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健康葉爾羌高原鰍為試驗材料,在不同pH條件下,分別測定葉爾羌高原鰍肝胰臟、前腸、中腸、后腸中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變化以及在不同消化部位中這些消化酶的活性大小變化規(guī)律。實驗結(jié)果表明,隨pH值的升高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變化均表現(xiàn)為先增加后降低。肝胰臟、前腸、中腸和后腸蛋白酶的最適pH分別為8.0、7.0、7.0、8.0。肝胰臟淀粉酶的最適pH在7.0左右,而前腸、中腸和后腸淀粉酶的最適pH均在6.0左右。
【關(guān)鍵詞】葉爾羌高原鰍;主要消化酶活性;不同pH值
前言
在塔里木河水系鰍科魚類中,葉爾羌高原鰍是一個特有種,是偏肉食底層魚類,它個體較大、生長較快,且有很高的蛋白質(zhì)含量以及種類豐富的氨基酸。設(shè)立不同pH梯度,研究pH對葉爾羌高原鰍消化道主要酶活性的影響,確定消化道不同部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最適pH值,以期為了解葉爾羌高原鰍消化生理特點、人工馴化以及合理的配合飼料、開發(fā)添加劑等提供一些參考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用魚 實驗所用葉爾羌高原鰍是從十團五連渠道捕撈。魚體健康無傷,平均體長為13.5cm,平均體重為39.242g,魚體捕回后空腹24h進行測定。
1.2 方法
1.2.1 酶粗提液制備 將空腹24小時的葉爾羌高原鰍剪頭部,致其死亡,接著對其體長、體重等進行測量,然后把它放在冰盤上進行解剖。通過將葉爾羌高原鰍的腸道、肝胰臟分離,并將內(nèi)含物剔除,把葉爾羌高原鰍的腸道分成前腸(腸道第一扭節(jié)之前部分)、中腸(第一、二扭節(jié)之間部分)和后腸(第二扭節(jié)后)。剪開腸道,用去離子水沖洗腸道內(nèi)壁。用濾紙吸干多余水分,以20尾魚(體長及體重接近)的同一部位合并為一個樣本,置于-20℃超低溫冰柜中保存。
用剪子將各腸道組織及肝胰臟組織剪碎,適量稱取之后加入去離子水(10倍重量),冰水浴,4℃,12000r/min,用1.5ml離心管離心10min,最終得到的上清液就是酶粗提液。依據(jù)肝胰臟、前腸、中腸、后腸分別編號所得酶液,接著儲存到4℃冰箱里,于24h內(nèi)完成測定。
1.2.2 pH梯度設(shè)定 在pH3.0~10.0的范圍將pH梯度差設(shè)為1.0,并設(shè)立出8個梯度。通過磷酸氫二鈉-檸檬酸緩沖液來配制pH3.0~8.0的范圍,并用甘氨酸-氫氧化鈉緩沖液調(diào)節(jié)pH9.0~10.0pH。
1.2.3 酶活性測定方法
1.2.3.1 蛋白酶活性測定——福林酚試劑法
樣品測定:設(shè)對照組和測定組,在對照組中加入1ml去離子水,在測定組中加入1ml酶液,在37℃恒溫水浴預(yù)熱3~5min,分別加入不同pH值的緩沖液配制的0.5%酪蛋白2ml,在37℃水浴準確反應(yīng)15min,將3ml10%三氯乙酸分別加入來終止反應(yīng),緊接著選擇一般的離心機進行10min離心,取1ml上清液,分別加入0.55 mol/L碳酸鈉5ml,再加入1ml福林酚試劑,迅速混勻,在37℃水浴顯色15min,冷卻,用723型分光光度計于680nm波長比色,以對照組校零,讀取測定組吸光值。
1.2.3.2 淀粉酶活性測定——DNS法
樣品測定:取50ml刻度比色管,標明為對照組,測定組。分別加入1%淀粉溶液2ml,放入恒溫水浴鍋中,在37℃水浴預(yù)熱5min,分別加入不同pH值緩沖液1ml,在測定組中加入1ml酶液,搖勻,對照組中不加酶液,5min后加向各比色管中加入0.4mol/L氫氧化鈉4ml終止反應(yīng),取反應(yīng)后溶液2ml,分別將2mlDNS試劑加入其中并混勻,接著放入沸水中煮5min,要求計時準確,然后取出,用流水冷卻,再加蒸餾水定容到25ml,即刻混勻。用723型分光光度計于540nm波長測吸光值。以蒸餾水校正光密度0點,讀取對照和測定組光密度讀數(shù)。
測定時,每個樣品平行測定3次,結(jié)果取平均值。
1.3 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分析該實驗數(shù)據(jù)時采用的是SPSS統(tǒng)計軟件,且選擇F檢驗事實差異顯著性的對比,顯著水平P=0.05。
2、結(jié)果與分析
在三種消化酶最適的pH下,對葉爾羌高原鰍肝胰臟、前腸、中腸、后腸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進行比較。結(jié)果表明,前腸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是中腸、肝胰臟和后腸;肝胰臟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為中腸、前腸和后場。
3、討論
pH值對魚類生理活動有各種各樣的影響,而pH的大小是重要的魚類消化酶活性制約因素之一,不僅會酸堿性消化魚類所攝入的食物,還能使消化酶獲得最合適的pH值。盡管研究pH對魚類消化酶活性的離體和魚類體內(nèi)真實的消化酶pH存在一定的偏差,但相關(guān)性依舊是存在的,可為我們了解葉爾羌高原鰍消化生理特點、人工馴化和合理投食、配合飼料及添加劑的開發(fā)等方面提供依據(jù)。
4、結(jié)論
通過實驗可以知道,葉爾羌高原鰍的消化道主要酶最合適的pH通常是在6.0~8.0范圍以內(nèi),接近中性,所以在飼喂葉爾羌高原鰍時應(yīng)對飼料的pH進行適當?shù)恼{(diào)節(jié),這樣做有利于葉爾羌高原鰍對食物的攝取和提高食物的利用率,從而促進葉爾羌高原鰍的生長發(fā)育。葉爾羌高原鰍是一種雜食性的魚類,偏肉食性,為其制備飼料的過程中應(yīng)適當多添加一些優(yōu)質(zhì)的蛋白質(zhì),以促使葉爾羌高原鰍的生長速度有所提高。除此以外,魚類淀粉酶的活性比禽、豬等陸生動物要低很多,可適當在飼料里添加一些外源性的淀粉酶,從而提高淀粉的利用率,有效減少葉爾羌高原鰍排泄有機物的量。
參考文獻:
[1]朱松泉.中國條鰍志[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9.
[2]倪壽文.草魚,鯉,鰱,鳙和淀粉酶比較研究[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1992,7(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