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電工程大壩的灌漿施工技術對工程施工質(zhì)量有著直接影響,對工程的整體質(zhì)量和使用壽命具有決定性作用。本文主要從灌漿施工的重要性及其應用原則入手,重點對當前水利水電工程大壩灌漿施工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和應用方法,希望能給行業(yè)相關人士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水利水電;大壩;灌漿技術
1、引言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灌漿加固技術作為一種操作簡單的施工技術,如果利用好可以對大壩潛在的安全隱患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為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施工單位應對灌漿技術予以合理利用,有效提升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zhì)量。
2、水利水電工程大壩灌漿施工重要性及其應用原則
2.1 灌漿施工的重要性
隨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數(shù)量和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增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zhì)量也出現(xiàn)參差不齊的情況。所以,為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質(zhì)量,必須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在國內(nèi),許多水利水電工程修建年代非常久遠,滲漏問題在部分工程中已然出現(xiàn),對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構成嚴重威脅。如果不針對這些滲漏問題進行及時處理,極易導致問題擴大,從而引發(fā)嚴重的安全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造成嚴重損失。作為一種常見的防滲漏施工方法,灌漿技術的施工質(zhì)量和施工水利對整個水利工程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施工人員必須對大壩的灌漿技術予以高度重視,嚴禁施工事故的出現(xiàn)。
2.2 灌漿施工的應用原則
具體原則如下:一是運用混凝土進行澆筑,為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提供穩(wěn)定的基礎,盡量減少施工工程量;二是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必須遵循自重大為先、自重小為后的原則;三是先對工程主體部分進行澆筑,盡早沉實基礎物。
3、水利水電工程大壩施工中灌漿技術存在的問題
3.1 傳統(tǒng)控制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在水利水電的傳統(tǒng)施工過程中,極易對系統(tǒng)因子造成忽略,且在施工控制過程中,僅僅考慮了子結構的相關因素,而其他的系統(tǒng)因子卻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導致施工過程中能夠,其控制的程序和精度出現(xiàn)嚴重矛盾。
3.2 施工中控制方法存在的問題
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對施工控制理論及相關施工方法予以嚴格監(jiān)控。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水利水電大壩施工的灌漿技術在這方面做得明顯不足。為此,在今后的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對施工控制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有效提升水利水電灌漿施工質(zhì)量和施工水平。
3.3 系統(tǒng)分析結果出現(xiàn)失真情況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因灌漿施工控制結構的不明確,導致系統(tǒng)分析也出現(xiàn)一定困難,且在當前的系統(tǒng)分析過程中,還存在著系統(tǒng)分析結果失真的情況。為此,在水利水電施工過程中,做好理論基礎工作并建立健全施工控制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4、水利水電工程大壩施工中常見的灌漿技術及其應用
4.1 水利水電工程中常見的灌漿技術
4.1.1 混凝土灌漿
混凝土施工占據(jù)了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主體。通常情況下,混凝土體積較大,且極易出現(xiàn)裂縫問題,所以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采取灌漿施工技術并進行及時修復非常必要。此時,嵌縫技術較為常用,具體操作步驟為:沿著混凝土裂縫進行開槽,并在槽得得內(nèi)部相應嵌入防水材料及塑性材料,以達到封閉裂縫的效果。在對混凝土裂縫進行灌漿施工的過程中,環(huán)氧灌漿技術比較常見,也就是對混凝土裂縫中灌入相應的環(huán)氧樹脂材料,從而起到填補裂縫的作用。當前,我們在施工過程中經(jīng)常用到的環(huán)氧注漿材料有乙二胺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
4.1.2 孔口封閉灌漿
