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實效?大部分教師沿襲的是傳統(tǒng)的寫讀書筆記的做法。但我覺得,對照新課程標準,這一傳統(tǒng)的做法顯然已不完全適合了。首先,新課標注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寫讀書筆記并不能突出這方面的訓練。其次,寫讀書筆記動輒幾百字,對基礎差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不利于面向全體學生。
傳統(tǒng)的做法既然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我在教學實踐中就試著另辟蹊徑,采用讀書卡的方式來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以讓他們真能讀有所悟,讀有所得,切實提高課外閱讀的效果。我為讀書卡設計了許多欄目,除了常規(guī)的篇名、作者、閱讀時間、主要內(nèi)容、讀后感外,還設計了精彩語句賞析、最欣賞的人或場面、家長留言等內(nèi)容。其中“讀后感”的字數(shù)不作要求,能寫多少就寫多少,但必須是“有感而發(fā)”的真情實感?!熬收Z句賞析”的賞析點由學生自己選擇,可以是一個充滿懸念、引人入勝的開頭,一個言盡而意無窮的結尾,一個富有哲理、意蘊深刻的句子,一個鮮活貼切的詞語,一個形象生動的修辭,甚至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標點……這種讀書卡,與傳統(tǒng)的讀書筆記比較起來,有著明顯的優(yōu)點,它不僅突出了語言的積累,重視了語感的培養(yǎng),而且分解了難度,顯得更加靈活自由,更易為學生所接受,所以即便是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對號入座地填個七七八八。
提倡課外閱讀,就是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做讀書卡,就是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所以,起初讓學生做讀書卡時,我并未對閱讀篇目作具體規(guī)定。誰知沒過多久,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有的學生的讀書卡乍看上去密密麻麻寫得挺認真的,而細看之下卻發(fā)現(xiàn)全是些東拼西湊的“百納衣”,頗多破綻之處??墒牵捎谖覍W生所讀的篇目不甚熟悉,有的根本就不了解,就不便作出適當?shù)脑u判,也就無法進行正確的指導。該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我就開始嘗試指定篇目,組織學生統(tǒng)一閱讀,有時甚至為他們設計好思考題,讓他們圍繞思考題去賞析精彩語句,寫出讀后感受。這一做法,既便于開展小組交流,便于同學間的探討和論辯,又便于教師進行集體指導,向學生傳授概括內(nèi)容、賞析好詞好句、多角度抒發(fā)感受的方法,而且還便于組織評比,對讀書卡寫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把他們的作品貼進“學習園地”,供大家觀摩學習。這樣通過幾次示范引領之后,大部分學生漸漸悟出了一些閱讀方法,讀書卡的質量也就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或談某個詞語運用的不可替代性,或說某種修辭運用的恰到好處,或講作品中意象所凝聚的豐富的情感,,或從知人論世的角度評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這些賞析,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很好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感能力,以至每遇課堂交流,常常有學生精彩的發(fā)言博得同學的陣陣掌聲,我也禁不住連連對他們頷首贊許。
為了使學生的課外閱讀能收到更好的成效,我還特別在讀書卡上設計了“家長留言”這一欄目,要求學生寫完讀書卡后給父母過目一下,請他們簽上意見,署上名字。許多家長對這一工作非常支持,給予了很好的配合,他們查看得相當仔細,意見也簽得十分認真,這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顯然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對一些沒有家長留言的讀書卡,我就在上面寫上“請父母參與到孩子的閱讀中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之類的話,懇請家長積極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以心換心,以誠換誠,我的努力沒有白費,下次再收讀書卡時,留言的家長明顯多了,留言的份量也愈來愈重了,這讓我感到很是欣慰。而有了家長的監(jiān)督,學生自然也就更把課外一定當作一回事情來對待了。
新穎、靈活的讀書卡,強調了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yǎng),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讀書卡,讓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的資料,鞏固了對知識的記憶,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書卡,引導學生去品悟一篇文章的閃光點,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好讀書卡,可以徹底改變學生以往讀書時那種浮光掠影“看熱鬧”式的“虛讀”,那種不假思索“機械”式的“死讀”,那種不問收獲“漏斗”式的“白讀”,從而真正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的“實讀”、“活讀”和“益讀”。讀書卡,讓學生把理解最深、感觸最大的體會寫出來,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深化了對生活的認識。因此,我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繼續(xù)堅持這一做法,并在實踐中使之不斷完善,以使這一做法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