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政治投資,還是要透過表象見實質(zhì)。
張儉,歷遼國圣宗興宗兩朝,官居宰相,權(quán)傾朝野。按理錦衣玉食不在話下,但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一件破袍子一穿就是30年。
在苦寒之地的遼國,預備幾件皮袍御寒過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蛇@個張儉就只有一件褪色無毛的舊袍子,官員們紛紛為之側(cè)目,認為他不過是在故作儉樸,想要籍此博取清廉之名。
遼圣宗耶律隆緒也有些不相信。他想:宰相乃百官之首,俸祿銀子應(yīng)該夠花,怎么連件袍子都舍不得添置呢?沽名釣譽也不是沒有可能。于是,遼圣宗決定耍個心眼,驗證一下這件事情的真假。
這天,耶律隆緒特意招張儉入宮交談,趁張儉全神貫注的時候,小太監(jiān)按照皇帝的旨意,偷偷用香火在張儉的袍子后面燙了一個小洞,留了個記號。張儉并沒有察覺,跟皇帝談完事情就回去了。
轉(zhuǎn)眼,第二年的冬天來了。張儉依舊穿著那件舊袍子入朝議事?;实鄄粍勇暽亓镞_到張儉身后,發(fā)現(xiàn)了那個偷偷燙的小洞,這才相信張儉確實只有這么一件舊袍子。他問張儉:“卿家為國操勞,怎么連件袍子都舍不得添置?”張儉很坦然,回答說:“身為宰相,更應(yīng)該帶頭厲行節(jié)儉,有件袍子就可以遮風避寒了,做那么多穿不了就是浪費?!边|圣宗深為感動,當眾說明了事情的原委,號召眾臣向張儉學習,舉國興起了勤儉之風,國力大增。
無獨有偶,大清朝也出了個克勤克儉的人。但這個人不是宰相,而是天下至尊的皇帝。道光皇帝接班之后,大興勤儉之風,最有名的就是在龍袍上打補丁。據(jù)說他的褲子膝蓋處磨破了,內(nèi)務(wù)府要給他換新的,他卻吩咐打上補丁繼續(xù)穿。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瞧見皇帝的那塊補丁,暗自打開了小九九。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善于揣度上意的大臣們,看到皇帝都打補丁了,咱再這樣光鮮亮麗就是不開眼了,于是紛紛效仿?;丶抑蠓愿姥诀咂蛬D趕緊打補丁,不管破沒破,盡管補就是了。更有眼力見兒的大臣,不僅想到了打補丁,還想到了舊衣服,便吩咐人趕緊到市集街肆去買,不要新的就要舊的,越舊越好,最好是打了補丁的。一時間,北京城物以舊貴,補丁風靡,甚至超過了新衣服的價錢。
待到上朝議事,一干臣子穿著補丁摞補丁的朝服覲見皇上,堂上補丁堂下還是補丁,猶如進了花子窩。成了“丐幫幫主”的道光皇帝,瞅一眼下面的大小花子龍顏大悅,統(tǒng)統(tǒng)嘉勉,贊曰:“這勤儉之風日隆,一定會讓朕治理下的大清更加強盛的?!?/p>
文武百官見道光如此好糊弄,陽奉陰違的膽子更大了,表面上儉樸清廉,背地里窮奢極欲,國力日漸衰弱。勤儉并沒有給清朝帶來繁榮,反而沒落成了任列強欺辱的東亞病夫。
天下之事,成于勤儉敗于奢。無論是張儉的破袍,還是道光的補丁,這些儉樸的做法都值得提倡。遼圣宗不看表象,明察秋毫,樹立了張儉這個真正儉樸的樣板,成為千古美談。而道光皇帝卻陶醉于表面現(xiàn)象,被投其所好的伎倆蒙蔽而不自知,最后淪為誤國害民的笑柄。
如此大相徑庭的結(jié)局說明一個道理:被表象迷惑只會導致判斷錯誤,輕則良莠不分,重則貽害無窮。只有拂去表象看本質(zhì),讓投機取巧者無處遁形,勤儉之風才能真正成為富民強國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