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對堤防工程地質勘察常見問題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工程地質勘察水平,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加強對堤防工程地質勘察常見問題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筆者對堤防工程地質勘察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yè)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堤防工程;地質勘查;常見問題
引言
在堤防工程中,地質勘探的主要任務是查明堤防工程區(qū)域和已建堤防的堤身、堤基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為堤防工程設計、施工及加固提供科學且完整的地質資料,足見地質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在這里,主要研究對象是新建堤防工程。我國堤防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經過多年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工作體系,但是一直存在一些常見問題需要改善,尤其是勘探布置、勘探深度、取樣和試驗等問題,必須加強研究與改進,逐步消除問題。本文對當前新疆地區(qū)的堤防工程地質勘察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勘察與設計不能脫節(jié)
地質勘察是為設計服務的,地質資料是設計的最基礎資料,脫離工程地質條件做設計,就好比空中樓閣,根基不穩(wěn),經不起實際的檢驗。但在實際勘察中,有時設計與地質并沒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是各自為政,互相不溝通,設計處理方案不能與勘察揭露的地質條件相吻合。比如設計處理的堤段堤基要防滲,而工程地質條件卻是好或比較好(A、B類),工程地質條件較差或差(C、D類)的堤段卻沒有進行堤基防滲處理設計;又如在實際中,有些堤段的堤基防滲設計時,根據(jù)現(xiàn)場注水試驗等成果,地質提出要處理的堤段設計卻沒有做堤身防滲設計;還有就是地質人員提出的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設計人員不采納或部分采納,諸如此類,這就是地質勘察與設計的脫節(jié),造成設計依據(jù)不充分,這往往是每次審查與評審時反復出現(xiàn)的問題。作為堤防加固工程地質勘察,首先要掌握設計意圖,了解設計目的和要求,其次要加強溝通。對于有出入的地方早發(fā)現(xiàn)、早協(xié)商,地質勘察情況要及時向設計反饋。唯有這樣,整個工程資料的完整性、統(tǒng)一性、合理性才能得到堤高。
二、堤防工程地質勘察工藝流程
對擬建堤防工程而言,地質勘察是工程施工設計的基礎性工作,貫穿于堤防工程設計與施工的全過程,有固定的工藝流程。根據(jù)《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程》規(guī)定,一般流程為:進行勘察工作前期準備一測量放點一工程地質測繪一勘探取樣一原位測試一室內巖土試驗一編制報告一成果加工一資料整理與歸檔。其中任何一個流程操作發(fā)生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最終勘察結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整個勘察流程中,易發(fā)生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有測量放點、工程地質測繪、勘探取樣、測試與實驗,具體勘察時常見問題有勘探布置、勘探深度、水文地質試驗和地下水監(jiān)測等。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勘察工作并沒有做到有的放矢,如涵管接長時,有些也按重建建筑物來考慮,無形中就造成勘察工作量的浪費;又如堤岸護坡或護腳段,有時有些技術人員在布置橫剖面時堤外也布置1~2孔,沒有針對性;另外有些堤段存在一些透鏡體,需加密鉆孔進行控制,尤其是一些不良地層,在實際工作中卻被忽略了,這都是勘察工作量沒有針對性的表現(xiàn)。
三、堤防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常見問題
(一)勘探布置
