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傳統(tǒng)課堂中簡單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達到這些效果。北京工業(yè)大學實驗學校積極響應課改號召,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大課堂活動,帶領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語文知識、提升學習興趣、增長學科能力。
名家名師進校園,四兩撥千斤
學校邀請文學名家、語文名師走進校園,通過事跡報告、社團指導、專題講座、技藝傳授、技能培訓、座談、沙龍、網(wǎng)上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和名家近距離接觸,感受名家名師的人文素養(yǎng)和學者風范,既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也向學生傳播藝術精神,培育審美情趣,提升學生文化品位和文化素養(yǎng)。學校希望通過名家名師的言行感悟學生、激勵學生、滋養(yǎng)學生,讓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精湛的民間工藝、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助推學生成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如,2015年9月29日,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先生蒞臨學校,圍繞當前的教育形勢對好教師的四個標準、自己對教育教學的認識等方面作了詳細的報告。2016年3月12日,朝陽區(qū)教研中心初中教研室莊國先主任做《中考變化深度解讀》的報告。2016年3月15日,故宮博物院研究所所長章宏偉教授做《紫禁城——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報告。2016年4月26日,北京二中全國優(yōu)秀語文老師常作印做《一輩子學做好老師》的報告。2016年5月26日,全國著名改革家魏書生做《民主教育與科學管理》講座,魏老師指出,教育就是要敬畏、認識、遵守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規(guī)律,不斷經歷從“無心無意”到“三心二意”,到“半心半意”到“誠心誠意”,到“忘記規(guī)律”,到“與規(guī)律融為一體”的過程……
名家名師走進校園活動,拉近了名人名家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名人名師淵博的知識閱歷和獨特的人格魅力,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學生當中起到了良好的反響。
聽說讀寫齊上陣,才藝大比拼
學校本著對學生長遠發(fā)展負責的原則,利用豐富的活動提升學生熱愛語文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
遨游語文書海,進行學科深度拓展閱讀 針對《語文學科改進意見二十一條》的建議,學校備課組開展了“群文閱讀”“主題閱讀”“對比閱讀”“名著閱讀”等各種拓展閱讀活動,并結合拓展閱讀,開展了朗誦比賽、讀后感寫作、拓展閱讀課、讀書交流會、手抄報等相關拓展閱讀活動,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既增強了學習能力,也培養(yǎng)了語文學習的興趣,更陶冶了情操,開闊了的視野,使其情感在活動中得到美化與提升。
第一,文言文拓展閱讀。如《桃花源記》,撰寫“桃花源導游詞”;《核舟記》,按空間順序完成說明文,介紹核舟;《記承天寺夜游》,對比閱讀《把欄桿拍遍》,品讀辛棄疾,完成蘇東坡人生行旅途,為記承天寺夜游撰寫對聯(lián);《答謝中書書》,仿照課文,改寫《三峽》;《湖心亭看雪》,賞析楷書、行書、草書版課文,完成對聯(lián);《觀潮》,學寫宋詞,觀潮;《送東陽馬生序》,讀古人勤學故事,學習古人勤學精神;《馬說》,讀古人故事,論環(huán)境與成才的辯論活動,完成辯論稿;《五柳先生傳》,陶淵明作品的系列閱讀,理解陶淵明生活的時代背景和性格特征;《與朱元思書》,看寫景名篇,賞祖國美景拓展閱讀活動;《小石潭記》,看寫景名篇,賞祖國美景拓展閱讀活動;《醉翁亭記》,主題閱讀,體會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對比閱讀,體會蘇軾與歐陽修作記側重點的異同;《滿井游記》,對比閱讀,品味公安三袁的寫作風格;《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行路難》,對比李白、杜甫詩歌風格,完成我為李白、杜甫點贊的推薦文……
