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比較法是一種邏輯思維方法,地理知識因其綜合性、區(qū)域性等特點,內容豐富廣泛,類別復雜多樣,需要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對彼此有聯(lián)系的事物進行對照,從而確定相同、相異、相反、相似之處,在初中地理總復習過程中,學生面對紛繁的地理知識,如果恰當運用比較的方法,它對提高復習效率,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法;比較法;主要作用;類型
每到八年級下學期,我們地理教師分外忙碌,我們有新課要教,還要計劃對初中階段的所有地理知識進行復習,到了六月底就要舉行初中地理結業(yè)考試。因為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多,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有許多的地理事物,概念,規(guī)律等要求學生掌握,有的還要求加以運用,千頭萬緒,如何在短期內引導學生復習所學地理知識,并熟練運用呢,復習方法的選擇十分必要,在這里本人就多年從事地理教學實踐,著重談談比較法在復習中的運用。
一、比較法有利于學生復習中掌握各種地理事物的概念、含義、規(guī)律等
地理課本中,有許多極易混淆的基本知識、名詞概念、規(guī)律及原理等。對于這種情況,可以利用比較法,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印象,提高復習的效率。如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它們都是自然資源,可再生資源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huán)使用。如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它們屬于可再生資源。而我們汽車發(fā)動機燃燒的汽油,用完的就沒有了,就屬于非可再生資源。通過一比較,學生的認識非常清楚,必用文字去做過多的說明。
二、比較法有利于學生了解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提高對知識的掌握深度
不少的地理知識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又有差異性,通過比較可以找到它們共性與差異,再去掌握就容易多了,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的氣候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是,同為季風氣候它們到底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我們引導學生去分析。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高,降水集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探究造成三者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它們所處的緯度位置不同,通過比較學生對決定氣候的兩個因素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也有更清晰的認識。
三、比較法有利于幫助學生復習知識的系統(tǒng)化,條理化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huán)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qū)域,以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等三條重要地理分界線相結,將我國劃分為四地大理區(qū),即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復習時我們可將它們進行比較,這樣既對南方地區(qū)對北方地區(qū)的地形有清楚的認識,又對我國的地形分布有深入了體會,形成的對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認識的知識系統(tǒng)。
四、比較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復習的效果
如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植被自西向東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我們福建山區(qū)的學生對這些植被的直觀感受太少了,我先用多媒體把這三種不同植被景觀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視覺上先獲得直觀印象。同時配以解說,通過一比較法的運用,學生要進行獨立思考、分析異同、究其因果等,學生的大腦思維活動和思維能力得到訓練,拓展了學生的地理思維空間,同時還鍛煉了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不但提高了復習效率,也提高了復習效果。
復習教學中如何采用比較的方法呢,我以為有以下幾種。
一、圖像直觀比較法
把學生容易混淆的、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比如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的地理現(xiàn)象如何區(qū)分呢,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畫面,把地球如何自轉的與如何公轉的再次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通過觀察,就比較容易區(qū)別了,教師只需要把重點加以強調就行,避免繁瑣的解釋分析。
二、實物比較法
這要求教師對復習的內容先有充分準,如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稱如何辨別呢,我們可以把按一定比例制做的教具,拿到學生面前展示,引導學生認識,這樣學生對這些知識領會肯定會加深,運用起來就自如了,如選擇登山線路的問題,究竟是從陡坡處還是從緩坡處呢,一看就明白了。
三、圖示比較法
就是把教材中的地圖或地理圖冊中的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到不同知識的關鍵點。如把長江水系圖與黃河水系圖進行比較,我們就可以分析二者在水文特征上存在差異的原因了,長江位于降水相對比較豐,植被比較好的南方地區(qū),而黃河流經降水稀少、植被差的西北地區(qū)和降水相對不足的北方地區(qū)。
四、圖表比較法
這種方法可以常用,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分析、歸納,通過列圖表找出知識點之間的不同之處,然后根據(jù)需要選擇運輸方式就比較容易了,如我國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主要農作物的地區(qū)差異有哪些呢?可以從耕作制度、主要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其他經濟作物等方面列圖進行比較,圖表填好了,南北的差異就弄明白了,這種方法在復習中的運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綜合比較法
它是比較對象和比較內容都比較多的一種方法,我們復習世界的主要國家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如《俄羅斯》自東向西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是山地、高原和平原,而《澳大利亞》自東向西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是山地、平原和低矮的高原。它們地形組成類理型相同,但分布情況有所差異。兩個國家的資源都比較豐富,俄羅斯有自已的特點,它的能源非常充足,它是世界加油站,是世界上少數(shù)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國家之一,而澳大利亞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除了滿足本國的需求外,它的礦產品還大量出口,因而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教師可以根據(jù)復習內容的需要,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選擇與運用比較的方法。同時,要引導學生大膽進行嘗試,找到適合每個學生個體實用的復習方法,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復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