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小學生操作探究為主的學科。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要讓科學探究突顯兒童適宜性,這樣,才能讓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更高效。
關(guān)鍵詞:小學科學;探究學習;兒童適宜性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小學生操作探究為主的學科。實施新課程以來,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科學探究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但是,長期以來,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引導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時,往往沒有從兒童的立場出發(fā),從而導致了小學生科學探究的失效。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科學探究突顯兒童適宜性,這樣,才能讓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更高效。
基于兒童興趣,切中探究主題
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科學探究,導課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導課是整個課堂教學的起點,有效的導課要基于兒童的興趣特點,要求新穎,能吸引學生目光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智慧,同時還要切中本堂課的教學主題。
例如,《導體與絕緣體》,筆者先用多媒體展示點亮小燈泡的電路,讓學生說說小燈泡為什么會亮?再用剪刀剪斷電路?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怎樣讓燈泡再亮起來?學生說把它接回去。教師故意在投影上展示導線的塑料與塑料相連接,問燈泡為什么不亮?學生說明自己的理由。引導學生得出塑料不容易讓電流通過,同時引出絕緣體的概念。接著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學生說里面的銅絲與銅絲相連接,這樣燈泡會亮。當導線中的銅絲相連接的時候,燈泡亮了。教師借機問學生,燈泡為什么又亮了?學生說明自己的理由,引導學生得出銅絲容易讓電流通過,同時引出導體的概念。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引出課題。
這樣的導課,教師理解教材的需要,始終以問題為指向,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了整堂課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既吸引住了學生,又啟發(fā)了學生的智慧,又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把課引入了新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遵循兒童認知,緊扣探究重點
在引導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時,探究材料的選擇十分重要,因為探究材料是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上進行探究學習的載體。對于探究材料我們不能夠“照搬”,而應該遵循兒童認知進行優(yōu)選,這樣,才能讓探究材料緊扣探究重點,從而讓小學生的科學探究更高效。
例如,《導體與絕緣體》這課,為了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活動材料的空間,以便學生參與探究活動,更直觀的認識這些材料,教科書上建議對20種物體進行檢測。在第一次上此課時,筆者按照書本的意圖,準備了日常生活中就能夠找到的21種材料,為了準備這些材料筆者整整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開始上課了,學生按要求進行預測,進行檢測。然而在檢測過程中,部分學生面對這些實驗材料,興趣十分低迷,很多學生只是敷衍了事,并沒有真正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在最后的匯報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預測效果跟檢測的效果一樣的小組很多。上完這堂課后,筆者不斷再反思,為什么會出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是老師的準備不夠充分嗎?但是已花了半天的時間,精心準備材料了。后來再想想,問題還是出在材料這里。這些材料都是老師提供給學生的,我們的新課程,是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但是老師給學生準備了所有表演的道具,何來學生的自主性呢?同時,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對老師所準備的很多材料已經(jīng)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
在第二次教學中,筆者有針對性地準備了10種材料,這些材料都是我們在生活中接觸較多的,如蠟燭、氣球、鉛筆盒、玻璃等,舍去了塑料尺、紙等11種物品,其他材料由學生自己選擇準備。學生檢測完老師準備的物品之后,可以檢測自己準備的材料,并對檢測結(jié)果進行記錄。在這堂課中,學生展現(xiàn)出了空前高漲的積極性,即使老師多次提示,檢測時間到了,請認真填寫好實驗整理記錄單,還有的學生還在繼續(xù)檢測。在匯報的過程中,也能提出質(zhì)疑,如鉛筆盒明明是鐵做的,但是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卻不亮等。
張揚兒童個性,體現(xiàn)探究過程
小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記錄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小學生在記錄自己探究過程時就是一個展示自己科學思維的過程。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要借助探究記錄來張揚小學生探究學習的個性,從而在這個過程有效地體現(xiàn)他們探究學習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導體與絕緣體》這一課的過程中,筆者參照作業(yè)本給學生設(shè)計探究記錄單,目的是讓學生檢測完老師提供的10種材料之后,檢測自己準備的其他材料,并進行記錄。最后對所記錄的內(nèi)容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并認真觀察總結(jié)規(guī)律,從而形成科學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記錄單要求學生先填寫好老師提供的10種材料的檢測記錄,并嘗試著概括哪些材料可能是導體,哪些材料可能是絕緣體。再讓學生檢測自己帶來的物品,并填寫記錄表。說一說哪些材料的猜測與檢測結(jié)果不同,大家再一起來找找原因。這份記錄單能夠有效地體現(xiàn)小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
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不應該拘泥于教材,根據(jù)需要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增加學生學習的選擇性,以學定教,要讓科學探究突顯兒童適宜性,這樣,才能讓小學生的科學探究更高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墩頭鎮(zhèn)仇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