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沉淪”到“本真”

    2016-04-29 00:00:00林琳
    名作欣賞·學(xué)術(shù)版 2016年4期

    摘 要:海德格爾哲學(xué)的核心課題是對存在問題的追問。其存在之思是從對“此在”的生存論分析開始的。中國東晉詩人陶淵明在其詩歌中抒寫存在,以詩的語言展開海德格爾式的存在之思,兩者間達(dá)到了詩與思的高度契合。本文運用中西比較與跨學(xué)科比較的方法,從海德格爾的此在存在論思想來透視與挖掘陶淵明詩歌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存在主義意蘊。

    關(guān)鍵詞:本真的存在 沉淪 領(lǐng)會 死亡

    馬丁·海德格爾,德國存在主義哲學(xué)大師,其思想道路的標(biāo)志是對存在(Sein)的獨特追問。陶淵明,中國東晉時期偉大的詩人。他在坎坷的一生中所作的幾乎每一首詩中都縈繞著一個根本問題即“人該如何存在”。他以詩歌的語言道出了海德格爾哲學(xué)中的存在之問。他的詩歌頗富哲理,袁行霈先生認(rèn)為陶淵明不但是詩人還是一位哲人,也是一位海德格爾所謂的“詩人中的詩人”。真正的詩人應(yīng)當(dāng)是哲學(xué)家詩人,詩在其本質(zhì)中應(yīng)該具有思的內(nèi)涵。正如海德格爾所言:“創(chuàng)作詩與運思一樣,以同一的方式面對著同一的問題?!眥1}而這個問題就是“存在”。西方哲學(xué)家中,只有海德格爾的哲學(xué)與陶詩中的哲理相近;而中國詩歌中較能表達(dá)海德格爾頗富詩意哲學(xué)的人似乎只有陶詩。在這兩位偉大的人物那里,詩與思有了深入的契合與交匯。

    海德格爾窮其一生去追問的即是存在問題。存在問題是西方哲學(xué)最原始的問題。它討論“存在一般”的意義,追問世界萬物即存在者整體的根據(jù)與本原。然而它又是西方哲學(xué)中最被人們所誤解與遺忘的問題。海德格爾的存在之思正是要指出這種為人們所忽視的對于存在的遺忘。

    那么,海德格爾從哪里去追問存在呢?海德格爾認(rèn)為在這種作為起點的存在者身上,首要的是作為存在,而不是僅僅作為存在者,是“為存在本身而存在”。而我們自己——人,就是這樣的存在者,人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者,既能領(lǐng)悟其他存在者的存在,又能反思自身的存在,即人是存在論意義上的存在。因此追問存在就必須從追問人的存在開始。海德格爾從人存在的特殊性出發(fā),把人稱為“此在”(Dasein)。(德語Dasein或譯為親在或緣在),“此在”就是那種向來生活在通常而模糊的存在之領(lǐng)悟中又能夠發(fā)問存在的存在者。

    海德格爾的“此在”生存論認(rèn)為此在在世的常態(tài)乃是非本真的(uneigentlich)存在,名之為“沉淪”(Verfallen)。在這里,“沉淪”并不是就道德意義上而言的,它指的是“此在”在世不得不然的狀態(tài),也被稱為“被拋狀態(tài)”(Geworfenheit)。那人為何會“沉淪”呢?

    海德格爾指出人生在世之本即為“操心”,這也是人之為人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只要人活著,他就得“操心”。我們生而為人,就無可選擇地進(jìn)入這種“操心”的在世本質(zhì)中,無可逃遁。

    “此在”在世作為操心又是在兩種方式上顯現(xiàn),即“操持”(Besorgen)與“操勞”(Fursorge)。“操持”是從“我”與“物”的關(guān)系來說的,“此在”在世必是與各種事物打交道,勞神煩忙于追逐、擺布、處理各種事物,一刻也不得停歇。此在的日常存在不知不覺地完全消散、耗費在物中?!安賱凇眲t是從“我”與“他人”的關(guān)系來說的。此在在世絕不是孤立的存在,而必是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被牽絆在各種社會關(guān)系之網(wǎng)中難以逃脫。此在與“他人”是共在的。在這種共在中,“此在”通常并不是作為“我自己”,而是作為“常人”(Das Man)來存在的?!俺H恕敝傅氖谴蠹叶际侨绱说囊环N平均狀態(tài),它具有無形的獨裁性,控制著每一個“此在”的日常在世的狀態(tài),指定著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在“此在”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事情都是由它造成的。{2}沉淪的核心就在于此在放棄自己的本真存在,在“物物”與“常人”中不可自拔地“沉淪”了。在“沉淪”中本真的生命存在慢慢地被遮蔽起來。然而總有一些人生的大勇者不甘于“沉淪”,而總是在瀕臨“沉淪”的邊緣奮起掙扎與反抗,努力地尋找到本真自我的所在。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生大勇者。

    從公元393年進(jìn)入仕途,直到405年辭官歸隱,在這長達(dá)十三年的官場生涯中,在反復(fù)的出仕與歸隱中,陶淵明的人生一直在進(jìn)行著海德格爾式的存在之問。在官場繁瑣的世俗事務(wù),復(fù)雜的人際牽絆,功名利祿的喧囂中他沉沉浮浮,努力掙扎著不讓自己的生命在“物物”與“常人”中就這么“沉淪”下去,他不斷地追問、反思,籌劃、尋覓,向著海德格爾所說的那片生命本真存在的澄明之境前進(jìn)。

