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使我深深明白:學生的學習并不是教師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自己個人的頭腦裝進學生的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古語云“親其師”才“信其道”。學生只有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下,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學習主體的作用,積極主動地去獲得知識。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在情感化的人文環(huán)境中,我們教師努力地以自己的積極情感去影響學生,使教學情知并茂,以情促知,使學生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中得到大量的語言實踐,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得到淋漓盡致得發(fā)揮。那么,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呢?我在十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下的做法,使得學生“親其師”才“信其道”,有所成效。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情感因素,把趣味帶進課堂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科的特點進行情感滲透,首要的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便會從學習中獲得滿足與快樂。因而在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設法以新穎、豐富的課堂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用興趣來激活他們的思維,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參與教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讓學生體驗語言的魅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美感源自于它的文字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在跟讀磁帶時讓學生模仿抑揚頓挫的語調;在會話時要求學生用清晰準確的語音發(fā)音;在朗讀時要讓學生注意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從中體會到說一口地道流利口語的趣味性與重要性。課堂內外,教師都要不斷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體驗語言的魅力。
(2)讓學生接受文化的熏陶。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適當?shù)叵驅W生介紹一些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較中讓學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識,如就餐禮儀、接受禮物后的做法、商店購物以及參加節(jié)日活動等,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了解每一種語言都有其自己豐富的文化內涵。
(3)讓學生感受學科的藝術美。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英語新教材貼近時代的學科特點,利用學生對不同語言內容的興趣,進行語言形式的訓練,并利用圖片、音樂、錄音、錄像等多媒體手段,制作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的生動直觀,形象逼真的軟件,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器官。學生興趣盎然,學習起來也就有滋有味了。這樣,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不僅掌握知識,而且還感受英語課堂中蘊涵的藝術美。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Starter——Color時,我抱了個大紙箱走進教室,告訴學生:“The box is heavy.Who can help me?”許多男孩都舉手“Miss Xu, Can I help you?”表示要來幫我拿,于是我把這個箱子交給了附近一位男生,問他:“Could you help me?”他接過箱子便說:“Certainly.”然后我又問他:“Is it heavy?”他掂了掂箱子的份量說:“No,it isn't heavy.It's light.”隨后我又借機問其他學生:“What is in the box, do you know?”學生們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的東西?!癐 think, there is/ are…”“Maybe it is/ they are…”各人有自己的猜想。而我則變魔術般地從箱子里拿出了小球、文具、茶杯、玩具、水果等東西,并要求學生描述每樣東西的顏色和形狀。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東西作為獎品。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如何用英語提供幫助,并用所學知識來描述事物,在自由寬松的情境教學中感受到了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也逐漸被激發(fā)了出來。
二、創(chuàng)設和諧的情感環(huán)境,以“愛”心融洽師生關系
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的奧秘就是熱愛學生,教師對學生充滿愛心才能贏得學生的心。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看,他們往往從興趣出發(fā),他們喜歡哪位老師就愿意學哪門功課。要讓學生喜歡英語,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投入,要讓學生感受到你的親和力,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師生關系。我在多年的教學中始終將以下幾點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有助于融洽師生關系。
(1)了解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幫助他們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積極的學習情感。教師自身的情感對課堂教學氛圍的形成,對學生的課堂情感態(tài)度影響極大。因此,教師要有較高的思想素質,要有良好的師德和專業(yè)技能,才能做到敬業(yè)愛崗愛生,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才能不斷地去探索工作中所出現(xiàn)的新問題,把對工作的不斷追求轉化為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對學習的熱愛。比如,教師走進教室時的行為舉止。如果某個教師滿腹心事,慢悠慢悠地走進教室,不言不語等著上課,或一走進教室就怒氣沖沖地問張三、李四為什么不交作業(yè),這個教師肯定是不受學生歡迎的。
在上課時,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性特點,對學生投以全身心的愛護,總是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勵的言語、飽滿的情懷來感化學生,教師把飽滿真摯的情感有機地溶進課堂教學之中,做到言之有情、聲情并茂,使學生沉浸在課堂美好和諧的情感激蕩之中。當然,教師在課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這都會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從而進一步上升為對教師的熱愛和信賴。
(2)尊重關愛學生是師生關系的靈魂,也是學生信其道的關鍵。教師既是長者又是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要深入學生,多和學生談心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等,要尊重、關心、愛護并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要用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的眼睛,多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學生愛屋及烏,從而樂意并主動學英語。相反,教師處處都以長者的身份去壓學生,甚至使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師生之間容易產(chǎn)生心理隔膜,學生就會討厭這樣的教師,學習興趣就會喪失殆盡。
(3)實現(xiàn)師生之間真正的情感交流,建立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渠道??梢哉f,沒有溝通就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與學生溝通心理,才能使學生從情感上深深地體驗到教師是可敬可親的,既是學業(yè)上的導師,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個人成長中的朋友。要學生對教師所教的學科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對學生有親切感和信任感,應建立起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課堂上的情感問題不僅關系到課堂氣氛,而且關系到課堂活動方式和學習效果。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的碰撞,新信息的獲取。課堂上開展Group work,Team work,Pair work等教學活動,要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績獎勵為評價依據(jù),師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評價、啟發(fā)、激勵,建立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現(xiàn)代英語教學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重視學生的情感。我們作為教學工作者,應該強化情感意識,把趣味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情帶進課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引起學生情緒的諸多因素,揚長避短,上出新穎高效、令學生入迷的英語課,使自己跟上新課改的浪潮,從而適應日新月異的英語教學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