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是古代圣賢思想智慧的結(jié)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學習國學經(jīng)典不僅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yǎng),增加智慧,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以更科學的方法進行班級管理。我認為國學經(jīng)典思想對班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
一、儒家思想的指導(dǎo)意義
1.確立儒家“積極有為”的思想
無論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教育境況如何、班級的現(xiàn)狀如何還是自己所帶班的學生如何,都要充滿信心,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是可以把孩子教育好的。只要信心還在,只要我們還愛孩子,愛教育,就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方法。
班主任的言行對學生的行為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一個積極樂觀、追求上進的班主任自然會對學生產(chǎn)生正面影響。無論是班主任臉上洋溢的笑容,還是他諄諄的教誨,都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有了正確的思想導(dǎo)向,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積極健康的班風。
2.加強學生健康人格的教育
首先,我覺得信仰缺失是我們好多人共有的問題,而一個人沒有信仰,就像一棵大樹沒有向土地深處扎根一樣,是難以抵御外界狂風暴雨的洗禮的。孔子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決心和他為了自己的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執(zhí)著精神,毫無疑問,他是一個精神強大的人。而在一個班集體中,至少應(yīng)該有自己的班級理念,這個理念就是班級的風向標,是全班學生共同的價值取向。我曾帶的一個班班級理念是“高中生活一晃即逝,我要在這里學到知識、學會做人。爭分奪秒,學好文化課;熱心助人,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泵看伟鄷?,學生都會誦讀,時間久了,這種思想就會深入人心,成為學生的自覺要求。
其次,要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在目前應(yīng)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我們好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上,而對學生品德方面關(guān)注的不夠,因此,有才無德的例子屢屢發(fā)生??鬃又v“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比寮覐娬{(diào)的“孝、悌、謹、信、愛、仁”和“溫、良、謙、恭、讓”這些品質(zhì)才是做人的根本,我們平時多給學生講講這些,就是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品德教育。而且,這樣能防患于未然,遠比等到學生犯了錯誤再去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快樂的能力。孔子講“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如果我們能清心寡欲,沒有過多的欲望,快樂是很自然的事情。畢淑敏曾寫過一篇文章叫《提醒幸?!?,其實幸福和快樂是我們每個人本來應(yīng)該有的狀態(tài),是誰偷走了我們的幸福?應(yīng)該是過多的欲望吧,如果我們能像儒家提倡的那樣,改掉“吃喝玩樂淫”的習性,化掉“怨恨惱怒煩”的秉性,圓滿“仁義禮智信”的天性,還能不快樂、不幸福?我覺得能使學生有一顆能感受幸福的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他們能從簡單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快樂,少一些物質(zhì)上的攀比和追求,同學之間的相處也會比較和睦。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養(yǎng)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孔子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绻麑W生自己喜歡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有“三日不讀書自覺面目可憎”的反省,就不愁他們學不好了。當聽到有的學生大學畢業(yè)就把所有的書都扔掉,我深覺痛心,我自認為閱讀可以幫助我們成長,應(yīng)該是一輩子的事,我們的教育到底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竟使我們的學生如此厭惡書本?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很大,如果養(yǎng)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他們緊張的學習生活也不至于太枯燥,而且有利于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當然,我覺得要讓學生做到上述這些,教師自己首先應(yīng)該做到。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先給學生起到榜樣和示范的作用,才能稱得上“先生”。
二、墨家思想的指導(dǎo)意義
墨家的“兼愛”思想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大家是一視同仁的。老師一碗水端平,學生感受到公平,師生間的關(guān)系近了,好多問題也就好辦了。
三、法家思想的指導(dǎo)意義
要想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法家的“法”治,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一套科學、細致、行之有效的班規(guī),要建立一個優(yōu)秀的集體就如同紙上談兵。尤其在建班之初,班主任應(yīng)該和學生一起討論制訂出班規(guī),而且,這套班規(guī)就像班級的法律一樣,“有法可依”之后就是“有法必依”“非法必究”了。一開始制訂、執(zhí)行班規(guī)是可能有點麻煩,但只要堅持下去,良好的班風就會形成。
四、道家思想的指導(dǎo)意義
做了種種努力之后,我們還得借助道家來化解“執(zhí)著”。用“道法自然”的觀點來看待學生或許更容易理解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言行舉止上的“特殊”表現(xiàn)。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師生間的溝通或許會更順暢。我們還可以從道家學習如何與學生、與自身和諧相處,我們自己的心胸打開了,自己的“精氣神”足了,心態(tài)變好了,所遇到的麻煩看淡了,自己更快樂,學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相信一些問題可以解決,班級也會更和諧。
我認為“無為”的班主任或許更能培養(yǎng)出“有為”的學生。凡班干部能做到,班主任絕不插手,凡普通學生能做到的,班干部絕不干預(yù),只管放心地交給學生去做,放“權(quán)”給學生,放“責任”給學生,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師也不再瞎忙,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孫卓慧.“國學經(jīng)典”在班級管理中的應(yīng)用[J].新課程(中旬),2014.
[2]劉霞.品讀國學經(jīng)典 促進班級管理[J].赤子(旬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