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枯燥的化學理論,若能有規(guī)律或口訣便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記憶并掌握。歸納了在焰色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平衡、化學反應方向判斷、鹽類水解等問題中總結的一些規(guī)律或口訣。
關鍵詞:化學教學;規(guī)律;口訣;技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但不是所有的理論知識都可以用實驗來驗證。有些知識很難理解和記憶,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有些吃力,從而導致產生厭學情緒。從事化學教學這些年以來,我一直在研究總結一些學習方面的口訣或者技巧,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焰色反應
口訣:鉀紫鈉黃鈣磚紅
銣紫鋰紫紅
鋇黃綠,鍶洋紅
銅是綠
記憶技巧:茄子蠟黃蓋(房子)磚(是)紅色的
褥子里子紅
被子是黃綠色的,卻一心思著洋紅色
媽媽一生氣全部(同)做成綠色的
二、氧化還原反應
規(guī)律:失升氧還劑
得降還氧劑
解釋: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做還原劑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做氧化劑
記憶技巧:
人生不要計較得與失,失點,本身價值就會提高,就會被揚名,可以做到衣錦還鄉(xiāng)。
三、“上上下下”口訣
1.分液漏斗分液時:下層液體從下口流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2.讀數時俯視眼睛在上,看的偏上,眼睛在下,看的偏下,然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1)量筒讀數時俯視,眼睛在上,看得偏上,量筒上面刻度大,讀數偏大,仰視則相反。
(2)滴定實驗滴定完成后滴定管讀數時俯視,眼睛在上看得偏上,上面刻度小,故讀數偏小,標準液體積偏小,待測液濃度偏低;仰視則相反。
(3)配制一定物質量的濃度溶液定容時,俯視眼睛在上,將液面看的偏上,本來還沒到刻線卻誤認為到了刻線,從而加的水少,溶液體積偏小,濃度偏大,仰視則相反。
四、化學平衡
特征:逆、等、動、定、變
要判斷一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可以由“等”字和“定”字判斷。
1.用等字判斷時需要注意,一個是正反應速率,一個是逆反應速率,而且要相等。
技巧:一山不容二虎,同患難共生死。意思是可逆符號同側(即同是反應物或同是生成物),一個用生成,一個必須用消耗;兩側,則同生成,同消耗。如:N2+3H2?葑2NH3
單位時間內生成1mol N2同時消耗3 mol H2或生成2 mol NH3是平衡狀態(tài),但是,單位時間內生成1 mol N2同時生成3 mol H2(或消耗2 mol NH3)就不一定是平衡狀態(tài)。
又如:單位時間內斷裂1 mol氮氮叁鍵同時生成3 mol氫氫鍵(或斷裂6 mol氮氫鍵),就不一定是平衡狀態(tài)。
2.用“定”字判斷時,首先給出的這個物理量未達到平衡時,必須是變量,當不再變化時則是平衡狀態(tài):
如:在一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N2+3H2?葑2NH3
混合氣體壓強,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各組分濃度等物理量平衡前是變量,當這些物理量不再改變時,則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而混合氣體密度始終不變,故密度不能用來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平衡。