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jīng)常被問到:讀書有什么用?這很難回答,好像真的沒什么用,不會給你黃金屋和顏如玉,只能給你近視眼和青光眼。
但我覺得至少有一點(diǎn)好處:讀書,可以給我們好胃口。
說起來很神奇,小的時候有點(diǎn)挑食,這毛病居然很大程度上是靠看書治好的。
比如白煮蛋。
小時候最討厭吃白煮雞蛋,覺得難以下咽,簡直會噎死人,但我媽總要每天早上塞一顆,結(jié)果不是被我偷偷丟掉,就是在書包里放兩三天,滾得稀碎。小男孩嘛!
當(dāng)時我是很痛苦的:雞蛋有這么多做法,煎蛋、炒蛋、蒸蛋、做湯都好,為什么非要連殼煮呢?
后來,一本暢銷小說忽然改變了我的胃,它就是《追風(fēng)箏的人》。
那只是一段很簡單的情節(jié):主人公和父親去野餐,他們坐在藍(lán)藍(lán)的湖邊,吹著風(fēng),聊著天,吃著夾腌黃瓜和肉丸的馕餅,還有水煮蛋。
不知道為什么,在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想象著主人公對著湖水,手里拿著一顆煮雞蛋,一邊吃一邊聊天的情景,忽然覺得很饞。
有時候,你會在一瞬間忽然明白一種食物的好處。一顆剝好的蛋,白嫩、圓凈,一口咬下去,它會微微抗拒你的牙齒,然后就破了,綻出溏心,這種食物不是很棒嗎!
更何況,你幾口吃掉它,回味著,再一想它居然只要幾毛錢,三只蛋才夠一聽可樂的。這么平價(jià)的好東西到哪里找去?
我這么多年扔掉的,原來不是雞蛋,是食物中的良心啊。
慢慢地,我早餐愛吃白煮蛋了。我喜歡把它小心剝凈,投入紅湯的餛飩里,或是清湯的面條里,把它輕輕夾破,讓湯汁浸潤黃心。
一邊吃著它,一邊學(xué)習(xí)著電視里的兩會報(bào)道,真是身心愉悅,有一種身體和思想雙雙進(jìn)補(bǔ)的感覺。
2
除了雞蛋,還有豬肝。
以前一直痛恨一種說法:豬肝能補(bǔ)血。這句話不知道讓全國的兒童和孕婦多吃了多少豬肝。
過去,每當(dāng)有豬肝端到面前,我都會自動被彈開一尺遠(yuǎn):這種東西也能當(dāng)作食物嗎?瘆人的味道,奇怪的質(zhì)地,還有讓人不舒服的顆粒感,我再缺血也絕不用這個東西補(bǔ)血。
居然也是一本小說拯救了我,你大概猜到了,是《許三觀賣血記》。
在小說里,人們每次賣了血,捏著收入的幾十元鈔票、兩腿打著哆嗦出來時,總要找家飯店,點(diǎn)上一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黃酒一定要溫一溫。
他們認(rèn)為,吃著喝著,身體就會恢復(fù),日子就會變美好,生活就有盼頭。
而且,這一盤炒豬肝必須是這樣加工的:“豬肝先是切成片……放上一些鹽,放上生粉,生粉讓豬肝鮮嫩,再放上半盅黃酒,黃酒讓豬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蔥絲,等鍋里的油一冒煙,把豬肝倒進(jìn)油鍋,炒一下,炒兩下,炒三下……”
裝盤后,先不忙吃,先斟上二兩黃酒。黃酒從喉嚨里下去時熱乎乎的,像是用熱毛巾洗臉一樣,先把腸子洗干凈了,然后再拿起一雙筷子,夾一片豬肝放進(jìn)嘴里……
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原來炒豬肝是一種可以把人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美食,是讓灰暗的生活變得有滋味的東西。
原來以前是我不懂得它,不能領(lǐng)略它的好。
聽說韓國人把《許三觀賣血記》拍了電影,根據(jù)他們的飲食習(xí)慣,“豬肝+黃酒”變成了“豬肝+米腸+米酒”,但不管怎么變,豬肝一直都在。
就這樣,我開始好上了爆炒豬肝這一口。它從一道可怕的惡魔料理,變成了我夜里加班后總會去尋找的東西。
每次在外地出差,寫稿的夜晚,常常會在巷子里溜達(dá),尋找亮著燈的小飯館。那里多半會擺著三五張破桌子,還有一張塑封的舊菜單,寫著魚香肉絲、回鍋肉之類的名目。
一半以上的時候,我都會說,來一個炒豬肝,然后開始期待一盤又燙又辣、炒得微卷的豬肝上桌。這個夜晚就會變得美好。
3
還有很多食物,像牛肉、蘑菇,都是書籍讓我喜歡上的。
小時候我不吃蘑菇。家長覺得不可理解:蘑菇是多好的東西啊,你怎么這么不識貨呢。我也同樣不可理解:這樣又丑又有怪味的外星生物,你們怎么就當(dāng)寶貝呢。
讓我洗心革面的,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意大利寓言作家寫的《城里的蘑菇》。
故事中說,有一個工作很辛苦、收入很微薄的工人,有一天驚喜地在一個公交站臺旁發(fā)現(xiàn)了一些小蘑菇。
這個工人雀躍不已,像是發(fā)現(xiàn)了海賊王的秘密寶藏?;氐郊遥诤岬娘堊郎?,他向老婆孩子隆重宣布:一個星期內(nèi),我們就可以吃上一盤炸蘑菇啦!