第二,現(xiàn)代文篇目主題閱讀和對比閱讀。如《藤野先生》,魯迅的老師拓展閱讀,贊美我的老師活動;《我的母親》,對比閱讀名人寫母親,體悟母愛活動;《喂出來》,展開想象的翅膀,科幻小說續(xù)寫活動;《俗世奇人》,品市井人物,繪俗世奇人系列閱讀及寫作活動,進行精彩片段批讀,書寫身邊的俗世奇人;《云南的歌會》,品味沈從文的寫景手法和描繪人物的手法,改寫劉三姐對歌片段,解讀班歌,推薦最喜歡的三句歌詞并點評;《春酒》,閱讀系列作品,體味琦君對故鄉(xiāng)、對母親的情感,進行重點批讀,查找家鄉(xiāng)的名人、家鄉(xiāng)的美食,向同學介紹家鄉(xiāng)的名人,推薦家鄉(xiāng)的美食;《吆喝》,整理老北京春節(jié)習俗、詩歌,推薦介紹北京小吃,書寫心中關于北京的記憶;《端午的鴨蛋》,對比閱讀汪曾祺美食文稿和梁實秋《雅舍談吃》比較異同,體會其中的情味,介紹自己喜歡的北京小吃……
第三,立足課本,延伸閱讀,讀寫結合,開拓眼界。如《背影》,補寫看父買橘時的心情;《阿長與<山海經>》,補寫阿長買《山海經》片段;《信客》,為老信客撰寫墓志銘;《蘆花蕩》,續(xù)寫二菱看老頭子打鬼子的心理活動;《蠟燭》,補寫老婦人放蠟燭時的心理活動;《親愛的爸爸、媽媽》,反駁日本作家的看法;《老王》,為老王畫像;《石壕吏》,改寫成記敘文;《故宮博物院》,完成故宮導游進階手冊;《我的母親》,媽媽的小習慣;《岳陽樓記》,描繪我心中的洞庭美景……
第四,學校還開展了一系列讀書交流活動。如2015年12月15日,姜海才老師的研究課“感動你我”,劉雪來的研究課“千秋君臣我評說”,都是通過閱讀、評價、整合的形式引領學生閱讀名著,分享體會。語文特級教師顧德希、和平街一中特級教師王健龍、原東城109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楊素珍老師、朝陽區(qū)教委基教一科電子書包、寫作課題組負責人劉唯老師聽評課。2016年3月,學校結合假期閱讀任務,開展了《草房子》閱讀匯報展示活動,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整理閱讀感悟,提高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和能力。2016年3月,全校組織“弘揚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朗誦大賽”活動,激發(fā)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學生朗誦和欣賞水平。2016年4月,組織“傳統(tǒng)文化講故事”比賽,推選20多名學生參加朝陽區(qū)比賽,包括演講和相聲等,分別獲得了獎項。2016年6月,學校組織初一全體學生參加弘揚傳統(tǒng)文化知識筆試競賽,多人獲獎,并給學生贈送書籍,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各年級備課組帶領學生閱讀《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并完成手抄報展示。
我手暢抒我心,開展個性化創(chuàng)新寫作 學校結合“文學校園”課題,進行了影評、書評續(xù)寫等系列的活動。如《紅巖》,制作手抄報、主要人物心理活動擴寫;《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制作人物卡片;《信客》,觀看《那山那人那狗》為老信客撰寫墓志銘;《品讀蘇東坡》,完成蘇東坡人生行旅圖;《三國演義》,對比閱讀《易中天品三國》完成主要人物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的對比報告,繪制三國人物關系圖、人生大事記,完成三國人物簡歷;《海底兩萬里》,設計繪制鸚鵡螺號航海地圖,設計繪制鸚鵡螺號的外觀及內部結構圖;《四世同堂》,觀看四世同堂話劇,完成觀后感《戰(zhàn)爭中的小人物》;霧霾天停課,撰寫“北京市教委霧霾停課通知”;迎新年聯(lián)歡會,撰寫“工大實驗全體學生召開新年聯(lián)歡會”新聞稿,撰寫一則說明文,介紹聯(lián)歡會會場,幫助學生順利按時達到聯(lián)歡會場地……
細品傳統(tǒng)文化,感受趣味無窮日常生活 學校結合語文教材的綜合性學習,開展了中國文化知識的深度學習。如“蓮”文化,整理有關“蓮”的詩歌,了解“蓮”的謎題,整理我國賞荷圣地,收集對聯(lián);“橋”文化,收集關于橋的詩歌,互講說橋的傳說故事,設計未來的橋,并進行文字說明;“書法”文化,了解“行書”,了解王羲之,欣賞行書作品,并試寫書法點評,了解“草書”,了解懷素、張旭,欣賞草書作品;“京味”文化,閱讀老舍、梁實秋、汪曾祺等名家關于老北京節(jié)日、小吃、胡同、吆喝等文化的篇目,整理老北京春節(jié)習俗、詩歌,推薦介紹北京小吃,書寫心中關于北京的記憶;“家鄉(xiāng)”文化,閱讀琦君、汪曾祺關于家鄉(xiāng)的文章,搜集家鄉(xiāng)的名人、美食,推薦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學生經過三年的鍛煉,在活動中鍛煉膽量,樹立信心,做到“善于傾聽識重點,談吐大方有邏輯,讀書萬卷明真理,下筆如神有見地”。
