待教育態(tài)度也非常重要。因此我認為農村教育發(fā)展滯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國家、社會、家庭的原因和農村學生的自身原因。
1 農村教育發(fā)展滯后的原因
1.1 外部原因
1.1.1 國家對農村教育不夠重視
首先,在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比較低對孩子的教育不足。由于農民生活保障機制不夠完善,農民首要心系家庭經濟的發(fā)展。正是因為農民過多的關注經濟、忽視了孩子的教育,導致一些聰慧的孩子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資源。農村孩子讀書有很強的目的性,大部分家長讓孩子讀書僅僅是為了未來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他們把學習成績作為孩子是否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這將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極其不利。有些家長就沒想著讓孩子讀多少書,他們認為,能認些字,不是文盲就行了,考不上大學也沒事,反正家里也有些田地可以耕種。這樣的父母在農村并不罕見。其次,農村辦學條件嚴重影響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學條件的相對落后,導致了部分學生厭惡讀書,因而輟學。
在農村,中小學部分學校不能和城市擁有相同層次的教育資源、教育環(huán)境。農村教育經費主要是由縣政府撥款。由于縣政府的財政權力和獲得的財政資源有限,不能有效的針對經費問題進行處理。尤其在一些較為貧困的地區(qū),根本無法獲得滿足本身開展活動的相關資源。這和國家的制度有很大的關系。在資源分配方面不合理,存在“偏愛”現(xiàn)象。
1.1.2 農村教育的師資力量較弱
大多數農村教師知識水平有限,環(huán)境的影響讓教師們甘于平庸,跟不上時代步伐,思想越來越落后。這對孩子們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更是農村教育滯后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比較低從而導致許多優(yōu)秀教師流失嚴重。一些優(yōu)秀教師為了更高的收入選擇去經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工作或者選擇其他工作。2015年甘肅省會寧縣招考180名警察崗位的公務員其中170余名基層教師,此事非常值得我們反思:如果這樣的情況不重視,我們的教育怎么辦?教師的水平讓人擔憂。一些偏遠地方的農村老教師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依舊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自身也沒有意識到知識的更新,而導致農村教育水平落后。一些農村教師的知識面不夠廣泛,只能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從事的學科知識,特別是偏遠地方的農村語文老師幾乎不知道基本的常見的數學知識,數學老師也不知道語文知識。不能夠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社會發(fā)展迅速,知識的更新?lián)Q代很快,教師培訓滯后,不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將阻礙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學生得不到正確指導,會缺乏理想和目標,缺乏信心和動力,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2 內部原因
(1)在城鎮(zhèn)化過程中,農村學齡兒童中出現(xiàn)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留守兒童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還很難融入到城市文化當中。農村留守兒童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而是是由祖父母作為監(jiān)護人。而很多祖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再加上“隔輩親”對孩子的溺愛,導致大部分祖父母只關心孩子的成長,忽視了對孩子道德教育,以至于孩了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除此之外祖父母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同時要照顧多個孩子,大量的日?,嵤聦е滤麄儧]有精力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調查顯示,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比較差,留守兒童中成績優(yōu)秀的不足3% ,80%以上成績中等或偏下。學習困難是大多數留守兒童共同存在的問題。父母外出打工之后,由于不能與孩子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雖然父母不在身邊督促了,但來自父母的壓力不減,所以孩子只能依靠自制力來約束自己。長期以來,對留守兒童學習上的鼓勵與支持會讓他們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不僅減弱了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還造成學習成績一瀉千丈的局面。
(2)農村成長環(huán)境鑄就了學生的性格以及價值觀。
由于長期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農村學生不自信、難以出人頭地。農村學生因為父母文化水平比較低下,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給予良好的培養(yǎng)。當農村學生走出去時,在大場合下他們不敢發(fā)言,不知道如何恰當的去表達他們的觀點,從而給人一種自卑的表現(xiàn)。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在農村,父母在對待孩子教育方面比較專制,孩子很少能表達他們自身的看法。長期以來,大多數農村學生不敢發(fā)言形成一種自卑的心理。這樣以來,一些農村的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就顯得不自信。相比較而言,生活在城鎮(zhèn)的學生,從小父母善于傾聽他們的想法,久而久之無論什么情況下他們敢于說出自己的觀點,因此可以說農村教育輸在了起跑線線上。
參考文獻
[1]談松華.農村教育:現(xiàn)狀、困難與對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01)99.
[2]徐宏升.河南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思考[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8(05)74-77.
[3]王洪彪,張艷俠.農村小學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05).
[4]陽小紅,成武英.論新形勢農村教育的挑戰(zhàn)與對策[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9(28).
[5]解艷華.農村教師如何下得來、留得住?人民政協(xié)報[N].2015-3-3010.
[6]李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我國農村教育發(fā)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7]楊麗嫡.我國農村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及其對策建議[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