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水位資料的基礎性,探討水位資料審查的技術要點,包括水位資料的數據格式,水位資料的合理性審查,特征數據在常規(guī)、特殊水情下的的挑選原則,水位資料與包含水位信息的相關表項之間的對照審查,特殊水情情況下的水位資料的處理。
【關鍵詞】水位資料;審查技術
水位資料是水文資料中的基礎部分,水位資料的審查也是水文資料審查的基礎。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以單站水位資料的審查為例,簡單闡述水文年鑒編制過程中水位資料內容的審查技術要點。單站的水位資料審查主要指逐日平均水位表,其他與水位相關的表項,如洪水水位摘錄表、洪水水文要素摘錄、堰閘水文要素摘錄、水庫水文要素摘錄、實測流量表、實測大斷面表等資料中的水位不能與逐日平均水位表矛盾。
1、逐日平均水位資料的格式
逐日平均水位表包含41行數據,第1、2行為基礎信息數據,第3~33行為每日日均水位數據,第34~38行為各月水位特征值統(tǒng)計信息,第39行為年水位特征值統(tǒng)計信息,第40行為年保證率水位統(tǒng)計,第41行為當年對水位有明顯影響的特殊水情情況的說明。
2、基礎信息數據的審查
第1行分別為站次、河名、站名,第2行分別為基面高差改正數、絕對基面名稱,兩行數據信息均應與水位水文站一覽表對應的信息完全一致。
3、日均水位數據的審查
第3~33行均為12列數據,從左至右依次代表1~12月,每列對應的3~33行數據為當月的1~31日的日均水位,當年日歷天不存在的日期應空白。每日的日均水位應采用面積包圍法進行計算,出現特殊水情(河干、連底凍)時,要進行特殊情況處理,如河干(連底凍)出現在某日6時,若為自記記錄資料,則可以根據水位過程線找出河干出現時刻,出現時刻的上一天仍正常計算日平均水位,當天則為部分河干(部分連底凍);若為人工觀測資料,則要根據水流變化情況,推測河干出現的時刻,出現時刻的上一天仍正常計算日平均水位,當天則為部分河干(部分連底凍)。
第3行為每月1日日均水位,無論何種情況,均不能省略表示。
第4~33行為每月2~31日日均水位,全天有水時,若后一日整米數與前一日相同,后一日應承前省略整米數,否則不能省略整米數;前后日水情相同,為河干、部分河干時,后一日應承前省略,用“〞”代替。
水情的變化過渡應合理,由于水流的變化是一個連續(xù)過程,因而從全天有水到河干,中間應有一天的日均水位為部分河干來進行過渡,從河干到全天有水同樣應有一天的日均水位為部分河干過渡。譬如,1月20日全天有水,1月21日不能為河干,而應為部分河干,1月22日為河干;同理,1月19日不能為河干,而應為部分河干,1月18日為河干,才是合理的水情變化過程。河道出現連底凍時,與河干情況類似,不再單獨說明。
4、各月水位特征值的統(tǒng)計原則
第34~38行均為12列數據,從左至右依次對應于1~12月,第34~38行依次為月平均水位、月最高水位(瞬時值)、月最高水位出現日期、月最低水位(瞬時值)、月最低水位出現日期。
月平均水位、月最高(低)水位、月最高(低)水位出現日期的計算或挑選,分以下幾種情況:月最高(低)值挑選規(guī)則,從月瞬時值(含插補值)或水位過程線挑選,0時水位參與挑選;月最高(低)值出現日期挑選規(guī)則,相同數值時,挑選最先出現的日期;發(fā)生在0時,挑選為后一天的日期;發(fā)生在某月1日0時的,參加前后月挑選,選為上月的填上月最后日期,選為下月的填下月1日日期。
全月均為全天有水時,月平均水位采用當月每日數值總數除以天數計算;月最高(低)水位從本月觀測的水位(插補水位視同觀測水位)中挑選最高(低)水位,出現日期則挑選最高(低)水位的相應日期。
全月河干時,月平均值為河干,最高(低)水位為河干,出現日期均為“1”日。全月連底凍與此類似。
一月內部分時間河干,其余時間有水時,月平均值應為部分河干,最高水位及日期應在有水的時段及觀測的水位中挑選,最低水位及日期則為河干及本月內的河干首次出現的日期。以下兩種情況均與此情況類似:一月內部分時間連底凍,其余時間有水時;一月內部分時間兼有河干、連底凍,其余時間有水時。
一月內部分時間連底凍,其余時間河干時,月平均水位認定為河干,最高水位及日期則應為連底凍及本月內的首次出現日期,最低水位及日期則為河干及本月內的河干首次出現的日期。
5、年統(tǒng)計值、保證率水位的挑選和附注內容要求
第39行為年統(tǒng)計數據,從左至右依次為年最高水位、年最高水位出現日期、年最低水位、年最低水位出現日期、年平均水位。
年最高水位應從各月最高水位中挑選,日期則填相應的月日;年最低水位應從各月最低水位中挑選,日期填相應的月日;年平均水位,全年有水,則用全年日均數值總數除以天數計算,部分時間有河干、連底凍時則應為部分河干或部分連底凍,全年河干(連底凍)時,則應為河干(連底凍)。
若某站由于某種原因,年內有部分時段無資料記錄時,月、年均值、最高(低)水位及最高(低)水位出現日期的統(tǒng)計,情況較為復雜,需要視具體情況來確定統(tǒng)計方法。
第40行為各種保證率水位統(tǒng)計,保證率水位是指一年中有多少天的日均水位等于高于某一水位,此水位稱為相應的保證率水位,統(tǒng)計最高、第15天、第30天、第90天、第180天、第270天、最低對應的保證率水位,譬如,第15天的保證率水位即為當年各日日均水位從高到低排序后,排在第15位的水位數值。
第41行為附注內容,用以說明特殊水情,如河道施工、上下游開關閘等對水位有顯著影響的情況。
6、與相關表項的對照審查
6.1 各類要素摘錄表項的對照審查。各摘錄表的摘錄時段包含某日的0時至24時的情況,各摘錄表中當天的摘錄時段對應的水位,用面積包圍法計算出的日均水位應與逐日平均水位表一致,二者不能矛盾。各摘錄表如果包含某月全部時段,摘錄表內當月的最高最低水位數據及日期應與與逐日平均水位表一致,二者不能矛盾。
參考文獻:
[1]林傳真,周忠遠.水文測驗與查勘[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87.
[2]朱曉原,張留柱,姚永熙.水文測驗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文資料整編規(guī)范[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