最后這名工人沒吃上蘑菇。它們被別人發(fā)現(xiàn),先下手為強(qiáng)吃掉了,結(jié)果才知道蘑菇有毒。
一個小故事,讓我知道了蘑菇的稀有、美妙、危險(xiǎn)。它成功地打開了我的味蕾——工人階級這么重視的食物,我作為一名黨員,不該試試嗎?
讀書真的可以改變?nèi)说奈傅?。我喜歡上油豆腐,主要原因居然是魯迅《在酒樓上》寫的那一句:油豆腐煮得十分好。
吃魚愛吃煎的,因?yàn)榻鹩乖凇秱b客行》里說主人公會做菜,“兩尾魚煎得微黃”,從此我對煎得微黃的魚就特別有好感。
小時候一直不愛吃牛肉,后來偶然讀了一本回憶錄集子《決戰(zhàn)淮?!?,里面說抓到了杜聿明,一看就是個大官,因?yàn)樗忻绹H飧沙裕挼梦胰松谝淮蔚教幷遗H飧伞?/p>
還有蹄筋。我之所以變成它的擁躉,是因?yàn)橐槐靖锩≌f《林海雪原》,里面頻繁提到這種食物。
書上,那個英俊有才帥氣又忠誠的首長就最喜歡吃狍蹄筋,燉得又軟又爛的那種。戰(zhàn)士們關(guān)心長官,特意給他煮了“大大的一盤顫顫閃閃富有彈性的狍蹄筋”。
等小說讀完,我不但變得信仰更堅(jiān)定了,對蹄筋的熱愛也極大增加了。
4
讀書,還會讓普通的菜變得美味很多。
《紅樓夢》里的“酸筍雞皮湯”,《西游記》里的醋澆白煮蘿卜、嫩焯黃花菜,《水滸傳》里的“三分加辣點(diǎn)紅白魚湯”,說白了都是街邊小店能做的東西,但書上美美地寫過了,你吃起來總會覺得更鮮美一些。
就連平時喝一點(diǎn)最簡單的涼水沖蜂蜜,一想起《三國演義》里袁術(shù)大帝臨死前還喝不上,都油然有一種幸福感。
水果也是這樣。平時我不大愛吃石榴,但唐代人的筆記里說,南詔的石榴味絕于洛中,所以到了云南總?cè)滩蛔∫囈幌隆S行┊?dāng)?shù)氐氖裰覔鋼涞?,不好看,但喝起來總覺得甜。
后來,我來到了重慶工作。要說這里什么食物最給我驚喜,不是火鍋、小面,而是一種蔬菜——莼菜。
當(dāng)人生第一次在重慶見到它的時候,我激動不已:自己居然見到了中國歷史上最文藝的蔬菜。
在一本有趣的書《世說新語》里,駙馬王濟(jì)曾經(jīng)傲嬌地問大才子陸機(jī):江南有什么東西,可以和我這兒的羊酪相比?
陸機(jī)淡淡地回答了幾個字——千里莼羹。
當(dāng)這樣一碗傳說中的羹擺在面前的時候,怎么能不激動呢!
以前無數(shù)次想象過它的樣子,等見面才知道,原來它這么翠綠嬌小,一支只有幾厘米長,可以瞬間帶著肥厚的果膠,滑進(jìn)你的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