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變革,我國教育的進一步改革和普及、與國際接軌的進程給學生的管理者和校方帶來了一定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提升師生素質,培養(yǎng)師生間的默契,進而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心中銘記明德,篤學,勵志,求真,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團隊,師生緊密結合彼此信任依存,以達到預期目的。
【關鍵詞】自主管理;策劃善后;責任實名;分工合作
1 自我認知管理
1.1 自我管理
真正的教育是指實現(xiàn)自我教育,通過自我認知進行自主化教育在自我認知的環(huán)節(jié)中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成為當前社會所需的人才,各活動的開展和施行進行自主化管理,促進學生對活動的關注程度及培養(yǎng)個人能力,并增進學生間彼此的協(xié)同合作。
學生活動是培養(yǎng)能力的絕佳途徑,也是學生能力展示的平臺,在此學生既能得到展示的機會又能鍛煉能力,相應的活動規(guī)則的制定是活動成敗判定的決定性因素,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事先預定好規(guī)則,同時人人彼此督促提醒,按章程辦事才能事半功倍。
1.2 以學生為本,合理策劃
首先,可以考慮人人提出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規(guī)定,讓參與者自行監(jiān)督,嚴于律己才能恪盡職守,提出自己的想法能夠有效的規(guī)避活動的問題,同時更貼近與自身,參與者更了解活動也更利于控制問題,提高操作施行的可行性、針對性。
其次在參與者中投票選出管理者,并對其分配具體任務,明確管理者的具體工作事項,如崗位名稱,工作的責任、目的、要求、權限等,強化學生的自主權利進而強化學生的自我約束意識,在指導教師的指引下依章程進行施行,監(jiān)督,以使活動完成更加順利,性價比也更高效。當活動責任被細化至個人名下時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管理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意識。
而且對于學生活動承辦人和主辦方應明確活動的具體要求和目的,完成細致的策劃書,既要通知校方進行審批同時也應告知同學,當活動的細節(jié)相對完善的時候參與人數(shù)自然會增多,學生也會更了解信任活動的主旨便于管理和活動的順利進行。根據(jù)不同的活動申請對應的場地和經(jīng)費,以及邀請對應的同學參加,有利于活動的開展,并能增高認可度。計劃不但要詳實更應做到量化,便于統(tǒng)計和操作。同時應考慮可行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或者損失。盡可能的邀請活動相關專家進行指導或參與活動,可在指導中學習更多學生本不了解的專業(yè)知識。
2 事先明確計劃
2.1 合理安排流程
繼而在活動開展中應控制好時間,事先進行必要合理的彩排演練,保證每個預定的節(jié)目能按預期順利的發(fā)展進行,明確活動的開始及結束時間,有時間觀念的活動才更有說服力,學生也更愿意參與,有效的時限不但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同時可以提高參與者的執(zhí)行力和行動力,明確的時間觀念更能得到學生的信任,也會給學生起到守時的榜樣作用。
2.2 關注學生愛好
相應的,校方應在展開活動前多方了解學生興趣愛好,開展受到普遍歡迎的活動,并在活動中增加更多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讓活動更加親民,同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學生主觀能動性強相對的也更加便于管理。 同時,加大對活動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活動詳情,對活動產(chǎn)生興趣的人越多,活動也就越受歡迎,對主觀樂意參與活動的人來說自然也更希望活動成功舉辦,自然也會幫助承辦方完成活動。
2.3 明確獎懲制度
另外,應給活動的主辦方相應的獎懲制度,讓好活動受歡迎的活動更穩(wěn)定、有效的舉辦并流傳下來,而一些無意義的活動,或者只是為了純娛樂的活動相應的減少并控制數(shù)量,讓學生們覺得在活動中確實有所收獲,而并非單純的消磨時間,同時應給予參與人相應的福利,讓付出的同學的內心覺得付出是有所回報的,無論大小至少證明他人很在意自己,并對自己給予了相應的肯定。
3 委派專門部門負責具體事項
3.1 了解受眾感受
每次活動應有專門的部門負責統(tǒng)計、調查,了解活動的開展、進行情況,并關注活動后學生的反應,趨利避害,了解學生的喜好,并尋找每次活動的優(yōu)缺點,持續(xù)關注每次活動的后續(xù)發(fā)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開展受歡迎的活動,并及時更新每次活動的宣傳海報等,對于并不是十分受歡迎的活動應及時加以整改,并且調查原因,尋求問題的根本,爭取達到大眾滿意的程度,或者及時更換新興活動,取代原有弊端重新博得學生青睞。
3.2 學以致用
院系內應大力發(fā)展與本專業(yè)有關的活動進行學習,在活動中中有所學習,能力有所提高,讓學生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將自己所學的東西有所施展、檢驗,鍛煉自身能力,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自身價值,在失敗中磨練意志,在成功中分享喜悅,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別人對自己的認同感。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到自己融入到了環(huán)境中,并為活動出了一份力。
3.3 明確分工
學校可以將活動的舉辦的權利分散到各個社團或學生組織中,在此期間校方僅作指導和引領,但是并不干涉學生組織進行組織的活動,增加活動的自由度,同時讓學生的想象力和責任心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不但要舉辦好自己的社團活動,又要與同系院的其他社團進行合作,聯(lián)系場地、時間、人數(shù)等多方面的考慮,有人組織有人善后有人構思策劃,各個學生組織間分權制衡,讓學生在競爭中尋求突破,在壓力中尋求動力。這樣既可開展基層活動,又能增進學生間的配合與默契,溝通合作互相協(xié)調,百家爭鳴,求同存異。
3.4 順應學生主觀意愿
增加的科普類活動的開設次數(shù),推薦同學參與與自身愛好或特長相關的知識類活動,培養(yǎng)一專多能型人才,不但術業(yè)有專攻,更能文武雙全,全方位發(fā)展。根據(jù)具體的學生愛好進行推薦,但不強求學生參與活動,增進學生對各方面知識的興趣愛好,但不施加壓力,活動參與完全憑借學生的主觀意愿,不強求脅迫。
4 積極配合管理,分享必要經(jīng)驗
管理者與參與者互相配合:活動參與者也應遵守活動的相關條例規(guī)定,嚴于律己,保證活動的秩序,并積極響應承辦方的號召,主動的配合活動進行,禁止惡意干涉組織活動的順利進行,或是為了個人利益影響干擾活動負責人的安排的活動流程,按照章程和活動策劃細則,依照要求活躍但安分的參與活動,為活動出謀劃策,提供正能量。
5 總結
每次活動結束后,承辦方應進行相應的總結,并將活動開展所取得的收獲進行總結,并記錄在案,活動的承辦方之間應有相應的溝通與協(xié)調機制,彼此互相分享成功的活動案例,并以之為鑒模仿學習成功案例的方式,超越并突破原有的活動,舉辦更多受到普遍歡迎的活動。在校方與學生間進行協(xié)調,盡可能多的舉辦既能達到校方的規(guī)定要求,又能盡可能的符合學生興趣的活動。
作者單位
大慶技師學院 黑龍江省大慶市 16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