綜合活動多開展,樂趣在其中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培養(yǎng)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學校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規(guī)律。
2015年9月,初一200多名學生全員參與朝陽區(qū)推廣普通話活動。學校在前期進行了推廣普通話的海報宣傳、書籍發(fā)放、學生閱讀等。專家對老師進行指導,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包括朗誦指導、發(fā)音指導等?;顒訁R報表演包括成語接龍、繞口令、詩詞朗誦演唱、書法音樂展示、專家現(xiàn)場朗誦示范等,師生參與熱情高,學習了很多相關知識,效果明顯。2015年10月,初二師生參觀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撰寫新聞稿《工大實驗全體師生參觀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繪制“慶??箲?zhàn)勝利”手抄報,介紹“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的結構(說明文),觀看《在烈火中永生》電影,并撰寫影評。2015年11月,初二社會實踐活動“尋找秋天的足跡”,學生參觀動物園,在秋天雨中雨后情境下口頭作文,表達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對生活有所感悟的能力,提高寫作能力。2015年12月,初三組織學生參加區(qū)里傳統(tǒng)文化大賽。2015年12月,初二組織學生參觀首都博物館,撰寫參觀須知,介紹一種老北京民俗;初三組織學生參觀國家博物館,介紹一個最喜愛的展廳,并畫出平面圖。2016年3月4日,組織學生完成學雷鋒手抄報。2016年3月8日,組織學生為老師寫感謝信的感恩活動。2016年4月19日,初二、初三參觀華夏名亭園,不但進行了名聯(lián)書法賞析,還設計合理的參觀線路圖,完成八座名亭的介紹。2016年4月25日,在勁松電影院組織觀看《奇幻森林》,收獲了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觀看《我在故宮修文物》,體會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之博大精深。2016年4月28日,組織“圓夢少年新聞學院”社團11名小記者采訪ID社團、生命、藝術、生活社團以及副校長周剛。2016年5月,初一、初二年級參觀石刻博物館,學生了解學習傳統(tǒng)文化中的書法、雕刻、碑帖等知識。2016年5月,語文組與美術組聯(lián)合指導初一、初二年級書寫大賽,制定《北京工業(yè)大學實驗學校首屆學生書法比賽活動方案》,學校堅信書法不只是提高寫字的水平,還能提高人的藝術修養(yǎng)和人的良好心理素質。在歷時一個多月的學習培訓過程中,學校著重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注重引領學生養(yǎng)成一絲不茍的做事態(tài)度。書法大賽提高了學生準確書寫漢字的水平,提升了對漢字的理解,弘揚了中國書法藝術,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2016年9月18日,初一學生參觀北京孔廟和國子監(jiān),領略孔廟獨特的建筑風貌,體會國子監(jiān)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受至圣先師孔子的思想與教育理念,學生們在孔子雕像前齊聲背誦《論語》,朗朗的書聲傳遞著對圣人的敬仰和對儒家經典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學當中,學校還將繼續(xù)踐行課改,通過開展更加豐富的社團活動,如每周一次讀書交流會、開設相聲社和舞臺劇社等,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語文、在活動中提升成績。
(作者單位:北京工業(yè)大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