勘探布置是進行堤防工程地質勘察的基礎,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盡可能多的地質材料,這就要求設計勘察布置時,要熟悉新建堤防工程區(qū)域內已經取得的地質材料,合理布置勘探坑孔,將每一個勘探工程都布置在關鍵地點。然而實際工作中,大多數(shù)地質勘察單位并未對堤防工程區(qū)域已有的地質資料進行完整的收集、整理,馬馬虎虎的實施勘探布置工作,未嚴格按照工藝流程操作,很少進行測繪工作,從而不能很好的從全局把握新建堤防工程區(qū)域內的地質情況。對此,要求勘察工作嚴格執(zhí)行《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程》,應在工程地質測繪基礎上進行勘探布置工作,掌握一定地下地質情況后再有目的的實施勘探工作。所以,必須整理收集與堤防工程區(qū)域相關的地質資料,提前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測繪、踏勘,盡可能全面了解該區(qū)域內的古河床、漫灘、深潭等情況,以及地層巖性、含水層分布和厚度等地質條件,對已有堤防的堤身、堤基等有個較全面的定性認識,只有掌握了這些資料才能對地下地質問題進行正確預判,然后針對問題設計勘探方案,展開勘探工作。在勘探布置實際操作中,勘探網、勘探線的布設,要以堤防工程設計要求和施工地址實際地形地貌為依據(jù),對樁基、箱基、拱壩進行合理的勘探點布置。現(xiàn)有的勘探手段有鉆探、坑探、槽探和取樣以及室內試驗,在基本了解地下地質條件后,可通過鉆探、坑探等方式進一步詳細了解特殊地段的地質狀況。要先沿線布置,再根堤防工程等級確定勘探孔距,要尤為重視橫斷面勘探。結合多年實踐經驗考慮,勘探點布置在堤角、堤頂為宜,當然,特殊場地可做適當調整。
(二)勘探深度
總的來看,勘探孔深度應根據(jù)堤防工程等級、地下地質情況勘察及所評價的地質問題來綜合考慮。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發(fā)現(xiàn)在堤身沒有強透水層情況下,符合堤防工程勘探要求的孔深應該是堤身高度的1.5~2倍,在有強透水層和軟弱土層情況下,要適當增加勘探孔深度,以滿足滲流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若堤防工程屬4、5級,由于此級別堤防工程大多處于丘陵地區(qū),堤高較低,透水層相對較淺,加之暴雨過后易引發(fā)洪水,所以發(fā)生潰堤事故的機率較高,為此就要加強對勘探孔深度的控制,不可以隨意減少深度,確保一次性勘察成功。此外,實際勘探鉆孔中,鉆孔的數(shù)量一般為堤外1~2孔,堤內2~3孔,孔距適宜在20m~100m,地質條件相對簡單的場地,也可考慮適當減少勘探孔。遇到涵閘建筑物時,孔深應深人到閘底板以下,為閘底板寬度1~1.5倍;岸堤勘探孔的深度應深人河床以下的5m~10m;地形地貌復雜地區(qū)的勘探孔深度,應深人到強風化巖石頂部。
(三)取樣與實驗
地質勘探取樣是堤防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包括巖土樣和水樣。在勘探孔達到要求的預定深度后,從鉆孔中取樣,研究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并進行地下水檢測。土樣采取方式有兩種,采用雙管鉆進時,要將回次進尺控制在1.5m~2.0m;采用螺紋鉆進時,要將回次進尺控制0.4m~0.6m,同時鉆進中要記錄鉆進速度、塌孔、涌砂、縮徑、水量變化、穩(wěn)定水位、含水層頂板位置等。為了采集到原狀狀土樣、擾動砂礫料,必須快速的連續(xù)壓人。而且,在進行擾動砂礫料取樣時,要對該層取土的全料拌勻處理,之后再取樣,并及時封存。完成取樣工作后,則再試驗工作。這一工作是堤防工程地質勘察的重要內容,也是關乎勘察結果精確與否,能否應用工程施工設計的關鍵。從堤防工程勘察工藝流程看,試驗分為現(xiàn)場原位試驗和室內土工試驗。現(xiàn)場原位試驗涉及動力觸探、靜力觸探、標準貫入試驗等內容;室內土工試驗,主要是對巖土的顆粒、比重、含水量、滲透等進行分析,了解地下巖土的基本情況。此外,為了實時監(jiān)測地下水,在布置勘探孔時就要專門鉆探用于取水樣和監(jiān)測地下水的鉆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質勘察是堤防工程施工設計的基礎,是堤防工程設計的科學依據(jù)。為保證地質勘察工作質量,必須合理進行勘探布置工作,科學布設勘探線、勘探網,嚴格控制勘探孔深度,做好地質取樣與試驗工作,實時監(jiān)測地下水變化情況,既要用少的工程量取得需要的地質資料,也要保證勘察工作成果可靠、精確,這樣才能將勘察得到的數(shù)據(jù)用于工程設計,使堤防工程施工順利、有序的開展。
參考文獻:
[1]趙勝,文祥.我國水利堤防工程中地質勘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田.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9).
[2]金海元.堤防工程中地質勘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田.技術與市場,2012(11).
[3]劉宇利,張偉龍.我國水利堤防工程中地質勘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田.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