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年九月,對于小班新生來說既是開學季,也是分離焦慮淚水季。懵懂的孩子突然從溫暖的小家轉變到幼兒園大家庭,從日夜相伴的爸爸媽媽身邊突然轉變到完全陌生的同學、老師身邊,其中的緊張、不安可想而知,但是可喜的是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能很快適應這一轉變,當然也存在一小部分的孩子一時無法適應,他們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甚至一學期。本文主要針對這一小部分孩子通過案例記錄、分析等方式進行觀察研究。
關鍵詞:小班; 家長; 分離焦慮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3-101-001
一、問題提出
九月開學,小班哭聲一片,幾乎每位幼兒或長或短都會出現(xiàn)分離焦慮的狀況,這幾乎成了每年小班都會遇到的“開學頑癥”。今年我班有幾位孩子這一情況持續(xù)時間特別長,他們在家不情愿來幼兒園,一來幼兒園就哭,不愿意參加幼兒園的活動,有時甚至每天都想賴在家里,不肯出來,這讓家長和老師非常頭疼!
案例一
沫沫是一個敏感的小女孩,上學期剛開學的時候,每天都是嚎啕大哭,后來終于適應了,可是由于老師的調動,換了新的老師后,她又不適應了,開始哭了。媽媽每天都會和她手拉手,哄她來幼兒園,可是一到分開的時候她就又哭了。
案例二
含含是一個很固執(zhí)的孩子,在家依賴性較強,喜歡粘著大人。平時媽媽比較空閑,全程陪伴他游戲。一天的活動安排很豐富,不是在家玩玩具、做游戲,就是外出游玩。含含也是不愿意來幼兒園,在家稱病不肯來,要媽媽陪!媽媽對此非??鄲?,也向我們反映,含含經(jīng)常說幼兒園有小朋友欺負他,好像是叫燦燦的。然后,教師重新調換座位,但是含含還是不愿意來幼兒園。
二、把脈,分析原因
小班孩子有一個特殊的敏感期,第一次真正離開家人的懷抱走到人群中,來到幼兒園這個小社會中。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就會特別的焦躁不安,那是因為陌生不習慣而產生的,大人碰到這樣的情況可以自我排解,作為孩子他們不理解這其中的原因,就會用最直接的方式來發(fā)泄心里的不滿,他們一般會選擇哭鬧不止、極度排斥、不去接受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通過家訪、面談、與家長QQ、微信等形式的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大王”,一聲令下,家長莫敢不從,其實孩子的這種獨斷獨行,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家里的大人有很大一部分責任。家里的大人經(jīng)常讓著孩子,而來到外面世界,和其他人交往,他就沒有這種“優(yōu)待”了,就會有不自在,不愿意到這個外面的世界,也就產生了對幼兒園的抗拒。
在和媽媽們的交流中,我也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都會很小心翼翼的呵護自己的“寶貝”,有什么不順“寶貝”意的事情,都會盡量幫孩子“排憂解難”,就比如說案例一中沫沫媽媽,只要沫沫一哭,凡事都好商量,本來說一聲再見就要走了,可是沫沫哭了就一陪再陪,其實孩子是機靈鬼,只要家長退讓了,孩子就知道哭有效,次次都用上哭鬧。
三、小小改變,大大收獲
在一次次入園苦惱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孩子的種種哭鬧其實都是有針對性的,如我班含含的爸爸或者媽媽來送含含進教室時,含含就會這也痛、那也痛,渾身不舒服,向媽媽哭訴;奶奶來送時,她就會說有小朋友欺負她,搶她玩具,不和她玩等等,等爸爸、媽媽、奶奶走后,老師問她,這些就都不是問題了,歸根究底就是幼兒園不如自己家自在。小小的孩子是很有眼力勁兒的,他們從小就學會了看人說話的本領。
那么這時,家長就需要做些改變了,家長太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時時的注意,孩子的每一句話都特別放在心上,這樣反而會助長孩子的消極情緒。因此,家長可以采取注意力轉移法,多讓孩子說說幼兒園高興的事情或是看看幼兒園的照片,體驗積極的情緒。
當然光轉移注意力是遠遠不夠的,一般分離焦慮的孩子心靈都比較敏感、膽小,家長和教師在日常生活上的配合也是必須的。如我班沫沫小朋友,每次進班級大門就哭鬧不停,不管如何軟硬兼施都沒用,后來媽媽說出,孩子不會穿衣服,讓她跟老師說幫她穿。
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大部分時候是因為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弱,比如挑食,可是在幼兒園老師要求什么都要吃;不喜歡睡午覺,因為在家都不睡的;不會自己穿脫衣服、褲子,都要大人幫忙等等。家長可能認為這不是什么大問題,孩子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也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在我看來,一方面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得不到提高總是依賴成人,另一方面孩子總是用哭鬧的方式可控制著成人,只要他不停地哭鬧,大人就得依著他。我們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很多時候包辦代替都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家長可能認為,孩子只要知識掌握得好就行,自理能力方面不是很重要。其實恰恰相反,就像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行是知之始”,很多知識的掌握,需要孩子主動的動手探索。如果孩子總是不愿意動起手來,各方面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有信心,才能較好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四、小結
當然孩子分離焦慮的原因還有很多,解決的辦法也是不盡相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我們老師必須要有極大的耐心,與他們親切溝通,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同時引導家長做到“堅決、堅持、鼓勵”。相信通過我們老師和家長的齊心協(xié)力,孩子們會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變得更加獨立、自信,并體會幼兒園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