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奪東海龍王“如意金箍棒”,又大鬧閻羅殿,私改生死簿,使玉帝大為震驚。玉帝便依太白金星之言,降了一道招安圣旨,封他為“弼馬溫”,希望以此來約束美猴王。那么,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弼馬溫”這個官職呢?
明代設御馬監(jiān),始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執(zhí)事者全由太監(jiān)擔任。這些掌御馬監(jiān)事的太監(jiān),官職為正四品,從四品或正五品,并非不入流。但他們?nèi)麸曫B(yǎng)不力,致馬死亡,便要受罰治罪,與《西游記》中天上御馬監(jiān)眾監(jiān)官所說“如稍有些尫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的情景相同。不過,“弼馬溫”這個官職卻是從來沒有過的。
據(jù)一些玄怪筆記記載,東晉大將趙國的馬快死了,有人用一只猿猴樣的動物救活了這匹馬,所以后人便常在馬廄中放一只猴子,認為這可以使馬不得瘟疫。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也有這種看法,北魏人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說“常系稱猴于馬坊,令馬不畏避惡,息百病也”。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有“馬廄畜母猴避馬瘟疫”之說。
明代更有人明確記敘,母猴每月來的月經(jīng),流到馬的草料上,馬吃了,就可以避馬瘟!
“弼馬溫”與“避馬瘟”同音,所以,玉帝天宮里便設了個“弼馬溫”的官兒,專等孫悟空來補缺。這當然是對美猴王的極大戲弄和羞辱。
孫悟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也對此表現(xiàn)了極大的憤怒,這也成了他心頭的一塊傷疤。參加取經(jīng)后,他最惱的還是別人叫他“弼馬溫”。如果哪個妖精不知趣地揭了這個底,他便會以加倍的仇恨去對付他們。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