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原生態(tài)課堂(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lassroom)強調基于學生個體成長發(fā)展需要而設置的開放性和多元化教學,是對傳統(tǒng)“師講生聽”的一種完善。注重發(fā)揮學生個體主觀能動性,突出朗讀、協(xié)作、展示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主動探知和運用英語,利于學生增強感知體驗,提高整體綜合運用能力。探討原生態(tài)課堂模式運用對豐富教學資源和活躍課堂教學情境起到正面遷移和推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原生態(tài);學生;情境;生活
何為原生態(tài)?簡而言之就是最初的本來狀態(tài),是一種探究和互動的發(fā)展需要,體現(xiàn)和諧、可持續(xù)、活潑等特征。以原始狀態(tài)的認知為起點,讓學生能有競相發(fā)展的機會,帶領學生在主動交流和積極展示的過程中增強問題探究意識和積極協(xié)作意識。突出過程的開放性,讓學生在自由和諧的環(huán)境中主動交流,更能夠使得過程富有趣味,更利于學生在自由化探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滿足他們全面發(fā)展需要。
一、讓學生自讀,朗讀回歸課堂
(一)運用導讀案,朗讀質疑
回歸書聲瑯瑯的課堂,還學生更多自由探讀的機會,能使得課堂更有人文性。引導學生大聲讀出自己的理解感知,讓學生大聲說出自己的意愿與想法,更能夠使得課堂富有情趣性。
設置一定的導讀案,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朗讀,使得朗讀更有價值意義。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 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學時,我根據(jù)
“The history about Aspirin and Penicillin ”表達主題,對兩種藥物被發(fā)現(xiàn)的一些價值意義等作了補充,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的形式找出與導讀案相關的素材,讓學生加強理解。
實施導讀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朗讀,能使得閱讀感知的目標方向更加具體、明確。引導學生結合朗讀發(fā)現(xiàn),嘗試運用質疑發(fā)問的方式鼓勵學生自由探知,更能夠使得課堂富有動感,利于學生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獲得豐富感思體驗。
(二)自由化晨讀,再聽書聲
給學生更多自由,讓學生在主動朗讀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關鍵點和著力點,更能夠使得課堂彰顯和諧、自由情境氛圍。在晨讀課上多鼓勵學生自由朗讀,讓他們跳出指令安排朗讀的格局,更利于學生在深入感知中獲得敏銳語言感知。
借助晨讀形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我朗讀機會,能使得課堂在朗朗書聲中釋放光彩。如,在模塊一Unit 2 Growingpains的“Reading B Home alone”閱讀教學中,我建議學生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圍繞“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進行自由表達,讓他們能夠帶著問題主動探知,帶著話題主動思考。
二、讓學生協(xié)作,自由展現(xiàn)課堂
(一)設置任務,為探學“開路”
借助任務活化課程資源,讓學生從豐富多彩的話題中窺見一斑。多樣化任務的設置,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明確學習目標與方向,使得學生在自主對照和認真研究的過程中增強感思體驗。
設置任務話題,能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多彩生動。如,在模塊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教學中,結合“Reading A”中的思考題目,我就“Which information did you read in the article?”和“Can you guess 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等提出相應的話題任務,讓學生能夠從中探出閱讀內容和表達主題。
設置的任務應該體現(xiàn)課程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前提下,多給學生更多自我嘗試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帶著問題主動閱讀和深思。多關注故事的情節(jié)性和多樣化,鼓勵學生針對其中的內容深入探知,幫助他們在主動修正完善的過程中增強理解識記。
(二)支持合作,為探究“鼓勁”
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角,給他們更多自由探學的機會,能使得課堂富有鮮明的導向性。通過協(xié)作來引導學生探學,更能夠使得課堂在議論紛紛的交流中增強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和探究激情。
讓學生自由,讓他們在主動交流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對破解啞巴英語起到一定推動作用。如,在模塊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學中,圍繞“What’s the main ideal of the article?”建議學生運用同桌交流的方式相互探學,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語篇感知。圍繞“How do you understand health?”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在深化文本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形成更多的新穎觀點,幫助他們強化理解感知。
支持合作,能使得學生不再作為學習的個體而獨立存在,而是在主動交流的過程中深化協(xié)作,加強理解。關注學生的不同,讓他們在主動探知的過程中找到更多學習重點,更利于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探索激情。
三、讓學生展示,涌現(xiàn)鮮明個性
(一)激勵評價,增強自信力
讓學生展示應在肯定他們的進步和閃光點的基礎上,給他們更多學習信心和動力。多運用激勵肯定的方式認可學生,讓他們在感受到關注和信任的過程中探學,更能喚醒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和積極向上的動力。
激勵評價模式運用,使得學生獲得了更多被認可的機會。如,在模塊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學評價時,學生對“The characters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 in the future”的描述可謂是“千奇百怪”,甚至是“意想不到”。對此,我對他們的認真研究予以充分肯定。結合“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V and audio devices”我要求學生發(fā)揚主動探索的精神,圍繞“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V and audio devices?”大膽表達,讓他們能夠有建言獻策的機會。
教師不吝嗇表揚,讓學生在看到希望和鼓勵的過程中主動調整策略方法,更能夠使得課堂教學富有生氣活力,更能夠使得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運用中,多給他們提出善意的修改意見,讓他們在恍然大悟中獲得靈感,在精益求精的探索中增強認知感悟。
(二)平臺展示,綻放不一樣
通過平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帶著激情和自信主動走向臺前,讓他們展示自己的不一般的活力與光彩。平臺展示,讓學生由被動應付向主動展現(xiàn)轉變,給他們更多探學機會,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感悟。
平臺展示運用,也使得學生不再拘泥于單純聽講,而是在積極表現(xiàn)中釋放無盡的潛能。如,在模塊三 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B Lost civilizations”閱讀教學中,我通過運用手抄畫報的形式,建議學生就“The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place——Loulan”展示自己搜集的相應資料,并通過運用教室展覽的形式展示他們的不同。根據(jù)這些內容需要,我鼓勵學生就“Why do we should need the lost civilizations?”讓學生在主題演講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關鍵點。這些平臺的搭建,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借鑒和學習交流機會,讓他們在主動學習探知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中心和重點。
平臺展示應在體現(xiàn)多樣化的前提下,給學生更多自我探學和遐想的空間,讓他們在主動顯現(xiàn)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關注。設置的平臺應該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讓學生有更多的嶄露頭角的機會。多參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在主動拓展延伸的過程中深化理解感知,形成富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認知。
總而言之,英語課堂需要原生態(tài),需要在開放化和多樣化的生活情境中獲得更多的認知感悟。找準學生的生活認知與學習需要的融合點,多給他們提供競相開放的平臺,讓他們在主動展現(xiàn)的過程中學會自主研讀、協(xié)作探學和積極展露,讓英語教學需要真正跟上學生個體成長需要,這樣的課堂定會更受學生青睞與歡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董政智.用生態(tài)視野活化英語課堂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08)
[3]左婭蓮.構建生態(tài)化高中英語課堂的策略分析[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英語教學),2014(9)
[4]倪達聰.回歸原生態(tài)英語課堂[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