孔口封閉灌漿又稱為循環(huán)灌漿技術,對最大壓力超過3MP的帷幕灌漿施工比較適用。具體來說,運用該技術 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將鉆孔直徑控制在0.06m以下;第二,牢固嵌入孔口管道,且依據(jù)灌漿的壓力對埋入巖層的深度加以確定,將最大的灌漿壓力合理控制在5MPa以內(nèi),需要注意的是,當灌漿壓力處于最大值時,埋入深度應保持在2m以上;第三,在孔口封閉灌漿施工過程中,孔口管道需要進行分段處理,且采用短分段的方式比較適宜;第三,在具體灌漿過程中,需要對灌漿管予以經(jīng)常性的活動,確保回漿管的回流量保持在15L/min,以免出現(xiàn)灌漿管道凝結的情況。
4.1.3 大吸漿灌漿技術
通常運用自流或者低壓模式,完成大吸漿的灌漿。在具體灌漿過程中,泥漿流動性降低,其相關壓力也隨之增大,從而大大增加了灌漿量。運用大吸漿灌漿技術,需要對灌漿流量進行限制的同時,還需要運用低流量來對壓力的變化進行配合,從而有效實現(xiàn)漿液的流動速度。待灌注量降做最低值時,則需要重新加載壓力,提升灌漿量,直至施工完成為止。
4.2 水利水電工程大壩施工中灌漿技術的具體應用
4.2.1 吸漿量較大的灌注措施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其針對大壩的混凝土灌漿作業(yè)需要在較短時間內(nèi)完成,然而因地質(zhì)及其他限制因素的影響,導致泥漿無法迅速凝結,此時,泥漿極易從基底滲出,使得灌漿施工無法達到理想效果。為此,在吸漿量較大的灌注施工應具體采取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在低壓狀態(tài)下對泥漿的流動情況進行觀察,并選用逐步增壓的方式進行灌漿施工;第二,對吸漿情況予以限制,同時提升泥漿的流速;第三,通過對泥漿黏度的提升來合理控制泥漿的流動性,從而降低泥漿的流速,為灌漿的凝結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在具體灌漿過程中,還需要依據(jù)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對泥漿組份予以合理調(diào)整,并通過對灰水比和外加劑的調(diào)節(jié)實現(xiàn)對泥漿凝固速度的控制。同時,在水利水電大壩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為有效提升灌漿施工質(zhì)量和施工效率,可以采用灌注間歇砂漿的方式,且將灌漿的間隔合理控制在2-6h,待泥漿凝固達到設計要求之后,再進行掃孔和復灌等工作。
4.2.2 漏水通道灌漿
因受地質(zhì)因素影響較大,在水利水電大壩工程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系列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漏水情況,極易對灌漿質(zhì)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針對大壩施工的漏水情況,我們可以采用爆破處理方式,首先對漏水結構予以破壞,再使用灌漿的方式對漏水部位予以合理控制。然而采取這種方式往往無法達到工程質(zhì)量要求,同時還增加了工程成本和施工難度,為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需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第一,運用膜袋灌漿方式,(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選用聚丙烯和尼龍材料的袋子對大壩漏水部位進行封堵并實施相應的灌漿技術;第二,運用填充級別的配料,對漏水部位予以處理,并在灌漿的過程中注意使用大粒徑的砂石;第三,運用雙漿灌漿模式,將速凝劑和水泥漿同時從兩個管道予以灌注,使其在混合器中混合之后,在對漏水部位進行灌注,從而大大提升了大壩施工的防滲漏水平和工程整體施工質(zhì)量。
4.2.3 接縫灌漿技術
在對水利水電大壩施工過程中,首選需要對壩體建設需要合理規(guī)劃,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并對壩體施工的工作量進行科學分配。具體步驟如下:第一,依據(jù)壩體施工實際情況對建筑場地及建筑材料進行合理選擇,并對作業(yè)時間和順序對建筑材料的質(zhì)量予以嚴格控制,以免出現(xiàn)土料熱量流失的情況,較大幅度提升施工質(zhì)量和施工效率;第二,在壩體施工過程中,主要運用灌漿技術對接縫進行處理,具體可以采用重復灌漿、盒式灌漿以及騎縫灌漿等技術。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這三種灌漿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其中盒式灌漿憑借灌漿質(zhì)量高、回漿管不宜堵塞等優(yōu)點,在壩體的接縫灌漿施工過程中被廣泛使用;重復式灌漿方法因施工過程中不會對管道進行堵塞而有效實現(xiàn)了重復施工;騎縫灌漿則具有較為流暢的灌漿過程中,且具有壓力分布均勻,不宜堵塞管道等優(yōu)勢。
5、結語
總而言之,在水利水電項目工程大壩的施工過程中,灌漿技術占據(jù)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不僅對工程大壩進行了加固,還大大提升了水利水電工程大壩的施工質(zhì)量和使用壽命。為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灌漿技術予以高度重視,并與大壩實際情況予以緊密結合,選擇合理的灌漿技術,為確保大壩各項功能的發(fā)揮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呂彩梅.論灌漿技術在水利工程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3(03):91-92.
[2]徐健.市政工程壩體灌漿技術簡析[J].建筑.2013(09):65-66.
[3]張愛民.巖石基礎灌漿技術對水利工程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0):23-24.
作者簡介:李金虎:男 (1978年8月),工程師,大學本科,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