    在陶淵明早期的詩歌中我們能讀到他對自我的清晰的認(rèn)知?!吧贌o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薄叭觚g寄事外,委懷在琴書?!薄伴e居三十載,遂與塵世冥。詩書敦夙好,林園無世情?!比甑奶飯@生活賦予了他天生的超然脫俗的氣質(zhì),自然、樸素而又富有詩意。“閑靜少言,不慕榮利?!薄岸毯执┙Y(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薄氨缓中雷缘茫瑢铱粘j倘??!奔揖车呢毢⒉皇顾纯?,相反他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在屢次的出仕后,對于官場生活的虛偽復(fù)雜及其與自我本性的相悖也有異常清醒的洞察與領(lǐng)會?!皻w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這個過程也讓他更加肯定自己對于田園生活的熱愛?!吧谈璺俏崾拢酪涝隈罡?。投冠旋舊墟,不為好爵縈?!薄皥@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碧諟Y明屢次為了生計,為了讀書人兼濟(jì)天下的古訓(xùn)出去做官,可是屢次受到本真自我的感召又辭官歸園,這沉沉浮浮之間蘊含的是他作為一個人生的大勇者對本真自我的無比熱愛。

    在這沉淪的非本真狀態(tài)中,在這無所不包的“常人”的統(tǒng)治中,“此在”的本真存在又從哪里去尋找呢?海德格爾給出的答案是“死亡”與“向死而生”。在死神逼近之際,人類方能得以洞見生存的本質(zhì)?!八劳霾皇且粋€對生存漠不相關(guān)的終點,死亡之為終點把生命的弦繃緊了。而生命正是由于有終極性造成的張力而成其為生命的?!眥3}

    在坎坷的一生中陶淵明親歷了許多至親的死。三十喪妻,三十七喪母,四十一喪程氏妹,四十七喪從弟敬遠(yuǎn)。親人的死去、身體的疾病不能不讓詩人反觀自身,深刻感知領(lǐng)悟到自身的必死性與生命的無常性。詩人在入宋之前漫長的十多年間,寫有大量人生哲理詩,如《形影神》、《雜詩》部分、《飲酒》部分、《挽歌詩》三首及《自祭文》等,其中多次寫到因死亡帶來的空無感及對此生何處的思考?!疤斓亻L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謂人最靈智,獨復(fù)不如茲!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保ā缎钨浻啊罚┧^靈智的人類,不過是可笑的一瞬,剛才還活在這世上,轉(zhuǎn)眼就不見了蹤影?!叭蚀笫ト?,今復(fù)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fù)數(shù)?!保ā渡襻尅罚o論是老少賢愚,沒有誰能逃過一死。死就是人生必須各自承擔(dān)的命運,也是人生的最后完成。死的這種必然性和終結(jié)性迫使我們更自覺地去選擇自己的人生,更珍惜自己人生的可能性,更慎重對待并嚴(yán)肅思考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在經(jīng)歷了一生的曲折、求索、操勞之后,詩人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死亡。陶淵明這種豁然開朗的生死觀并不是對生命的無所謂,恰恰相反是因為他有著對有限生命的無限珍惜與熱愛,他自信自己已在有生之年尋找到了自我本真的存在,所以縱有一死也已死得其所了。

    而在自己的生命即將“辭逆館之旅,永歸于本宅”之際,淵明提筆寫就了生命中最后一篇文字《自祭文》。在這篇文章中詩人設(shè)想自己已經(jīng)死去,把自己作為一個已完成的整體,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這一生是貧寒、操勞的一生,“自余為人,逢運之貧?!薄按呵锎x,有務(wù)中園。”雖然如此,但他每一刻都在追尋自己當(dāng)時所認(rèn)為應(yīng)該的生活,所以雖“勤靡余勞”但“心有常閑”,可以做到“樂天委分,以至百年”。而今在生命臨近結(jié)束之際,可以不再有遺憾與留戀。“識運知命,疇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無恨。壽涉百齡,身慕肥遁。從老得終,奚所復(fù)戀。”詩人最后一句“人生實難,死如之何”,讓我們確知詩人這一生是無比艱難的,因為他不甘于沉淪,而總是在不斷地思索、追尋,籌劃著本真的存在,然而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不就蘊含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嗎?所以,在死亡來臨之際,詩人是坦然的、瀟灑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此生已認(rèn)真地、努力地活過了,且活出了真正的自我,實現(xiàn)了生命最大程度上的自由。因此人生既已完成,死去又會如何呢?

    {1} [德]海德格爾:《論人道主義的信》,參見《存在主義哲 學(xué)》,商務(wù)印書館1996年版,第133頁。

    {2} [德]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版,第126-127頁。

    {3} 陳嘉映:《海德格爾哲學(xué)概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版,第95頁。

    參考文獻(xiàn):

    [1] [德]馬丁·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27-47.

    [2] 袁形霈.陶淵明集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 張弘.西方存在美學(xué)問題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4] 陳嘉映.海德格爾哲學(xué)概論[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

    [5] [德]馬丁·海德格爾著.存在與時間[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

    [6] [德]馬丁·海德格爾著.人,詩意地安居——海德格爾語要[M].上海:上海遠(yuǎn)東出版社,1995.

    [7] [德]馬丁·海德格爾.林中路[M].孫周興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8] 周國平主編.詩人哲學(xué)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长沙市| 宁武县| 沾益县| 玛沁县| 拉孜县| 喀什市| 嘉兴市| 庄河市| 建德市| 阜南县| 沭阳县| 海盐县| 扎赉特旗| 铜山县| 杭锦后旗| 岐山县| 长寿区| 石首市| 高州市| 遵义市| 鹤山市| 若尔盖县| 保康县| 青神县| 舞阳县| 德庆县| 陕西省| 内乡县| 广昌县| 沽源县| 云龙县| 吉林市| 呼玛县| 达日县| 丰台区| 桂林市| 崇仁县| 华容县| 泰州市| 渝中区|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