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1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02-0049-03
雞蛋生產商和消費者對于優(yōu)質蛋的定義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一枚優(yōu)質的蛋必須有合適的大小、高質量的蛋殼(外部品質)和內容物(內部品質)。食用蛋的品質是由遺傳和飼養(yǎng)管理共同決定的。所以提高食用蛋的品質也需要在這二方面進行改進:
● 通過基因選擇,使雞蛋品質獲得永久的提高;
● 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這其中主要與雞蛋生產者采用的技術手段有關,須對每一批雞群反復實施影響才能有效。
在伊沙家禽育種公司(Institut de Sélection Animale,ISA),研發(fā)團隊的目標很明確即通過遺傳上的改進,滿足所有客戶以及客戶的客戶即雞蛋消費者的需求。ISA的技術團隊為客戶提供環(huán)境控制方面的建議,保證蛋雞發(fā)揮出最佳的生產性能。
1 遺傳方面
1.1 數據采集和準確性
ISA育種方案列出了90多個需要測定的性狀,其中50個性狀與食用蛋的品質相關。
歷史上,蛋重是第一個被選擇的性狀,隨后又增加了蛋殼厚度、蛋密度和其他外部蛋品質性狀(目前最常用的是蛋殼強度和蛋殼顏色),還有內部品質性狀(如哈氏單位、血肉斑)。
為了選擇最理想的蛋雞,每年要對飼養(yǎng)在試驗雞舍中的大約15萬羽蛋雞100周齡以前和飼養(yǎng)于不同環(huán)境中的35萬羽商品蛋雞的生產數據進行采集。每年對試驗雞舍所產的蛋進行900萬次測定,對商品代雞蛋進行600多萬次測定。
通過所有這些數據,可高度準確地篩選出最理想的蛋雞來生產下一代,并且能夠提高商品代雞群的生產性能。
1.2 遺傳力、相關性與選擇
食用蛋的蛋品質性狀具有中等遺傳力:介于0.2~0.5之間,蛋重的遺傳力在0.6左右。
單看遺傳力是不全面的,還應考慮性狀之間的相關性。如果性狀之間沒有相關,如蛋殼顏色和裂斷強度(圖1),遺傳學家的工作會因此變得更簡單,雞蛋的兩個性狀都可以同時提高,并且不會互相影響。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不同周齡的同一性狀之間具有相當高的相關性,如EW1和EW2的相關(圖2)。如果性狀之間存在較高的正相關,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提高一個性狀的同時降低另一個性狀,蛋重曲線圖表明這是有可能的(早期蛋重大幅提高,但是后期蛋重降低,形成一個漂亮的蛋重曲線)。
當然,還存在許多其他性狀,并且需要進行篩選,如蛋殼上的斑點、無殼蛋和蛋殼粗糙。
采用平衡育種技術對純系進行更新,對所有測定的性狀(不只是雞蛋品質性狀,還包括其他性狀)進行遺傳力和育種值評估,在選定種用候選個體時要核對所有的數值。事實上,如果只關注食用蛋蛋品性狀卻不對其他性狀進行檢查,會造成其他性狀表現不理想。
1.3 更長的產蛋周期與基因組學
為了使銷售食用蛋的生產者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在雞群淘汰之前,雞蛋必須保持最佳的品質。
這就是為什么ISA要在2020年飼養(yǎng)純系蛋雞直到100周齡不換羽——以獲得500枚一級蛋為目標。
這一目標超前于目前這一領域正在做的工作(產蛋雞群通常在80~90周齡清群淘汰),這是為未來做好準備的關鍵。確實,在100周齡表現良好的蛋雞在90或70周齡也應該是最好的,但是,事實上未必總是如此。為了準確地利用在大周齡獲得的數據,避免因世代間隔增加而損失遺傳進展,我們需要進行基因組選擇?;蚪M選擇技術有利于一些原本只能在后期進行測定的性狀在早期就可獲得精確的育種值。
2008年以來,ISA就開始利用基因組信息。將60 K SNP芯片應用在常規(guī)育種中,對雞進行基因分型。這些SNPs是專門根據純系進行挑選和設定的,以保證所有的SNPs都有效。但是,基因組學分析并不能取代表型數據收集。表型與遺傳標記的關聯很容易因為DNA重組而改變。這就是為什么ISA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要對純系雞的所有不同性狀測定到100周的原因。
2 管理因素
除了遺傳背景因素外,產蛋雞群的管理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管理可以使雞群在整個生產周期達到并保持良好的蛋殼質量,穩(wěn)定發(fā)揮其遺傳潛力。
顯而易見的是,疫?。↖BV、EDS、MS等)、應激、營養(yǎng)攝入(Ca、P和維生素D)是影響蛋雞獲得最佳蛋殼質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很多情況下,飼料中營養(yǎng)元素的數量和來源都是恰當的,但在飼喂過程中會出現錯誤。所以說,飼養(yǎng)管理也很重要。
2.1 料槽清空技術
ISA 正在推進一項被稱為“料槽清空”或者“集中給料”的技術。在每天早晨雞舍開燈時,雞必須可以吃到飼料。在早晨的第二段時間,當大部分雞在產蛋時,不要刺激采食,尤其是在采用非籠養(yǎng)的飼養(yǎng)方式中。中午的時候保持料槽中沒有飼料(幾乎沒有)非常重要。對于平養(yǎng)方式,這種技術可以減少窩外蛋。但是,該操作技術的原則是,雞可以采食所有的飼料,包括顆粒較小的飼料,這對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攝入非常重要。
眾所周知,如果不斷地添加新的飼料到舊的飼料上面,雞更喜歡采食飼料中顆粒較大的料,這樣就會導致飼喂系統(tǒng)中顆粒較小料的堆積。一旦發(fā)生這種情況,雞群的日采食量會下降。我們可以經常觀察到類似的問題,當通過傳統(tǒng)飼料筒飼喂最后一部分的飼料時,飼料被分開了,并只剩下較細的部分。
圖3和圖4顯示了喂料后顆粒大小的采食情況以及如果每天不進行一次空料時細小顆粒的堆積情況。
在料線清空后(大約是在一天的中間),采食可以集中在一天的最后3 h~4 h(最少50 %~60 %)。采用這種作業(yè)方法,提供鈣的時間與蛋殼形成需要鈣的時間最接近,因此對蛋殼質量有好處。
2.2 分段飼喂技術
分段飼喂方法已經進行了多次試驗,并證明效果不錯。具體操作是,在早晨提供高能和高蛋白的飼料,而在下午提供另一種類型的飼料,即高鈣的飼料。這種方式能更接近雞在一天中能夠自己選擇飼料時的飼料消耗狀態(tài)。
除了對蛋殼質量的積極作用外,分段飼喂對產蛋沒有負面影響(圖5)。盡管分段飼喂應用還不廣泛,但是了解其背后的原則是十分重要的。
3 總結
總之,為了獲得最優(yōu)質的食用蛋,需要優(yōu)良的基因和良好的技術支持,當然還需要管理雞群的飼養(yǎng)員有豐富的經驗并經過培訓。□□
原題名:Achieving good quality table eggs through genetics and management (英文)
原作者:Peter Arts、Jeroen Visscher和Julien Fablet(Hendrix遺傳公司ISA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