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一歸期,生死兩茫茫”,從情人節(jié)那天開始,兩只在“別離”前親吻的大鵝,瞬間刷屏朋友圈,成為新年第一對“網紅”。不少網友編寫出各種后續(xù)故事,有人設想兩只鵝最終又幸福地在一起,并孵出了很多小鵝。然而記者聯(lián)系上廣東梅州的鵝主人后,得知那對青梅竹馬的大鵝都已經被吃了。這樣的結局,讓人淚奔。
網上看圖片,人們大多習慣站在一個相對超脫的角度。在這種心境下,看到處于離別關口秀恩愛的兩只鵝,眼里就滿是虛幻與浪漫,也容易讓人反觀自身,聯(lián)想起生活中的恩恩怨怨,發(fā)出一些應景的感慨。想象力豐富者,更可能虛構些浪漫情節(jié),在感動自己的同時,也感動他人。
回到現(xiàn)實,無論鵝也好,鴨也罷,放在碟中都是菜,有誰在乎它的前世今生?大鵝被吃,是再合理不過的結局,鵝主人沒必要為此內疚,若真有人與鵝主人過不去,則不妨質問:生活中你能做一個素食者?只要是活物,都可能有痛感、有故事,若因憐憫而棄食,反而顯得矯情。
大鵝被吃雖合理,在此卻引發(fā)了不小的情感沖突,這無外乎鵝的故事與結局,正好對應著人的虛幻與現(xiàn)實。故事與結局的沖突,體現(xiàn)出人內心里掩藏的虛幻與現(xiàn)實的距離。一眼超脫,見的是陽春白雪,另一眼入俗,見的是柴米油鹽,難免讓人彷徨與失落。
鵝故事所激發(fā)的情感沖突,在生活中并不鮮見。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隱含著夢想,對浪漫的情感有著天生的向往,若不為物質所愁,不因老小纏身,想必多數(shù)人都愿追求浪漫。而青春的美麗就在于此:年輕人心里,虛幻的多,現(xiàn)實的少。然而,在一個物化且競爭激烈的社會,青春與浪漫總是格外短暫,還沒來得及在窗口多發(fā)一會兒呆,就得參與世俗的競爭,求高分、爭名校之后,擇業(yè)、擇偶也隨之而來,讓人沒有踹息的機會。
鵝故事其實是一面鏡子,它照出了人內心的矛盾,也提醒人們,活得現(xiàn)實固然沒錯,但缺乏浪漫的情感,或者沒時間去從容地想象,生活也會索然無味。物質不是衡量生活的單一標準,人總得留點時間去遐想,就仿佛有人向你提起鵝,你除了能想到美食外,還能想起愛的故事。
(據《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