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堂的程序通常采用三段式或者是四段式。其中三段式是指“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四段式是指“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課的開始部分一般有這些程序:體委整隊,向老師匯報出勤人數,師生問好,老師宣布本節(jié)課的內容,教學目標和基本要求,強調安全,安排見習生等。準備部分主要是一般性準備活動,專項準備活動?;静糠志褪潜竟?jié)課的教學內容的教學策略,也是課的重難點突破的部分。結束部分則是調整身心,學練心得和教學評價以及回收器材,師生再見,宣布下課。很多時候,尤其是常態(tài)課,教學常規(guī)的基本要求師生都是很清楚的,但是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和時間的日常推移,很多不符合常規(guī)甚至是有違鍛煉科學性的事情也會司空見慣,不聞不問,任其發(fā)展。下面呈現體育課的常態(tài)課中常見的場景。
課堂情景:
開始部分結束后進入一般性的準備活動,老師下達熱身慢跑的口令后,學生就會和往常一樣的隊形出發(fā)了,在慢跑的途中隊伍散漫,邊跑步邊交頭接耳說話,甚至是大聲喧嘩,一路嬉鬧聲,歡笑聲此起彼伏,一點上課的樣子也沒有。有很多老師可能會任由這樣的現象持續(xù)下去,學生懶懶散散跑完了400---600米,在老師多次的口令下再次恢復了體操隊形,這個時候說話的同學可能還是意猶未盡,并沒有因為跑步結束而結束自己不合時宜的話題。每當這個時候就出現了老師忍無可忍地整頓課堂紀律,要么是“河東獅吼”或者是急促的哨音開始此起彼伏,師生共同構建出一副與快樂課堂、高效課堂不相和諧的音符。
這個場景,相信同行們在常態(tài)課中并不會覺得陌生,所以一直就無所謂地任其存在著,存在有理,但是不見得就是合理的。關于這個懶散、不懂運動衛(wèi)生的問題,筆者是這樣解決的:
一年前的某個班,而且還是文化成績比較領先的所謂的快班,從準備部分的熱身慢跑就出現了上述的散亂狀態(tài),我站在操場邊上不動聲色,等他們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到兩圈跑完結束,讓他們安靜了下來。輕聲地告訴他們:“這兩圈同學們沒有按照慢跑的常規(guī)進行,因而是無效的。多次強調跑步的時候不能說話,并不是從課堂紀律的需要所做的要求,而是從運動的角度,科學健身的需要來要求的。任何運動的過程,都需要與動作的節(jié)律性相適應的呼吸節(jié)奏。你們一邊跑步一邊講話,哪里還能做到有節(jié)律的呼吸節(jié)奏呢?因此,這樣的運動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學的,因而是無效的。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說體育課可以這樣嘻嘻哈哈地玩玩鬧鬧地上下去,那么國家還需要專門培養(yǎng)體育老師嗎?如果沒有知識的傳遞,沒有科學性支撐,那么校園里的清潔工老爺爺就可以來給你們上課了。是不是這樣呢?”全班同學一片寂靜,但是看出來也是若有所思。略作停頓后接著說:“按照我們的原則,無效的動作需要重來,很抱歉,排好兩路縱隊,按照要求重新再來一次。”聲音不高,但是每一句都說的真切,學生也聽得很投入。他們沒有任何怨言,按照要求重新又跑了兩圈,而且明顯的,隊伍整齊,安靜,而且很有節(jié)律。從那次課之后,這個班級在體育課的學習過程中,只要是在身體處于運動的過程,都沒有在吊兒郎當的話癆了。
水平四的學生,正值青春期,他們的逆反心理表現的與年齡俱增,但是也表現出比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他們清楚,為什么要有體育課?體育課我們是來干嘛的?怎樣的體育鍛煉才能促進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這些問題可能是許多體育同行們所忽略的,但卻是學生很想知道的。特別是對一些實用性的體育項目,他們更是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很想知道為什么。這一點我想應該是體育教師的價值所在,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就必須要教給他們一些原理性的學科知識,讓他們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體育課上給他們強調課堂紀律,是他們不太容易接受的,也是他們比較反感的。在很多文化課老師做班主任的班級,無形之中給了他們一些錯覺——體育課就是出來放松的,是幫助他們減緩文化課學習的壓力的。這一點也是體育鍛煉的價值之一,但不是唯一價值。不能讓學生覺得體育課就是走出室外放松的,那不相當于“放風” 嗎?更多的是要樹立自己科學的健康觀,培養(yǎng)正確的體育鍛煉的學科知識和方法,傳承體育所承載的文化,能夠通過正確的體育鍛煉,不斷增強體質,并養(yǎng)成自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要從一個大的健康觀維度來實施我們的體育教學,這不僅是對學生的成長負責,更是對社會的全民體質改善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