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沙特兩國隔波斯灣相望,陸地并不接壤,要想開仗,只能從海、空戰(zhàn)打起。
迄今為止,這兩個冤家對頭雖然經(jīng)?;ハ啻岛拥裳郏嬲娙藢娙说摹盁釕?zhàn)”卻只發(fā)生過一次。
那還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事。1980年,薩達姆·侯賽因統(tǒng)治下的伊拉克利用伊朗剛剛發(fā)生伊斯蘭革命、軍隊因遭清洗戰(zhàn)斗力下滑之際,發(fā)動了旨在奪取兩伊爭議領(lǐng)土、后來持續(xù)8年之久的兩伊戰(zhàn)爭。伊拉克是主動進攻一方,伊朗軍隊又被“霍梅尼革命”弄得大傷元氣,因此最初前者占了很多便宜。但伊朗畢竟是大國,漸漸穩(wěn)住陣腳、恢復元氣,到了1984年初,雙方在邊境線一帶形成拉鋸。
見勢頭不好,伊拉克率先祭起了“茅招”——空襲波斯灣里為對方運油的各中立國油輪,伊朗見樣學樣,也照方抓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兩伊襲船戰(zhàn)”。
由于“導彈不長眼”,兩國空軍素質(zhì)又都不怎么樣,襲船戰(zhàn)打得烏龍滿天飛,沙特籍油船居然被雙方的導彈都打中過。不過當時沙特是支持同屬阿拉伯人和遜尼派的薩達姆、惟恐“非我族類”的霍梅尼伊朗趁亂跑過來“輸出革命”的,因此對伊拉克的“誤傷”只作看不見,卻對伊朗的“蓄意炸船”反應激烈,表示要給“入侵者”一點顏色瞧瞧。
巴列維國王時代的伊朗空軍是波斯灣上空的一支勁旅,但“霍梅尼清洗”讓這支昔日勁旅大傷元氣,如果說被“霍梅尼革命”修理得死去活來的伊朗空軍飛行員素質(zhì)不能恭維,那么養(yǎng)尊處優(yōu)且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沙特空軍飛行員就更“業(yè)余”。
然而沙特也有自己的“戰(zhàn)斗力倍增器”——美國。為了穩(wěn)住沙特這個“油霸”,美國人不僅慷慨提供100%的后勤支持,還特意讓駐海灣的美國空軍第六加油機中隊KC-10和KC-135空中加油機提供支援,這樣一來,沙特空軍的“鷹”就可以在波斯灣上空巡邏,為本國及盟國油輪護航了。
1984年6月5日,一架伊朗空軍美制P- 3F反潛機出現(xiàn)在和卡塔爾遙遙相對的伊朗拉旺島附近。這種飛機當時常被伊朗人用于海上搜索,具體說就是找到適宜攻擊的油輪目標,然后通知地面塔臺,塔臺隨后將引導伊朗空軍中最適合對地攻擊的F-4“鬼怪”起飛襲船。
然而這架P - 3F剛起飛就被一架E -3C“望樓”牢牢盯住——不是沙特的,而是屬于美國中央司令部的預警機“望樓”?!巴麡恰辈粍勇暽卦诳罩徐o候,等候“大魚”上鉤。
沒過多久“大魚”果然來了,是兩家屬于T FB6布什爾空軍基地第61戰(zhàn)斗機中隊的“鬼怪”,“望樓”胸有成竹,立即引導距離戰(zhàn)場最近的兩架沙特空軍“鷹”戰(zhàn)斗機,對伊朗戰(zhàn)斗機進行了攔截。
沙特和伊朗迄今唯一的“熱戰(zhàn)”就這樣展開了:6月6日美國《紐約時報》上,記者哈洛倫撰寫了一篇繪聲繪色的文章,文章稱“由沙特飛行員所駕駛的美國造F- 15,在美國空中加油機和‘偵察機’(指預警機)配合下,擊落了兩架伊朗空軍過時的‘鬼怪’戰(zhàn)斗機。”在這位美國記者筆下,空戰(zhàn)發(fā)生在沙特阿拉比亞赫島上空,“因此是在沙特領(lǐng)空”,沙特駐美國大使蘇爾坦親王稱,沙特是“自衛(wèi)”、“保護自己主權(quán)不受侵犯”,而當時正在英國訪問的美國總統(tǒng)里根則一方面表示沙特“行為正當”,一方面稱“擔心危機擴大”。
哈洛倫的報道中稱,當時“鬼怪”正打算襲擊兩艘油輪,結(jié)果被火速趕到的“鷹”擊落,“最初以為擊落一架,但比對戰(zhàn)斗機膠卷認定兩架都被擊落”。報道還稱事發(fā)后30分鐘,伊朗起飛11架“鬼怪”意圖報復,而沙特則同樣在“望樓”引導下起飛11架“鷹”對應,迫使“鬼怪”望風而逃。
時過境遷,這場短暫空戰(zhàn)的細節(jié)被更多披露,但迷霧非但未散開,反倒更濃了。
首先,空戰(zhàn)到底發(fā)生在哪里?
伊朗堅持認為在公海上空,而沙特仍一口咬定是“抵抗入侵”,更多中立者如今認為,空戰(zhàn)發(fā)生地點是否在沙特領(lǐng)空很難斷定,但沙特方旨在為油輪護航,擊落“襲船戰(zhàn)”肇事者也不能說沒有正當理由。
其次,到底擊落了幾架伊朗“鬼怪”?
如今已公認只擊落一架(雙座的E型),機上兩名飛行員分別是哈馬尤恩·哈克馬蒂上尉和賽義德·錫盧斯·卡里米中尉,他們雙雙戰(zhàn)死,另一架“鬼怪”只是受傷,但最終成功逃脫。
第三,到底是誰打下了伊朗“鬼怪”,美國人還是沙特人?
最早在海灣戰(zhàn)爭期間,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國空軍人士對黎巴嫩傳媒稱“那幾乎都是美國人做的”、“沙特人只是F - 15上的乘客”,后來伊朗方面宣稱截獲了F -15和預警機間的對話記錄,稱“對話是在美國人之間進行的”,言下之意,涂著沙特空軍機徽的“鷹”,其實是美國人駕駛的。
最初美國和沙特軍方都矢口否認,但后來則松口承認,開火的F-15長機后座飛行員的確是美國教官,名叫比爾·提平。不過沙特方面仍然強調(diào)“前座飛行員是沙特人”,且“望樓”上也有沙特軍官參與引導,在www.aerospacetalk.ir網(wǎng)站的討論中,沙特軍迷堅持認為擊落“鬼怪”的功勞應該歸于沙特人,因為提平是后座飛行員,而F-15D的后座飛行員是不能發(fā)射AIM-7“麻雀”中程空-空導彈擊落敵機的。
但問題又來了:這名創(chuàng)造了沙特空軍有史以來第一個空戰(zhàn)紀錄的本土“英雄好漢”姓甚名誰,官拜何職?不知道,沙特或美國軍方至今對此諱莫如深。
31年前的這場沙特-伊朗間短暫而飽含神秘色彩的“熱戰(zhàn)”終究還是點到為止,沙特雖然支持伊拉克,卻也并不想徹底和伊朗撕破臉,打一下的目的是希望伊朗知難而退、就此收斂對沙特油船的襲船戰(zhàn),而伊朗當時內(nèi)外交困,主要精力放在和伊拉克纏斗及提防美國暗算上,也不想和沙特糾纏,更不愿損失摔一架少一架的寶貴戰(zhàn)斗機,雙方很快就心照不宣,各自約束,“冷和平”就此一直維持到今天。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